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好多年,每当王政柱将军回想起和彭德怀一起奋斗的那十六年,他脑袋里最先蹦出来的,还是彭德怀那“火爆性子”。
彭老总批评人时,从不留情面,有啥说啥,毫不含糊。而且,他一旦发起火来,那脾气就像爆竹一样,噼里啪啦,很少有人能顶得住。
说实话,这事儿搁别人身上可能就不一样,但王政柱可不吃彭老总那一套。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觉得做的是对的,哪怕彭老总火冒三丈,王政柱也铁了心要坚持自己的看法,绝不会轻易让步。
王政柱将军心里头记得最牢的一件事儿,发生在解放战争那会儿,就是1947年10月,彭德怀大将军亲自带着西北野战军的主力,还有第1、3、6纵队,二度攻打榆林。王政柱将军记得清清楚楚,那场仗是从10月27号正式开打的。
可是,一直到11月8号,榆林城还是没能攻下来。榆林城的城墙又高又结实,敌人守得也特别紧,想要攻进榆林城,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11月8号晚上,3纵部队打算搞个敢死小分队,去把榆林城墙给炸了。当天晚上,趁着黑夜掩护,背着炸药的3纵战士们,悄悄地往榆林城墙那边摸过去了。
摸到城墙根儿,战士们迅速把炸药放好。接着,一声命令下,轰隆一声巨响,大家抬眼一看,那平时看起来牢不可破的榆林城墙,竟然被炸出了一个20米长的大口子。
就在大伙儿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喊着要冲进城里那会儿,没想到周围早就有敌军机枪埋伏着,突然就是一阵猛烈的扫射,咱们队伍损失惨重。
这次没头没脑地攻打城池,结果吃了大亏,让王政柱不得不冷静下来。他琢磨着,光靠一股蛮劲攻城,到底划不划算。
没多久,他根据收到的电报和情报琢磨出,要是咱们部队还继续在榆林打,说不定就得被敌人给反包围了。那时候,蒋介石已经让西边的马鸿逵、南边的胡宗南、还有东边的傅作义,都赶紧去增援榆林。再加上榆林城里,邓宝珊的守军正豁出命地守着呢。
所以,王政柱跟彭德怀说,咱们别继续打城了,得赶紧换个地方。
真没想到,就那么一个提议,竟把急脾气的彭德怀惹毛了,他当场大发雷霆,说要枪毙王政柱。
“王政柱,你要是再提撤退的事,让大家心里不安,我可饶不了你,直接枪毙!”
了解彭老总性子的王政柱,见彭德怀怒气冲冲,没跟他硬顶,而是悄悄溜出作战室,找来了副政委习仲勋和副司令张宗逊。得到他俩的点头后,在两人的协助下,王政柱把建议递给了周副主席。最后,上级来电,让部队挪到赵家峁,休整十天。
王政柱压根儿没想过,有那么一个晚上,吃完饭后出去溜达时,彭德怀居然主动聊起了那事儿,还一本正经地跟王政柱说了声对不起。
政柱啊,之前攻打榆林时,我说要处罚你,现在想想,那真是太冲动了。事实证明,你的想法才是对的。我这人嘛,从老部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身上一堆臭毛病,尤其是这脾气,一点就着,真是太不应该了。
当彭老总这样性情直爽、容易着急的领导主动向自己认错时,王政柱心里头既感动又惊讶。他笑着打趣说:“您那火爆脾气,全都是因为对工作太上心。我跟了您十年,要是哪天您不急不躁的,我们还真有点不适应呢。”
听到王政柱那番既逗又妙的回答,彭德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打趣道:“王政柱,你这是在夸我呢,还是在给我提意见呢?”
