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的重要性及相关原则

匠心态度 2025-04-09 13:58:37

所有的交易在盘前必须有预案,只有符合预期的预案才被执行交易。

盘中临时起意的交易,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错误的交易,必须严格杜绝。

如何通过复盘制定盘前的预案是交易成功与否的第1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复盘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机械的套用公式和技术指标。复盘是我们通过收集各种信息,综合各种因素洞察主力的意图和资金的流向。我们还要判断主力的持仓成本和机会可能的向上空间。

我们在复盘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机会不是预案,预案不仅要包括超预期,符合预期和不及预期三种情况,我们还要测算交易的胜率和盈亏比,并通过他们的组合值来判定该交易是否符合稳定交易模式的最底线标准。

比如胜率如果是50对50则盈亏比必须大于2:1,胜率如果只有40%:60%,盈亏比则必须不能低于3:1。

如果对某个机会测算下来的组合值低于这个标准,那么这个机会就不符合我们可以进行交易的模式标准。它就不是真正的模式,没有任何可以交易的价值。

在我们交易过的所有的亏损单当中,除了一部分是模式内的小概率事件外,其他亏损单的组合值一定低于上述标准。

有一些人没有这样的认知,更没有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导致本来不符合模式标准的一些情况被他们自以为是模式。操作下来的结果就是持续亏损,没有其他的任何情况。

由此可见,高质量的复盘并做好充分和准确的预案,在交易的全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复盘?

复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他们不同的交易风格、思路和模式。但本质是相同或相似的,都是要搭上主力的顺风车,作为一名真正的顺势者。

通过复盘制定的预案可分为盘前静态预案和盘中动态预案两种情况。

盘前静态预案当日收盘后,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形态、信号和相关信息可以直接筛选出认为在次日具有交易机会的个股,如果次日的分时盘口也符合交易的标准,那么此票就成了可以直接交易的对象。

盘中动态预案是指我们无法根据收盘后的统计数据直接锁定可以关注的目标股票,但我们可以根据在次日当中的实盘情况,认为在次日开盘后某板块某几只个股或某个股如果出现一种特殊的情况时认为符合交易的模式。

看似临盘交易,但盘中动态预案不等同于盘中临时起意。我们在盘前就已经对如果在盘中出现某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进行了综合细致和充分的分析与评判,符合胜率和盈亏比的组合值的底线标准,是经得起检验的,可持续稳定盈利的模式。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这句话也完全可以应用在交易市场中。执行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不足一分钟,但却是我们前期所有工作努力过程的集中瞬间输出。

交易时都知道要复盘和在收盘后进行复盘,过程中会浏览各种内容,比如消息、涨停家数、跌停数量、市场高标和最火爆的题材等等。最终也会归纳和整理出值得关注的几只目标股。

次日出现的结果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关注的目标股,要么在开盘后就直接不及预期,要么早盘弱转强被诱多上车后,却接在了当天的最高位。 自己成了货真价实的接盘侠,账户却亏损连连。复盘后的期望与交易后的绝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很努力,同样按大家众所公知的步骤进行复盘,不同交易者之间的结果天壤之别,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复盘的质量,但这个质量不是想提高就能马上提高上去的。

它是你多年积累下来的认知和经验的集中体现。

所谓知行合一,知和行永远合一,有什么样的知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果。

在你眼里,你认为的复盘的思路和步骤与那些成功的交易者大同小异,其实不然。

如果仔细的摊开来对照,在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关键点上的所思,所选其背后的逻辑都有着绝然的差异性。

成功者的复盘其实就是在运转着一个个经过检验的可持续稳定的交易系统,最后选出来的关注目标就是这个交易系统运行下来的最终结果。

成功者的复盘经过多年的淬炼可以化繁为简,在短短的半小时之内放眼望去,肉眼所及之处就能发现潜在的机会。

我们知道了复盘的重要性以及与成功者在复盘方面的差异。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提高复盘的质量。

复盘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们的复盘步骤需要从不同的维度依次展开。

一、分析大盘所处的状态

根据红盘数量和绿盘数量以及涨停数量和跌停数量,来确定我们当下的大盘是处于赚钱效应还是较大的亏钱效应阶段。

对于这些数据,不仅只看当天,还要看前两天以及这几天之间的一些变化。有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量化处理,如果某些数据达到了某个指定的数值,就视为大盘到了变盘的节点窗口。

