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权臣如何应对才是上策?中下策又如何?历史早给出了答案!

过隙弹指间 2024-12-05 17:13:45

当权臣不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要时刻担心被刺,史书留恶名。傀儡则更不易,稍有不慎就是被废被杀的命运,活命难,反杀更难。

权臣与傀儡就像沙泉难以共生,水火不能相容,即便某些时刻同在,也是极易打破的一种平衡。

作为傀儡,如何面对权臣才是最优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古代帝王应对权臣的四种策略——

上策:惑,一击必杀

惑者,迷惑也,就是让对方感觉不到你的威胁,认为你已经认命了,而放下防范,然后擒贼先擒王,一击必杀。

历史上傀儡反杀权臣的例子基本采用的都是这一招。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北周武帝宇文邕反杀权臣宇文护一例。

当时的宇文护已经在三年内连杀了三位皇帝,是历史上屠龙最快和第二多的超级牛人。其中包括了宇文邕的两位兄长。

很显然,宇文护是不惮于杀亲夺位史书留名的,但他却在宇文邕这里停了下来,因为后者的表现太有迷惑性了。

史书说,宇文邕表现得相当低调,甚至是卑躬屈膝,他一上台就当着满朝文武表示,宇文护都督中外诸军事,事无巨细皆可“先断后闻”,然后一头扎进后宫,诸事不问。

宇文护杀功臣宿将、排挤异己,他不管;提拔重用亲信、子侄,他还是不管;其党羽肆意妄为,朝堂一片乌瘴,他仍是不管……

除了主动放权,宇文邕私下里对宇文护更是亲热中带着谦卑,在宫中从来不让对方行君臣大礼,而行“家人之礼”,这样就避免了尴尬,减少了宇文护心中的膈应。

大司徒侯莫陈崇散布谣言说:“晋国公流年不利,皇帝有亲政之兆”,不管其心如何(很可能是投机),这毕竟是大周二号人物做出的政治表态,宇文邕却在朝堂上大骂其诅咒国之柱石,然后向堂兄表示,任其处置。最后宇文护带着一大批亲兵冲进侯莫陈府,将侯莫陈崇逼死。

在宇文护眼中,宇文邕就是一胸无大志,喜爱玩乐的主,他的探子给出的消息一直是:皇帝前天去了太和池泛舟,昨天去了畅春园逮蝴蝶,今天又迷上了一种叫象棋的游戏(据说象棋就是宇文邕发明的)……

即便宇文护对这个小堂弟是否在演戏一直有所怀疑,但十二年足够让顽石点头,更不用说让一个人放松警惕了。

572年,宇文护外出公干回到长安,照例去觐见皇帝,散朝后,宇文邕让堂兄帮个小忙,读《酒诰》劝母后戒酒。

朝堂之上,侍卫林立,皆是宇文护的人,但后宫之中,满是太监宫女,防卫薄弱。以前,宇文护还甚为防备,即便不带护卫也会让安插的亲信侍奉左右,但这一次他没有。

然而就是这一次疏忽让他送了命。在他读《酒诰》正起劲时,站在身后的宇文邕突然举起手中玉圭,朝他后脑来了一板砖……

宇文护的统治极不得人心,现在已死,其党羽自然“如鸟兽散”,宇文邕成功拿回了皇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

元子攸不仅拜尔朱荣为大丞相、大都督,将要给“九锡”,还做了他的女婿,给他生了一个小外孙。虽然有逼迫的成分,但元子攸表现出来的却是“甘之如饴”,这让尔朱荣放松了警惕。

530年,元子攸以皇后生子为借口,邀请岳父入宫探视,同时暗中埋伏大批杀手。尔朱荣不知是计,兴冲冲地奔赴皇宫,结果在朝堂上被乱刀砍死。

只可惜尔朱荣不是宇文护,后者的权利几乎全建立在北周宇文氏之上,既无威望也无军功,而尔朱荣不但军功盖世,且自成体系,他虽死,尔朱氏势力却依然强大。仅三个月后,尔朱世隆、尔朱仲远便攻陷洛阳,缢杀了孝庄帝。

元子攸的策略未尝有错,但对于已经自成根基的权臣却没有多大成效,比如董卓、曹操、刘裕之流,即便完成致命一击,也很可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只能说打铁还得自身硬。

再比如,汉桓帝智除梁翼。

梁冀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二十年,是名副其实的大权臣。

但他又穷奢极欲,擅杀太尉李固、大司农杜乔,掠民为奴,拓建林苑,制同皇家,不得人心。

在这种情况下,桓帝刘志一面不断给梁冀加官进爵,麻痹纵容之,一面又假装沉溺酒色,静待时机。所以,当得知唐衡、单超、徐璜等五常侍都对梁冀不满时,当机立断,利用如厕的机会,召来五人,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159年,五常侍以皇帝之名,召来司隶校尉张彪,调动军队,以谋反罪名围攻梁冀的大将军府。梁冀虽权倾朝野,但得罪的人太多了,墙倒众人推,很多人立刻就倒向了皇帝一方,梁冀夫妇自杀,他的党羽也被扫除一空。

