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中,明兰跟着祖母回宥阳老家的时候,正好碰到淑兰回娘家,哭诉自己婚姻的不幸。老太太让小桃把明兰叫去了现场,原话是”让她经经风浪,会会人间的豺狼“。
盛维家里是宥阳数一数二的富户,为了改变商贾的身份,把嫡出的长女淑兰嫁给了读书人。谁知道,这孙秀才整天说着“有辱斯文”,却干着真正有辱斯文的事。
01
淑兰带着丰厚的嫁妆嫁过去,不过才几年的光景,就给他屋里塞了十几个妾室。可孙秀才嫌这些正经人家的女子没乐趣,自己在青楼又找了一个舞姬。这个舞姬有了身孕之后,孙秀才想迎她入门,淑兰实在没办法了,这才回了娘家。
在电视剧中,是明兰出了主意,让淑兰和离,还带着贺弘文去千金阁,拿到了那个舞姬的卖身文书,成功帮堂姐脱困。其实,这是在改编的时候,硬给明兰安上的主角光环。在原著中,这件事是盛大老太太一手操办的。

淑兰刚一回盛家,孙秀才的母亲就紧跟着追了过来,傲慢又强硬地要求她让那个舞姬进门。大老太太寸步没让,只从牙缝里挤出来四个字“去母留子”。孙母一听,连商量的余地都没给留,冷笑着离开了盛家。
看到这个情形,明兰已经在心里暗暗地开始担忧!她知道,这个世界自古以来就对男性比较宽容,这次恐怕淑兰要遭殃。
果然,第二天盛家就开始被轮番前来的人搅得乱成了一锅粥。其中,有来劝说的孙氏族人、有来看热闹的女眷,还有来调解的耆老。虽然人员不同,但是意思却出奇地一致,无非就是让淑兰大人有大量,不要这么善妒,忍一下就过去了。
一开始,盛家坚决不松口。可是孙秀才不仅一直没有上门,还把那个舞姬光明正大地接到了家里,里里外外都当成正头娘子对待。很快,外面的流言蜚语开始满天飞,说盛家的女儿善妒、不能容人、这次搞不好要被休了。
听着这些声音,李氏有点坐不住了,去跟大老太太商量,要不要服个软,忍下这口气。可是大老太太始终没点头,反而让人把那个舞姬给请到了家里来。
02
舞姬来到盛府以后,大老太太也不说话,只是把她从上到下打量了半天。看够了又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就让舞姬离开了。
几天之后,大老太太跟李氏说,要让淑兰和离。李氏担心盛家有了一个和离的女儿之后,不仅会让家族蒙羞,还会影响到未出嫁的品兰。但大老太太并不为所动,简单说出了自己决定这样做的几个理由。

1.那时的女子,出嫁之前靠父亲,出嫁以后要靠夫君和儿子。可是看孙秀才母子这个样,肯定成不了淑兰的依靠。要是淑兰有个儿子还好,可现在连个儿子也没有,等以后我和你们两口子都没了,淑兰的日子怎么过?
2.自从淑兰回来以后,孙志高连门都没有登过。他现在靠着淑兰的嫁妆过活,尚且如此狂妄。假若以后真的谋了个一官半职,你觉得他还会要淑兰吗?
3.我把那个舞姬教到家里来,仔细看过了。如果她真是个相貌平平,笨嘴拙舌的也就罢了。可你也看见了,那个女子不仅长相妖娆,而且口齿伶俐,是个谄媚且有心机的。等她真生了儿子,淑兰不得让她吃得骨头都不剩!
听了婆婆的这一番分析,李氏也下定了要让淑兰和离的决心。可这么多的家产摆在面前,孙秀才怎么会痛痛快快答应和离呢?
议事的当天,孙家和盛家各执一词,再加上两边族亲的劝说和搅和,场面一度极为混乱,又是盛大老太太,在一片混沌中,给众人拨出了一片亮。
03
大老太太自曝家丑,说盛家曾经因为一个青楼女子败过家,自己的大女儿还因此丧命。为此,自己当年发过誓,家族中不管是谁,都绝不允许跟青楼女子扯上关系。要是违背了这个誓言,就让自己下十八层地狱,叫牛头马面拔了舌头,下油锅。
这一番声泪俱泣,又斩钉截铁的话,从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嘴里说出来,确实让人动容,在场的人立马就安静了下来。
一看话起作用了,大老太太一改刚才严肃的态度,忽然又放柔了声音,说自己也能体谅孙家的难处,好不容易有了儿子,怎么肯轻易放手,不如两家各退一步,淑兰的嫁妆留给你们家一半,和离吧!
孙秀才虽然心有不甘,可是在族人的规劝下,也勉强接受了这个局面。
事情结束之后,明兰曾经感慨过:低嫁尚且如此艰难,要是高嫁,恐怕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了。

看到淑兰和离的艰难,才知道当年曼娘去余家闹了一通之后,余老太师为何会把嫣然嫁那么远。
04
看曼娘的脾气,必定是个不好惹的,而且还是顾廷烨心尖上的人,就嫣然那个软弱的性格,嫁过去只有受苦的份。真过不下去了,嫣然的父亲和后母绝对不会豁出去替她讨公道。
可若是把嫣然低嫁了,还怕她委屈,更何况,他们这种门第,上哪去找那么合适的低嫁人选?不如嫁个知根知底的人家,虽然远点,起码能保证嫣然的幸福。
也正是从淑兰的事情,让明兰对”娘家“做了重新的定义。在你过得好的时候,可能不觉得娘家有多么重要,可是一旦受了气,一个硬气,肯支持你的娘家,可以让你少受很多苦。娘家,不一定会让你锦上添花,但一定会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