当出现冰点转强时,大盘的交投氛围开始活跃,我们所选择的一些关注目标也可以相对的提高做多的信心。但是如果数据急剧恶化,全市场的成交量严重萎缩,则说明当下的交易氛围相当恶劣。我们对待可能出现的机会,需要保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如果还是要执行交易,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仓位来达到提高对风险的把控。

大盘处于赚钱效应周期时,我们可以积极做多;大盘处于亏损效应时,我们最为合理的应对策略是空仓或轻仓。

二、分析题材所处的状态

A股的特点之一是讲故事,而题材是每个故事具象化的载体。主力资金通过编造一个故事,打造一个题材吸引跟风盘进来,他们从中通过建仓、拉高和出货达到收割散户们的目的。

根据故事的精彩程度,题材的强度可大可小,题材的持续性有长有短。以机器人和算力题材为例,被主力资金深度炒作,多次分歧,多次回流。而有的题材则是一波流,持续时间长的只有四五个交易日,短的只有两个交易日,一旦分歧,题材即告结束。

强度大,持续性强的题材是我们的重点关注方向。因为受到资金的热捧,他们的介入度深,参与面广,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适合我们散户参与的交易机会。

一个完整的题材,基本上要经历启动、初升、分歧、主升、分歧、修复、高位横盘震荡和退潮等几个阶段。对于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和相应的操作方法。

我们的重点之一是如何能够快速和准确的识别主升期内的机会,尽可能的回避在题材处于退场时期的冲动性的交易,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交易的成功率和降低交易的风险和避免产生无谓的损失。

三、分析个股所处的状态

不管我们怎么分析,把我们的战略和战术研究的多么完善和细致,最终都要落地。我们的机会来自于一个个具体的个股。

有的老师在复盘和选股时遵循最字原则,即重点关注最有辨识度、涨幅最高、人气最强等特征的个股。唯一性也是最字原则的另外一层面的解释和体现。比如前期的襄阳轴承、中毅达和近期的润都股份都充分体现了最字原则和具有唯一性的特征。

当然这只是选股的偏主流的一种方式和标准,但不是唯一。我们可以参与的机会远不止于此,单从个股的地位上面,市场龙头、板块龙头、中位股、后排票等都有可以参与的交易机会。

交易者可以只做龙头,成为专业的龙头选手,但做龙头体现的是个人的交易风格和偏好,并不是选股的最底层逻辑。

为什么有一些后排和低位票也同样值得交易,从中收获不错的收益?因为他们和龙头具有同样的共性,最底层的交易逻辑。

这个底层逻辑是基于我们对主力行为的研究,以我们对收益和风险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有的老师反复强调的节点,其本质上就是在主力或新主力建仓和拉升的初期进场,预判后面有较强的上升动力和较好的上涨空间,主力所持仓位的浮盈远没有达到出货的预期值。我们参与交易后当日被套或次日被闷的风险非常小。

因此我们分析个股的状态不是看它是不是龙头,而是看它是否具有上述我们讲到的具有可交易价值的底层逻辑的节点。

它必须通过胜率和盈亏比最小组合值的检验,符合我们已经确定下来的具有可持续稳定盈利模式的全部特征。

至于我们通过复盘找到多少关注标的,以及最终有多少票符合模式全部特征且执行交易的,因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交易风格与偏好不同而不同。

四、遵循交易原则和策略

1、实效原则

有些人复盘后选出来的目标股少则几十个,多达近百个。先不管这些目标股是否符合模式的条件,以及是否是真正的机会,单看数量,在次日开盘后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盯得过来,忙得过来。

高度紧张,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顾此失彼反而成为你的常态。

在你的关注池中经常有涨得好的票,而你做的票总是经常收获失败的结果,懊悔和挫败感总是与你形影相随。

问题点不在于你的努力程度和专注度。

问题是一是你没有做到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选出最优选。你以为选出来的那些关注目标都有可能是机会,一个也不想放弃。这才是贪多而不得的真实写照。

我个人的选股标准是初选下来的数量不超过10只股票,后续经过优化和动态筛选下来的关注目标控制在五支以内,最后执行交易的个股数量控制在三支以内。

被淘汰下来的个股中可能也有个别的涨得很好,但那只具有我们可以在事后进行总结与学的价值,但没有任何让我们后悔和沮丧的地方。

具有最字原则的个股,不是我们选择股票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统计,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所以有些人只做符合最字原则的个股也就不足为奇。

2、组合值最优原则

重要的事情可以强调n遍,复盘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组合值最优原则。

组合值是指胜率和盈亏比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他们的组合值为最优。有的人单方面追求高胜率,而另外有的人过于注重单笔交易的盈亏比,这都是错误的理解和认知。