此外,还有三国时的孙秀除孙綝。

孙休为孙綝发动兵变废孙亮所立,标准的傀儡人设。

孙綝不仅是权臣,还是宗室,更有可能篡位。正如他自己所说:“当初废少帝时,不少人劝孤称帝,孤没有自立是因为陛下还算听话,如果敢把孤当一般臣子对待,孤既能立,就能废。”

在这种形势下,孙休只能通过韬光养晦让孙綝放松警惕。他不断给孙綝加官进爵,对孙綝礼敬有加,任其胡为,同时又时刻提防,对于孙綝奉献的饮食美酒,不是偷偷倒掉,就是让他人代饮。

258年12月,孙休秘密联络了左将军张布、丁奉,决定在腊祭之日设宴诛杀孙綝。8日,孙休在宫中举行腊祭,孙綝被请入皇宫,在张、丁二人的协助下,一举成擒获孙綝,将其斩首示众并夷灭三族。

此计有两个难点,一是要有出色演技,能够让对方放松警惕,才有一击致命的机会;二是要有一定根基,正统或威望(一般情况下,要想让对方放松警惕,就得放弃威望,甚至大逆人心),能够善后。

中策:等,熬死他

此策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年龄要有优势,经得住熬;二是这个权臣并非穷凶极恶,在乎声名。当然这个傀儡皇帝也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能让人感觉急不可耐。

历史上行此策的典型有汉宣帝、蜀后主、万历。

霍光在废刘贺立宣帝之后,权势声望都达到了顶峰,在朝野心中,他是昭宣之治的开创者,权势上,儿子霍禹、侄孙霍云是统率宫卫的中郎将,侄孙霍山是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的奉车都尉,两个女婿也分别担任东宫、西宫的卫尉,女儿霍成君还是宣帝的皇后,可以说整个皇城都在霍家控制之下。

所以刘询登基之后,“低调为帝”,对霍光非常恭敬,不但经常赏赐霍光,还公开赞扬霍光的功绩,甚至当霍光表示要还政时,他都严词拒绝,还称最信任之人就是霍光,请霍光一定要继续帮他处理朝政。另外,他还当众宣布,有什么事要先禀霍光,再告自己。

结果证明,低调等待是正确的,刘询登基六年后,霍光病逝,刘洵轻易的拿回了皇权。

以当时情况,即便刘询能够杀死霍光,也会大失民心,霍家也会借此反戈一击,到那时,群臣百姓未必会站在宣帝一边。

而借助年龄优势熬死他,风险就要低多了。

刘禅做得更是彻底,甚至给人感觉,即便诸葛亮想要皇位,他也会双手奉上,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认为他大智若愚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反面典型。

光绪帝载湉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身上不仅有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也流淌着叶赫那拉氏的血液,有这样的双重身份,慈禧不会轻易废他,更不会轻易杀他,尤其是在自己即将归西之际。

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即便厌恶了光绪,但也没有杀他。是光绪自己在“皇爸爸”病危后压抑不住的兴奋,“微露喜色”,才让慈禧担心死后被清算,拉他一块进了坟墓。

如果光绪耐得住性子,亲政后低调不维新,再苦熬个十七八年,天下还是他的,中国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下策:推,祈求怜悯

推,就是不争不扎,权臣想怎样就怎样,就当皇位原本不是自己的。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汉献帝、魏元帝,以及东魏孝静帝。

这三位能够登上皇位纯属天上掉馅饼,刘协是因为董卓入长安想找一个更听话的幼君,才废了少帝刘辩,后来更是颠沛流离,要不是曹操迎他,怕是早饿死了;曹奂是在曹芳被废、曹髦被杀之后被拥立的,天下早已是司马氏的了;元善见的登基更是在孝武帝西入潼关,拥抱宇文泰的背景下,由高欢推出来与西魏打擂台的纯傀儡。

因此,他们并没有过于重视这个掉下来的皇位,在位期间任凭摆布,到了时间就半主动的完成禅让礼,然后光荣退休。

也正因为他们的乖巧、配合,才让他们有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结局。

曹丕篡汉后,刘协被封为山阳公,位在侯王之上,而且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曹丕甚至还称,天下之物与山阳共享之。刘协退位后又风风光光活了14年,直到寿终正寝。

曹奂在位5年禅位与司马炎,虽被降为陈留王,但食邑万户,用天子旌旗,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其封国直到南朝宋时依然存在,甚至比司马氏的国祚还长。是史上待遇、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

