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带学生沙漠种树,教育需要“刻骨铭心的修行”

评底郭 2025-04-18 16:21:53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一位教授带领社团学生,奔赴1700多公里外的甘肃民勤县巴丹吉林沙漠,义务栽种了800多株梭梭、毛条、红柳。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位“70后”的贾广惠教授已经14次带学生到沙漠种树,截至目前已经种植了1万多棵,大部分长势良好。

(4月18日《现代快报》)

“2010年,我看到新闻报道,甘肃民勤沙化问题严重,就从那时起,我想办法和当地对接,表达了想去义务种树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贾广惠和民勤县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俊河取得了联系并展开合作,从2011年至今,他已14次带领社团学生到民勤义务植树治沙。14年,教授与学生们携手,在这片荒芜之地播撒绿色的希望,至今已种植超过1万棵树,且大部分长势良好。这是一堂“春意盎然”的思政课和生态课。

从思政课的角度来看,贾广惠教授的行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这位教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奉献、担当和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他用自己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深入沙漠,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意识。这种教育方式比课堂上的空洞说教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同时,这一行动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生态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威胁着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贾广惠教授带领学生种树,正是在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种植的每一棵树苗,都是对抗沙漠化的希望,都是构建美丽中国的一块基石。这种对生态保护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激发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每次种树回来,参与的学生都特别感慨,他们看到当地严重缺水的环境,种树浇水需要专车把水拉来,然后再一棵棵浇,工作量非常大,他们为改善环境付出劳动,从而更加意识到要珍惜环境、爱护环境。”学生们的体会和收获,让贾广惠更加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在教育意义上,这堂沙漠中的思政课和生态课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贾广惠教授自掏腰包带学生沙漠种树的行为,无疑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它提醒我们,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生态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自掏腰包带学生沙漠种树,教育需要“刻骨铭心的修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