国家发力推进干细胞技术发展,干细胞两大机制治疗肝硬化潜力巨大

细胞界 2019-10-20 22:43:00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飞速发展,干细胞干预作为核心再生医学,有望成为继药物干预和手术干预后另一种疾病干预有效途径,为未来医学发展提供新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政府在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干细胞研究院”签署框架协议。

其目的是致力于对生命科学技术及干细胞技术应用,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构建完善产业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持续推动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稳健发展。

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干预肝硬化好办法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无限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

且具有低免疫原性、易获取、扩增及保存等优点,可诱导免疫耐受、降低免疫反应、促进损伤修复,有望成为目前肝硬化好办法。

肝硬化是指肝脏在各种致病因素持续损伤情况下反复发生纤维化,使得正常肝组织被瘢痕和再生结节所取代,最终发生肝硬化。

肝移植是临床干预肝硬化常规手段,但因供体不足、费用较高、有免疫排斥等因素,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广泛开展。

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疗法能够改善肝功能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证实,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并向其他组织、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且在体外诱导培养下可转化为具备功能活性的类肝细胞。

多项研究报道了干细胞参与了肝功能修复和重建,自体干细胞抗纤维化作用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明确证实。

此外,临床试验也表明自体干细胞移植能迅速改善肝功能,及无明显副反应。

干细胞疗法通过两种机制有效干预肝硬化

干细胞疗法干预肝硬化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功能性肝细胞增殖和转化。二是通过旁分泌改善微环境。

1、功能性肝细胞增殖和转化:干细胞进入肝实质后,在微环境刺激下可分化为肝脏卵圆细胞,同时还可直接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

研究发现,当肝脏受到致病因素刺激时,本身存在肝脏卵圆细胞和新分化生成卵圆细胞因微环境发生改变和细胞因子刺激,可分化为肝细胞、胆管细胞等。

将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肝纤维化大鼠体内,发现 干细胞在大鼠体内可分化为肝样细胞,且大鼠肝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

2、通过旁分泌改善微环境:干细胞进入肝脏后,无论是发生细胞分化还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均离不开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与。

这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能够激活肝祖细胞,抑制星状细胞激活并促进其凋亡,抑制损伤部位炎症相关细胞增殖和迁移等。

研究发现,参与旁分泌作用因子主要包括肝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IL-10等。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作用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是相互协调,且共同参与抗纤维化作用。

比如肝细胞生长因子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功能恢复等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则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将体外培养干细胞注入肝纤维化小鼠体内,发现小鼠肝纤维化明显改善,且小鼠体内IL -10表达明显升高。

试验证实,干细胞可以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还可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改善小鼠肝功能并减轻肝纤维化。

2019年4月重庆某医院肝胆外科对3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干细胞疗法干预研究,其结果发现,干预后8周随访发现,所有患者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和疲劳量表得到明显改善。

第24 周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得到明显改善,及肝脏储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还有血清中IL-6 和IL-7 明显低于干预前。

综上所述,干细胞技术在近年来成果有目共睹,鉴于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组织损伤等方面具有广阔临床应用潜力,许多国家均将其作为重要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我国也已经把干细胞列入国家“863”和“973”计划,在973计划中干细胞领域是立项最多的一个。

国务院发布“十三五”规划明确将“干细胞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列为六个重大科学研究,并在规划中要求有关单位集中优势力量,推进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实施。干细胞的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春天感谢冬天,让她发芽;夏天感谢春天,让她奔放;秋天感谢夏天,让她收获;冬天感谢秋天,给她安稳。我感谢你,给我转发与留言!

0 阅读: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