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不少小朋友又开始流鼻涕、鼻塞、咳嗽,部分小朋友呼吸的时候还伴随呼哧呼哧的喘息声,甚至觉得呼吸很难受……
到医院,医生一听诊,考虑毛细支气管炎或者肺炎,一检查,原来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简称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据统计,每50例5岁以下死亡病例中,有1例为 RSV所致。
RSV感染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但重症病例通常发生在婴幼儿(小于2岁)和老年人中。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RSV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出现重症。
1.感染途径
(1)吸入RSV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的分泌物或飞沫;
(2)接触被RSV污染的物体。
2.表现症状
当儿童感染RSV后,前期通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发热、咽痛、眼红、耳痛等,持续2到4天后,可能会发展成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如咳嗽频繁、痰多、喘息、呼吸快、呼吸费力、食欲和奶量下降、精神萎靡或烦躁等。
研究表明,早产、低出生体重、男性、有兄弟姐妹、母亲吸烟、特应性皮炎、非母乳喂养、居住环境拥挤、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婴儿更容易发展为肺炎。部分重症患儿还可并发肺外的病变,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潜伏及流行期
潜伏期:
RSV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8天,平均为4-6天。
流行期:
10月中下旬开始,可能会持续到5月份,持续的时间比流感流行季长。
4.治疗
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没有针对RSV的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注意休息、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及退热、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对症处理,严重者需要吸氧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住院指征:
对于反复高热、咳嗽剧烈、反复喘息,或有呼吸困难的婴幼儿患者,需要尽早住院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
通过对症治疗后,大多数RSV感染的孩子能完全康复,没有后遗症。
但是有研究发现婴儿期RSV感染后期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孩子的4倍。因为婴幼儿感染RSV后易发生气道高反应性,特别是有过敏体质的宝宝,这与后期的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虽然RSV感染可能会增加儿童发展成哮喘的风险,尤其是在那些有哮喘家族史或过敏体质的儿童中。然而,哮喘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因此,RSV感染只是众多可能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预防RSV感染,特别是即将进入或出生在第一个RSV感染季的新生儿和婴儿,显得尤为重要。
1
常规预防
①勤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孩子眼、口、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②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以阻断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
③避免接触已患RSV毒感染的患儿;
④保暖和加强营养,避免身体免疫力的降低;
⑤适当多喝水,使鼻黏膜保持湿润的状态以抵御病毒的入侵;
2
应用针对RSV的长效单克隆抗体
推荐 RSV流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和即将进入第1个RSV流行季节的婴儿注射尼塞韦单抗,预防RS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