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弥留之际,单独告诉隆科多,遗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要如实宣读。可隆科多拿了遗诏,却犹豫了

宛宛说 2022-07-13 15:54:58

1722年,康熙弥留之际,将隆科多单独叫来,“朕走后,你就到正大光明牌匾后取遗诏,务必如实宣读。”可成了顾命大臣的隆科多,却犹豫了。

康熙为什么这么信任隆科多呢?

从身份上来说,隆科多是康熙第3个皇后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也就是说,隆科多实际上是康熙的小舅子。

但我们都知道,雍正是德妃所生,但却一直管隆科多叫舅舅,这又是为什么呢?

1678年,乌雅氏(德妃)生下了4皇子,也就是雍正。

但当时德妃的品级不够嫔级,清朝后宫规定,只有嫔级以上的妃嫔,才能抚养自己的亲生子女。

所以,康熙决定,让孝懿仁皇后抚养雍正。

雍正也是个会审时度势的,再加上生母德妃后来十分14阿哥胤祯,导致他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与养母孝懿仁皇后的感情,要比生母好太多。”

养在皇后名下,也算是半个嫡子,身份比其他皇子要略高些。

这也就是为什么,雍正一直喊隆科多舅舅的原因。

也许正是因为康熙看中雍正,所以因为亲情的缘故,对隆科多非常信任。

当然除了这点,隆科多的能力,也是可圈可点的。

从一等侍卫,到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再到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

同时暗地里,康熙还交给他,监视王公宗师和朝廷重臣动向的重要任务。

隆科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将很多任务都出色地完成了。

但隆科多忠于康熙,康熙却想将这员“猛将”,留给雍正使用。

于是,康熙在去世之前,还自导自演了一出戏。

一天,康熙单独召见隆科多,两人聊得很开心,“这些年,你立了很多功啊,朕都离不开你了。”

隆科多赶紧跪下,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可这心里却在盘算,“是不是又要给我升官呢?”

没想到,隆科多前脚刚回家,后脚圣旨就来了。

隆科多喜笑颜开,赶紧跪地接旨,可没想到,圣旨的内容,却让他面如死灰。

原来,圣旨的内容是,“朕去后,令隆科多陪葬。”

隆科多大脑空白地接了旨,半天才回过神来。

要说隆科多的脑子转得也挺快,他马上就想到了自救的方法。

于是,他一路狂悲,去找雍正了。

隆科多一看见雍正,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一个劲儿的磕头,“四阿哥啊,你救救臣吧。”

雍正被隆科多这一举动,吓了一跳,赶紧将他搀扶起来,“舅舅,您这是干嘛?赶紧起来,发生什么事了?”

隆科多被雍正扶了起来,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雍正也被整懵了,心里嘀咕,“这是什么情况?皇阿玛干嘛要舅舅陪葬呢?”

他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转身对隆科多说,“舅舅,皇阿玛下旨,那就是圣意了。”

隆科多听到这,一下就瘫软在地上了。

雍正赶紧扶住他,“不过,为了舅舅,我愿意去劝劝皇阿玛。”

隆科多一听,立马就有精神了,“臣谢谢四阿哥。”

他赶紧跪在地上,连磕了好几个头。

雍正没有食言,他确实去找康熙了,不过两个人密探了很长时间。

直到雍正离开,一道圣旨又传到了隆科多家,意思就是,“雍正给你求情了,所以,朕不用你陪葬了。”

隆科多一听,竟然当场喜极而泣,从而,也在心里记下了雍正这份人情。

那隆科多拿到康熙遗诏,却犹豫不决,和康熙让他陪葬这事有关系吗?

其实,隆科多拿到遗诏后,打开看了,里面明白的写着,“传位给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

那隆科多却拿着遗诏躲了起来,其实他仍在暗中观察。

康熙驾崩后,胤禛命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从畅春园到雍王府通知康熙驾崩,在从雍王府到宗人府,将十三阿哥胤祥捞了出来。

然后两人一块到丰台大营夺取兵权,再带着这些兵赶回畅春园。

前前后后,饶了一大圈。

而隆科多只需要从畅春园到乾清宫取遗诏,然后再回来。

可他却和十三阿哥胤祥一同抵达乾清宫。

他在观察什么呢?

他在观察四阿哥(雍正)和八阿哥,到底谁能占得最后的优势。

结果等到十三阿哥先一步赶回乾清宫,支持四阿哥(雍正),而八阿哥胤禩的救兵却迟迟没上线的时候,隆科多做了决定,带着遗诏出来宣读了。

后来,雍正按照遗诏即位,隆科多因为顾命大臣的身份,风光无限。

按理说,当初康熙的那出陪葬戏码一结束,隆科多应该对雍正死心塌地才对。

可是,隆科多却在最后关头,还在耍小聪明。

雍正作为上位者,自然看得出来这些。

但初登皇位的他,也不能大动根本,所以就让隆科多以顾命大臣的身份,风光了一段时间。

1726年,雍正就以“私藏玉蝶”为由头,捋出来隆科多的41个罪名,将隆科多数罪并罚。

雍正念及隆科多是自己的舅舅,还立过功,免除死罪,终身圈禁在畅春园,并抄家。隆科多的两个儿子也受到了牵连。

其实,隆科多做的事,他何尝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宛宛说

简介:将明星的故事,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