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莫大于杀已降”,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最终杜邮自裁;巨鹿之战,项羽坑杀秦兵二十万,最终乌江自刎;西汉李广诱杀羌人八百人,自此百战无功,不得封侯,最终失道自杀;三国时期步阐叛吴降晋,陆抗奉命率军攻破西陵,步阐出降。陆抗依旧斩杀步闸及部属数十人,并夷三族,最终二子陆机、陆云遭祸。

李广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在参合坡之战,坑杀后燕降卒五万余人,最终被次子拓跋绍杀害,年仅39岁;明朝名将常遇春在池州之战杀降卒三千人,北伐时暴毙柳河川,年仅40岁;明朝名臣胡宗宪平定倭寇,威震东南,然诛汪直、杀徐海、斩陈东,虽权宜之计,有杀降之嫌,最终功成之际,.随遭厄运,在狱中自杀而死;清朝淮军名将程学启,在苏州诛杀降将郜永宽等,最终在攻打嘉兴时中弹阵亡,时年39岁。
杀降不祥,或诛及本身,或遗祸后裔,为将之诫,不可不谨。
2.三世为将
陆抗
“三代为将,道家所忌”。浏览历史,可见一斑。秦朝王翦、王贲、王离,蒙骜、蒙武、蒙恬;西汉李广、李敢、李陵;魏晋陆逊、陆抗、陆机,胡遵、胡烈、胡渊,周鲂、周处、周纪,牵招、牵弘、牵秀。
唐代徐世勣、徐敬业祖孙,高崇文、高骈祖孙;南宋吴璘、吴挺、吴曦;元朝张弘范、张珪;明朝马芳、马林、马燃;清朝傅恒、福康安、德麟。
三世为将,杀伐过多,后嗣受其不祥。所谓三世为将必败之道理。
3.功高震主
彭越
“功盖天下者不赏,威名震主者身危”。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文种辅越灭吴,被迫自尽;秦国白起声威六国,赐死杜邮;赵国李牧击胡却秦,终遭诛杀;西汉韩信功高一世,彭越勒功开国,皆身诛族戮;三国诸葛恪功盖一国,邓艾成都受降,皆不保其身;南北朝檀道济、垣崇祖、斛律光、高长恭、宇文宪功高威重,兔死狗烹;明朝冯胜、傅友德、蓝玉立功无数,最终死于非命;清朝年羹尧立功边疆,权势滔天,最终坐罪赐死。
4.取蜀将帅不利
邓艾
自巴蜀并入中国,历朝历代,攻伐巴蜀之将帅,虽最终能取得成功,但是其结局或死或贬,或诛及本身,或殃及后裔。
战国司马错,其孙司马勒与白起一起赐死;东汉岑彭、来歙皆死于刺客之手;三国庞统中箭阵亡,钟会、邓艾功成身死;东晋桓温攻灭成汉,遗祸后裔;刘宋朱龄石平定谯蜀,最终被俘遇害,北周尉迟迥攻灭萧纪,兵败身死;唐朝高崇文平西蜀,擒刘辟,其孙高骈身死名败;五代郭崇韬、康延孝平定前蜀,皆不保其终;北宋王全斌、崔彦进平定后蜀,获罪遭贬;元朝汪德臣征战巴蜀,临阵捐躯;明朝傅友德、廖永安平定明夏,论功数一数二,两人最终先后获罪赐死;清朝亲王豪格,征讨大西张献忠,功成师克,最终死于狱中;清朝名将张广泗,征讨金川,坐罪处斩。
“取蜀将帅不利”之说,虽是唯心之论,有点牵强附会,但是览其本末,似乎历史魔咒,确有一定的道理。
5.祸从口出
贺若弼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因为酒醉戏言,导致张贵妃一怒之下,顿起杀心,令宫女将昏睡的司马曜用被闷死,时年35岁。
北周名将侯莫陈崇,勇冠三军,位列八柱国,跟随周武帝出巡,因为出言无忌,妄谈执政宇文护已死,被人告发,最终被宇文护逼令自杀,时年50岁。
隋朝开国元勋高熲、贺若弼,灭陈之战,论功无二,佐命开国,功成名就。然而晚年两人私自议论杨广太过侈奢,被人告发,不密失身,最终惨遭诛杀。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