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有哪些不同?

和硕三国文化 2025-02-18 05:29:26

《哪吒2:魔童闹海》全球票房进入了前十五,在这里表示祝贺。趁此时机,想聊一聊西游和封神里哪吒的形象。

中国神话小说主要就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部小说里还都有哪吒。但估计很多人都觉得西游里的哪吒和封神里的哪吒应该是一样的吧。

这其实是不对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的哪吒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毕竟作者不同嘛,给哪吒的设定也不同。

那就来看看两本名著里哪吒有哪些不同。

1、教派不同:《西游》里哪吒是佛教的,《封神》里哪吒是道教的。

先说《封神演义》里的。封神里哪吒的师傅是太乙真人,他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十二金仙的师傅又是道教大佬元始天尊。

那在《封神演义》里哪吒很明显是道教的。

但是在《西游》里,哪吒却是佛门中人。西游世界里不存在阐教截教。也没有十二金仙太乙真人等人。

哪吒的大哥金叉跟着如来,二哥木叉跟着观音也就是惠岸行者。

那其实托塔李天王和哪吒都是佛教的。

有人或许不理解在天庭当差的哪吒怎么可能是佛教的。他俩其实最开始就是佛教的。你看像天王这种称谓是佛教的称谓。而且哪吒一开始也不是中国本土神仙。是外来的神仙。最初就是佛教的。只是到天庭当差而已。

所以《西游记》遵从了哪吒最原始的设定是佛教的神仙。

《封神演义》因为要搞神仙大战。把出现在中国的神仙来一次大整合和排位。所以把很多佛教的神仙都改成了道教的。哪吒这么有名的人物自然就变成道教的了。

2、复活哪吒的人不同:西游里是佛祖复活的哪吒,封神里是太乙真人

我们都知道封神演义里,复活哪吒的是他的师傅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曰:“这就是李靖的不是。他既还了父母骨肉,他在翠屏山上,与你无干;今使他不受香火,如何成得身体。况姜子牙下山已快。也罢,既为你,就与你做件好事。”叫金霞童儿:“把五莲池中莲花摘二枝,荷叶摘三个来。”童子忙忙取了荷叶、莲花,放于地下。真人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喝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只听得响一声,跳起一个人来,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身长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莲花化身,见师父拜倒在地。

这是原著里太乙真人复活哪吒的场景。

然而在《西游记》中复活哪吒的却是佛祖。

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

前面说了哪吒原本就是佛门中人,那复活哪吒的自然应该是佛祖。

3、武器装备不同

哪吒在《西游记》里和《封神演义》里的兵器一点不一样。

真人曰:“李靖毁打泥身之事,其实伤心。”哪吒曰:“师父在上,此仇决难干休!”真人曰:“你随我桃园里来。”真人传哪吒火尖枪,不一时已自精熟。哪吒就要下山报仇。真人曰:“枪法好了,赐你脚踏风火二轮,另授灵符秘诀。”真人又付豹皮囊,囊中放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一块,“你往陈塘关去走一遭。”

我们都知道哪吒的兵器是混天绫、乾坤圈、火尖枪、风火轮。这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形象。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哪吒武器装备的形象其实就是《封神演义》里描述的。

不过原著中除了这些装备,哪吒的装备中还多了一块金砖。

在《西游记》里呢,这些兵器装备基本不和哪吒沾边。

西游里哪吒的装备是这些:

这太子又弄出降妖法力,将六般兵器抛将起去。是那六般兵器?却是砍妖剑、斩妖刀、缚妖索、降魔杵、绣球、火轮儿。

看《西游》里哪吒兵器装备的描述,感觉一点不一样。可能也就火轮能两者沾点边。哪吒用刀剑杵,压根不用火尖枪。

但是《西游记》里有另一个人用火尖枪。他就是红孩儿。

4、分身法不同:西游记里是三头六臂,封神演义里是三头八臂。

哪吒会分身法很多人都知道。但不知道的是,哪吒的分身法在西游和封神里也不完全一样。

哪吒在《封神演义》里是三头八臂:

话说哪吒回来见太乙真人+,日:“弟子长出这些手,丫丫叉叉,怎好用兵?”真人日:“子牙行营有许多异士,然而有双翼者,有变化者,有地行者,有奇珍者,有异宝者,今着你现三头八臂,不负我金光洞里所传。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啥是三头八臂。书后面有解释:

