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退役舰船封存区,锈迹斑斑的CVN-65"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正上演着震撼业界的"退役马拉松"。这艘1961年服役的8万吨级海上堡垒,曾创下连续航行36万海里的世界纪录,却在退役13年后仍保持着诡异的完整性——其舰岛指挥舱的战术标绘系统甚至保留着2012年最后一次作战部署的航迹数据。根据美国海军最新发布的《核动力舰船退役白皮书》,该舰的拆解工程已累计消耗7.2亿美元资金,但实质性解体进度仍不足15%。
相比之下,印度的“维拉特号”航母在2020年9月开始拆解,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作。同样是拆解航母,为何美国要花费十几年、十几亿美元,而印度却能在不到一年内搞定?难道是美国的技术过于先进,导致拆解复杂,还是印度的拆解方式更为直接?
“企业号”是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曾参与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军事行动。然而,随着服役时间过长和技术更新换代,这艘航母逐渐老化,最终在2012年退役。但退役后的拆解工作却远比想象中复杂。核动力航母的拆解难度极高,尤其是“企业号”拥有8个核反应堆,而一般核动力航母仅有2个。这意味着拆解难度、时间和成本都要翻倍。
核反应堆的拆解是最大的难题。即使燃料被移除,反应堆内部的材料仍具有放射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核污染。因此,每一步拆解都需要经过严格评估和审批。此外,拆解费用也远超预期。最初预计的5亿到7.5亿美元,如今仅核反应堆的拆解预算就高达10亿到15亿美元。更糟糕的是,美国的海军造船厂已经不堪重负,拆解任务排得满满当当,导致“企业号”的拆解工作一拖再拖。
到了2025年,“企业号”退役已13年,却依然躺在等待区里,拆解工作陷入两难。美国海军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由海军主导拆解,商业公司负责非核部分,海军处理核反应堆。这种方式最安全,但成本最高,预计耗资10.5亿到15.5亿美元,至少需要10年才能开始拆解。二是商业公司全权负责,包括核反应堆的拆解,海军仅负责监管。这种方式成本相对较低,预计7.5亿到14亿美元,5年即可完成。然而,商业公司能否妥善处理核废料却是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印度的“维拉特号”航母在8个月内就完成了拆解。印度的航母大多是购入的,技术标准和维护要求相对宽松,拆解时也没有过多的安全和环保顾虑。印度的拆解方式更直接,没有复杂的审批流程和精细操作,因此速度更快、更简单。
相比之下,美国作为全球军事强国,对核反应堆的拆解有着极高的安全要求,这使得拆解时间长、成本高、程序繁琐。然而,即便如此,一个拆解工程拖了十几年,预算翻倍,仍让许多人对美国的军事工业体系的效率产生质疑。
张召忠:“核动力这玩意,即使是退役了死了也得花老钱给它处理后事”[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