说完后,他俩对视了一眼,接着就一起放声大笑起来,好像早就料到会这样似的。
王政柱这人挺沉稳,性格温和,从不乱发脾气,跟彭德怀那火爆性子刚好互补。所以呀,这十多年来,不管是大仗小仗,他们俩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打赢了好多仗。也因此,王政柱成了彭老总最得力的帮手。
人的性格真是难改变啊。王政柱觉得,像彭德怀这种一点就着的火爆性子,估摸着得跟他一辈子了。
王政柱压根儿没想过,三年时光一晃,当他踏上朝鲜战场时,竟然惊讶地看到,彭德怀的性子大变样了。
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底,都是拜一个人所赐。
这位小伙子,他就是毛岸英。
【岸英,你快跑出来!】
1950年的时候,彭德怀大将军接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重担,带领大家去朝鲜打仗。毛岸英是个急性子,第一个就报名要去战场,跟着彭大将军一起去了朝鲜。这次,除了毛岸英,还有个叫高瑞欣的战士也一起去了,他在王政柱手下已经干了五年。
11月25号,志愿军开始打第二次战役的那天,彭德怀站在作战图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心里盘算着下一轮进攻该咋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这时候,毛岸英这个机要秘书,还有作战参谋高瑞欣,他们俩在作战室里正忙得不可开交。
早上七点来钟,有消息传来,说美军已经找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确切地点,打算进行轰炸。洪学智将军赶紧安排,催着大家快点行动,所有人都按照指示,迅速撤到了地下防空洞里头。
一开始,彭德怀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心上,硬是不肯挪窝到防空洞去。洪学智见好说歹说都不顶用,急眼了,干脆指挥四个警卫员,连人带他的木板床,一股脑儿给“搬”进了防空洞。这下子,彭德怀是又好气又好笑,打趣道:“嘿!你这是强行征兵呢!”
原本,大伙儿都老老实实地待在防空洞里,可谁成想,上午十点多那会儿,毛岸英和高瑞欣听外面没啥动静了,就溜出防空洞,又回到了作战室,一头扎进工作中忙了起来。
上午大概十一点左右,四架美国军队的轰炸机悄无声息地来了,它们在作战室头顶轰鸣而过。毛岸英他们见状,赶紧准备往防空洞撤,可却发现那些轰炸机是朝着鸭绿江大桥的方向猛冲过去的。
这时候,毛岸英他们琢磨着,那轰炸机八成是冲着鸭绿江大桥去的,于是便又回到作战室,接着干起活来。
没想到,那些狡诈的美军轰炸机,竟然在前面拐了个弯,猛地掉头,又直冲作战室上空而来。紧接着,在那仅仅50平米大的小作战室里,他们投下了上百颗凝固汽油弹。
一下子,战斗室就被熊熊大火吞没了。在那温度直冲1000度、烟雾浓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环境里,毛岸英和高瑞欣因为来不及逃出去,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听到作战室那边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彭德怀哪还顾得上什么危险,撒腿就往那边猛冲,嘴里不停地喊着:“岸英,赶紧往外跑!听到没,快点跑出来呀!”
然而,不管彭德怀怎么拼命大声喊叫,毛岸英却再也无法听见了。
【他的牺牲是光荣的!】
今天早上七点,子又来了四架敌机,它们扔下了好几百颗燃烧弹,有一颗正好打中了那房子。毛岸英和高瑞欣没来得及跑出来,结果被烧死了,其他倒没什么损失。
彭德怀写那份汇报材料,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字,但他却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搞定。
看着作战室被炸得只剩废墟,彭德怀站在毛岸英不完整的遗体旁,迈着沉重的步子,眼里满是泪水,就是不肯走。他心里那叫一个痛啊。
这事儿对彭德怀影响特别大,过了好几个月,当王政柱接到命令去朝鲜战场,和彭德怀一起打仗时,他惊奇地看到,彭德怀身上有了两个大变化,这两个变化啊,都跟毛岸英紧紧相连。
朝鲜战争打到第二场大战时,彭德怀发现高级将领不够用,就赶紧给中央军委发了封电报,特别提到想让王政柱来朝鲜帮忙打仗。
在远离家乡的国外战场上,彭德怀打仗打得挺不容易,他时常会想起与自己一起拼杀了十多年的老战友王政柱。王政柱那人,性格内敛,脾气又好。
二月那会儿,王政柱接到要去朝鲜打仗的任务,他就把才一岁大的闺女留在了兰州,交给了一位俄罗斯奶妈照看。然后呢,他自己是在四月十五号那天,从丹东过了鸭绿江,三天后的十八号,就赶到了志愿军司令部。
在朝鲜战场上,王政柱急急忙忙地赶到,彭德怀一看到他,心里既难过又高兴,立马拽住王政柱那双略显粗糙的手,紧紧握着不放。他动情地说:“老王啊,要是当时在西安机场我知道是要来抗美援朝,说啥也得把你拽上飞机一块儿来。”
这时候,彭德怀心里头藏着好多心里话,特别想跟王政柱唠唠。
他想跟他说,打这朝鲜战争,可比他们以前一块儿打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难缠多了。他还得跟他说,要是当初他们一块儿上朝鲜战场,联手作战,肯定能把美军打得屁滚尿流。
他真想跟过去说,要是还像榆林之战那会儿,他能一直盯着,不断叮嘱他处处留心,安全第一,可能就不会让毛岸英贸贸然冲进作战室了。这样一来,毛岸英和高瑞欣或许就不会牺牲了。
但到了现在,说啥也没用了。虽然毛主席多次说毛岸英的牺牲,彭德怀不需要内疚,可心里头,他怎么也没法放过自己,始终觉得有责任。
“战争确实会带来伤亡,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即使岸英是我的亲人,我也不会因此而过分强调他的牺牲。他的离世虽然令人痛心,但也是光荣的!”