哪吒感谢师尊恩德。太乙真人传哪吒隐现之法, 哪吒大喜,一手执乾坤圈,一手执混天绫,两只手擎两根火尖枪,还空三手。真人又将九龙神火罩,又取阴阳剑,共成八件兵器。

因为哪吒要拿八件兵器所以得是八只手。

但给人感觉三头八臂有别扭,是不是应该四头八臂才合理?咱也不知道许仲琳为啥搞出个三头八臂。

可能是哪吒三头六臂太深入人心,但又想在哪吒的分身术上再创作。于是保留三个头的设定,却多出来两只手。

于是就形成了三头八臂。

《西游记》里哪吒完全就是三头六臂了。

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 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丫丫叉叉,扑面打来。

5、哪吒名字由来不同

是不是有人好奇,哪吒家里排行老三,他大哥叫金吒,二哥叫木吒。那哪吒是老三,而且看李靖家起名的习惯似乎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起名的。所以,正常来说哪吒起名应该叫水吒。

但结果偏偏叫哪吒。

那哪吒名字到底怎么起的呢,《封神演义》里是这样说的:

道人曰:“贫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闻得将军生了公子,特来贺喜。借令公子一看,不知尊意如何?”李靖闻道人之言,随唤侍儿抱将出来。侍儿将公子抱将出来。道人接在手,看了一看,问曰:“此子落在哪个时辰?”李靖答曰:“生在丑时。”道人曰:“不好。”李靖问曰:“此子莫非养不得么?”道人曰:“非也。此子生于丑时,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又问:“此子可曾起名否?”李靖答曰:“不曾。”道人曰:“待贫道与他起个名,就与贫道做个徒弟,何如?”李靖答曰:“愿拜道者为师。”道人曰:“将军有几位公子?”李靖答曰:“不才有三子:长曰金吒,拜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为师;次曰木吒,拜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为师。老师既要此子为门下,但凭起一名讳,便拜道者为师。”道人曰:“此子第三,取名叫做‘哪吒’。

封神原著里,这里啰哩啰嗦半天,也没解释清楚为啥叫哪吒。说了感觉等于没说。

但其实要按照原著来说因为哪吒犯了杀劫,所以起个哪,而哪通傩字,意思为祛除疾病和灾难。结果也没写明白。不知道是许仲琳故弄玄虚还是他自己就没弄懂为什么叫哪吒。所以才写了这么一段让人看不懂的文字。

但《西游记》里,人家就解释的很清楚为什么叫哪吒:

说不了,天王抡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反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

你看人《西游记》为啥叫哪吒一句话就清楚了,清清爽爽的。

所以为啥《西游记》是四大名著而《封神演义》不是呢?

文笔逻辑西游都甩封神好几条街。

6、身高不同

悟空迎近前来问曰:“你是谁家小哥?闯进吾门,有何事干?”哪吒喝道:“泼妖猴!岂不认得我?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

西游记里哪吒完全是一个小孩形象。悟空都说他小孩,奶牙都还没退。即使重塑金身也是当初小孩模样。

童子忙忙取了荷叶、莲花,放于地下。真人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喝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只听得响一声,跳起一个人来,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身长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莲花化身,见师父拜倒在地。

封神里面哪吒复活之后成为完全体的哪吒,已经完全去掉小孩的形象,变成一个成年人了。身高都一丈六尺了。这哪像个小孩啊。

综上,虽然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都有哪吒。但感觉这两个哪吒除了名字一样,基本就是两个人了。

不过这也正常。《西游记》里哪吒是配角,是给主角团打辅助的。出场并不多。

而《封神演义》里哪吒算是前期一个绝对的主角。能享有自己专属的几章故事,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在《封神》里,哪吒这几章文笔算比较好的了。

至于我们现在的哪吒小孩形象,更多是源自于《封神演义》而不是《西游记》。当然了也不能说全是来源于《封神演义》。

哪吒是《西游》小孩脸和身体,配《封神演义》的兵器。最终形成了家喻户晓的哪吒形象。《西游》也是有一定功劳的吧。

以上就是《西游》和《封神》哪吒形象的不同点。

码字不易,还望珍惜。

个人己见,不喜勿喷。

0 阅读:23

和硕三国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