经过数理统计和实战验证,如果胜率高达70%,但是盈亏比不足0.5:1,那么结果仍然会让你持续稳定的亏损。如果盈亏比达到3:1,但胜率只有30%或不足30%,结果也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在复盘中寻找目标和方向时,一定要确保它能达到或超过可持续稳定盈利的组合值最低条件。

否则你选出来的标的要么全凭你自己的主观想象,要么只有某一指标符合标准,但组合值不符合。

有些人复盘后选出近百只关注票,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二种情况。

无效的复盘必将注定失败的结局。

3、取舍原则

它与实效原则有着明显的不同。实效原则强调的是选股标准模糊或过于宽泛,导致把本不符合模式特征的票选入关注池。

以我为例,根据前两个原则在每次复盘中所能选出来的关注票不会超过十只。这个数值与其他人的近百只相比,明显少了很多。

而在实盘中,如果每天交易近10只票,交易的效率、质量和实操的可行性都比较差,用劳而无功,事倍功半都不足以形容那样的结果。

面对我们选出来的模式票,我们必须对他们再进行一次筛选,给他们定出优先级。在实盘中,我们优先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前两至三只票并执行交易,主动放弃后面的交易机会。

问题来了,什么是真正的最优原则?我们依据什么标准对这些关注票进行优先级排序。

不同的人,即使那些已经稳定盈利的交易者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龙头选手一定会将从板块龙中走出来的市场高标选定为最高级的关注目标。高风偏的选手更可能热衷于打板,而擅长低吸的选手打板只会有要他命的感觉。

总之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最稳定的交易。

我们的交易之路基本上会经历由简入緊到化繁为简两大阶段。当我们在交易当中主动性地作出取舍,能够心如止水般地面对不在选择范围之内的其他机会时,这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另一个更高的认识境界或纬度。

4、回溯原则

复盘不是单一的环节或步骤,它是整个交易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它应该具有自我总结、提高和完善的功能,

我们的复盘工作不是以最终选出盘前关注票作为结束的标志。当我们执行完一笔交易,不论结果如何,都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于成功的交易,我们要检查的是它是否符合模式所需要的全部特征,而不是因不可知的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反之对于失败的交易,我们要重点做好总结、反思和改进工作。如果它符合模式的所有特征,那么要确定它是不是属于模式的小概率事件。如果它有不符合项,我们要总结的是为什么在复盘中我们忽视了它。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这些,还仅仅是完成了回溯工作的第一层任务。

第二层级的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他需要交易者具有深度思考和破局的能力。对于符合模式特征但交易失败的情况,我们不能把它们全部归为小概率事件。

对于某一个交易模式,我们需要检查的是它的复盘工作当中是否还有一些重要因素没有被我们识别出来。或者我们选票的某些依据并不是最底层的逻辑。

有时在我们的认知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后,原来的不完善或者错误的认知残留并没有完全被清除。受到人性地影响,它偶尔会跳出来喧宾夺主,让我们的交易偏离了轨道。

比如在我们进行一笔交易之前,脑子里面满满地充斥着曾经形态类似的一只或几只成功案例的走势。结果是以前的成功经验变成了现在的主观想象或意淫。形态只是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中众多因素中的之一,形态相似的个股,其结果可以相同,但更会不同。

反过来,面对模式票,如果我们在交易之前一味地幻想着它可能出现的种种负面的情形,这会导致我们临盘犹豫不决,临阵退缩,事后拍肿大腿。

所以我们通过回溯工作,要不断地提高、改善复盘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还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做到客观跟随,达到无相无我的状态

五、结束语

总之,复盘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高度地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持续地学xi和总结,不断地提高复盘的质量和效率,并让它保持具有自我升级和完善的能力。如果你已经具有了上述的复盘思路和能够遵守的原则,相信你的交易结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我以前的帖子当中,至少有两篇专门写了如何复盘,这是关于复盘的第三篇帖子,一是再次重申复盘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遵循的几大原则;二是也验证了我通过复盘的回溯工作,让我对复盘系统一直进行不断地深刻思考和完善提高的体现。

记住:知行永远合一,有什么样的知,一定会有什么样的果。当认知经过层层突破达到一定的维度后,结出的一定是累累硕果。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反映了我当下对复盘的认知水平,因为时间、能力和篇幅等问题,应该还有许多重要的内容,自己并没有想到或者来不及全面展开。

这留待以后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地进一步优化,学无止境,进步无涯。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淘股吧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2 阅读:116

匠心态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