虽然高欢和高澄都不待见孝静帝,动不动就骂狗脚朕,殴帝三拳,但毕竟让他在皇位上呆了16年,熬死了两位权臣。高洋篡位之后,才将他废为中山王,两年后毒杀。

此策最大的缺陷就是,完全靠权臣个人的好恶,你表现得再好,也挡不住一丝利益的纠葛。就比如晋恭帝司马德文。

史载,对于刘裕的篡位,司马德文是早有预见的,当时刘裕命亲信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迫恭帝誊抄,司马德文不但欣然接受,还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时,晋室已失天下,因为有刘公,才延国祚二十年,今还之,理所当然。”

司马德文之所以如此想,一是因为他这个皇帝确实是刘裕扶上去的;二是根据旧例,废帝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虽然不再有皇帝荣耀,但至少能善终,甚至富贵一世。

但他万万没想到,仅仅一年多,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了他,并尽屠司马氏皇族。

刘裕为何会冒天下大不韪?其一,司马氏得位不得人心,杀之无所谓失德;其二,司马氏宗族势力依然强大,如荆州都督、有“司马平西”之称的司马休之,出降后秦、授扬州刺史的司马国璠,归顺北魏、封琅琊王的司马楚之等人,依然能量不小,司马德文还有利用价值;其三,刘裕年老,诸子年幼,刘家第一代又皆非英才,为后代子孙计,刘裕也不会留下这个隐患。

只能说,寄希望于他人,聊胜于无。

下下策:硬抗

硬抗就是不讲策略,选择硬碰硬,这样成功率自然极低。

比如愤怒青年曹髦的悲壮一击。

公元260年,司马昭逼曹髦下诏封自己为相国。曹髦知道,司马昭下一步就是要当皇帝。“武类曹操”的他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毙,决心拼死一搏。

于是,曹髦率领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杀向大将军府,企图击杀司马昭,但是,这支队伍不但人数少得可怜,大半还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仆从,他们还没出宫,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的千余禁军。

这群禁军以司马氏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龙辇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吾乃天子也!尔等突入宫廷,难道想弑君?”

贾充根本不屑回答,他指使手下成济向曹髦冲去,可怜只有一腔血勇的曹髦连一句“匹夫安敢无礼”都未说完就被一戟刺中前胸,跌出龙辇……

比如孝武帝元修的避汤入火。

元子攸诱杀尔朱荣后,天下大乱,高欢趁机攻灭尔朱氏,拥元修即位,掌握了北魏朝政。

高欢虽在北魏说一不二,大权独揽,却并非没有对手,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贺拔岳。

534年,高欢指使秦州刺史侯莫陈悦,借议事为名袭杀了贺拔岳,然而,此举非但没能消灭竞争对手,反而便宜了一生之敌宇文泰。

孝武帝不顾高欢反对,封宇文泰为关西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夏又诈称攻梁,调集军队,准备偷袭坐镇晋阳的高欢。但谁料手下军队及将领,或是佩服高欢,或是害怕高欢,竟然兵无斗志,一哄而散。元修无奈之下,只得西奔长安,投靠自认为有恩与其的宇文泰。

然而,此举就是“避汤入火”,元修只在长安住了几个月,就被宇文泰以与姊妹有淫毒杀,随后立元宝炬为帝,由是北魏一分为二,并开始了东西魏长达十二年的征伐。

再比如宇文觉的凭武功造反。

557年,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护,逼傀儡皇帝元廓禅让与自己的堂弟宇文觉,灭西魏而建北周。

当是时,宇文觉年方16,但志向豪迈,性格坚毅,他不满宇文护的专横跋扈,于是便招了一批武士,日夜在皇宫后园演习刀法、擒拿,意图寻机杀掉宇文护。

但他们行事太高调,不久就被宇文护侦知,宇文护先下手为强,派大批军队冲进皇宫。宇文觉还想凭武林绝技抵挡一阵,结果几招下来,就被人抓住杀死。

此外,还有后汉隐帝刘承佑的闪电式造反。

公元948年,18岁的刘承佑继位当上后汉最后一位皇帝,当时,皇权势微,权臣林立,武人掌握朝廷大权,刘承佑对他们非常不满,决心寻机除掉掌权的武官。

950年,辽国有南侵动作,老将郭威带大军北上拒敌。刘承佑感到这是个机会。他先是趁杨玢、史弘肇等几个武官上朝时,将他们杀死。后又命两员大将秘密杀掉郭威。谁知郭威在军中威望极高,那两员大将不但不愿杀他,反而将圣旨拿给他看。于是郭威亲率大军向皇城杀来。

傀儡与权臣硬碰硬,结果可想而知,郭威的军队算是百战之师,刘承佑军队最多就是皇城近卫,两军刚一接触,皇帝卫队便溃不成军,刘承佑也死于乱军之中。

不过,刘承佑也是一狠人,败亡之际,尽屠郭威在京家人,“婴孺无免者”。

郭威也因此无后,柴荣得以养子嗣位。

硬抗权臣实际就是无脑之举,算不得良策,除了血气之勇,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

那么,除了前三策,大家还有哪些对付权臣的妙招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