到了朝鲜战场,和王政柱待久了,他发现彭德怀的性子收敛了不少,不再那么轻易就恼羞成怒,碰到事儿也能沉得住气了。要说彭德怀最大的转变,那就是他开始特别上心安全问题,老想着法子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生命的代价】
以前啊,彭老总打仗有个特点,那就是他老爱把自己放在最危险的地方,直接跑到阵地最前头,敌人的炮弹飞过来,他就像没看见一样,照样稳稳当当地指挥战斗,一点不慌。
但是,现在啊,不论是对于自己还是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彭德怀总是把安全看得最重要。原因很简单,人都没了,还怎么继续打仗呢?
王政柱一到朝鲜战场,彭德怀就直接安排他负责司令部和直属队伍的工作,还特别提醒他,头等大事得把安全抓好,绝对不能容忍那些本可以避免的伤亡发生。
王政柱为了让大家放心,使足了劲儿要把安全工作做到位。他还亮出了自己从老家带来的九样宝贝东西,有防水的牛皮箱子、专门在坑道里用的桅灯、能放蜡烛的台子、看得远的望远镜、军用的指南针、量尺寸的钢卷尺、一支派克钢笔、一本装备手册,还有一把左轮手枪。
王政柱说,这里头的每件东西,到了关键时候都能发挥大作用。
王政柱迅速搞出了一套既严格又有效的防空和反空降办法,并且立马改进了司令部的工作规矩。他还动手整顿了机关和直属部队的纪律,要求大家都得严格遵守。
另外,王政柱还专门去找了作战处处长丁甘如和办公室主任杨凤安他们,仔细打听了毛岸英和高瑞欣牺牲时的那些事儿。听完之后,他就动手改进了保密制度和安全工作规定,让这些规矩更严更细,保证以后的安全工作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从1951年9月20号开始,为了大家的安全,志愿军司令部前前后后搬了6次家。一直到停战那会儿,咱们志愿军总部再也没遇到过美军飞机轰炸造成人员伤亡的事儿。
王政柱讲道:“毛岸英同志可是豁出命去,保住了其他战友的平安。”
王政柱不仅在保障安全上立下大功,跟敌人打仗时,他的表现也是相当出色,贡献满满。
打完朝鲜的第五次战役后,王政柱跟彭总提议,说咱们别急着打第六次战役了,不如把阵地战改成坑道战,利用咱们擅长的近战和夜战。这样,咱们就能躲开敌人的长处,专门打他们的短处,让美军的海空优势根本没法使上劲。
在攻打上甘岭那会儿,王政柱主动张罗,让司令部的头头脑脑们坐到一块儿办公,一块儿商量怎么搞好后勤,保证物资供应。这么做,对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可是帮了大忙。
1953年1月份,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王政柱动手写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协同作战的计划,带着部队把志愿军防备敌人登陆的战斗准备都做好了,让“联合国军”找不到机会,只好答应重新开始停了6个月的停战谈判。
7月13号那天,咱们志愿军朝南鲜军发动了“金城战役”。然后呢,到了7月27日,朝鲜那边就签署了停战协议。
【结语】
打完朝鲜战争后,王政柱参与了第四、第五场大战的指挥工作。他那时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副参谋长,工作压力山大,导致他的胆结石老毛病时不时就来犯。这事儿被彭德怀知道了,他就下令让王政柱的老婆罗健去朝鲜,在西海指司令部当个秘书组长,顺便也能照顾照顾王政柱的日常生活。
这次,彭德怀考虑得十分周全,让王政柱真切感受到了彭老总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重情重义、时刻为大局着想的一面。再加上入朝作战后彭德怀展现出的两大显著改变,这些都给王政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