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营收下降17.55%,叮咚买菜盈利靠降本

第三只眼看看 2024-04-02 09:43:23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张思遥

首次实现年度盈利的叮咚买菜,稳了吗?

2月29日,叮咚买菜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披露四季度营收49.9亿元,商品交易总额为55.3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标准下净利润率达0.3%,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并实现首次年度盈利。

从盈利与否判断,叮咚买菜相当于回答了此前业界的关键性疑问,即生鲜前置仓是否属于烧钱跑规模,实际上难以盈利。但结合财报表现来看,叮咚买菜盈利的关键,不在于通过规模化增长摊薄成本,而是借助业务收缩、成本控制来实现盈利。

第一组关键数据是,叮咚买菜的2023年整体营收,同比下降17.55%。

2020年、2021年、2022年,叮咚买菜整体营收分别为113.36亿元、201.27亿元、242.2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7.5%、20.38%。而2023年叮咚买菜营收199.71亿元,同比下降17.55%,可见营收、增速均在下降。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疫情期间到家需求增长,客观上抬高了往年同期营收。例如2022年营收即属于超越正常水平的高基数。

二是叮咚买菜撤出了多个城市、关停站点,导致营收规模下降。自2022年起,叮咚买菜相继撤出了天津、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等多个城市;2023年5月,叮咚买菜关停了成都、重庆业务;今年2月27日,叮咚买菜被曝关闭广州、深圳共38个站点。

一位零售业资深前置仓观察者向《第三只眼看零售》评价称,“叮咚买菜的收缩和盈利,属于因果关系。”

第二组关键数据是,叮咚买菜的销售毛利率为30.6%,微增0.2个百分点。利润主要来源于各项主要成本下降。

以2023年四季报为例,可以看到叮咚总运营成本和支出为50.29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1.545亿元,同比下降18.3%。

其中商品销售成本为34.678亿元,较2022年同期41.620亿元下降16.7%。销售成本占收入百分比从2022年同期67.1%增至69.4%。毛利率为30.6%,微增0.2个百分点。

降幅最大的是一般和管理费用,为939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488亿元下降了36.9%。叮咚买菜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专业服务费和基于股份的薪酬支出降低。

叮咚买菜同时下调了产品开发支出,本期为1.912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590亿元下降了26.2%。“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研发人力资源效率提高。在倡导节能和资源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投资于我们的产品开发能力、农业技术、数据算法和其他技术基础设施,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叮咚买菜官方表示。

此外,叮咚买菜配送费用为11.791亿元,较2022年同期14.936亿元下降21.1%。配送费用占总收入百分比从2022年同期的24.1%下降至23.6%。叮咚买菜官方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区域处理中心以及一线员工效率提升。”

增长费用主要为叮咚买菜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2年同期的9110万元增至本期的9780万元,增幅为7.3%。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百分比也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1.9%增至2.0%

数据表现出了两个争议点。

首先是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由关城来减少前置仓数量,对叮咚买菜降低履约费用的影响大于规模化之后单位经济效率提升。

例如对比2022年二季度来看,当时是叮咚买菜实现Non-GAAP净收入为2060万元人民币的关键节点。由于当次季报公布的产品收入主要来源于存量市场,叮咚买菜逐步提升单仓订单量及客单价后,有利于摊薄履约成本,为15.418亿元,同比下降9.0%。

但2023年大幅关城后,叮咚买菜配送同比下降21.1%,明显降幅更大。也就是说,只有前置仓单仓盈利的数量更多,订单密度更大,才有可能真正摊薄运营、履约成本;而通过开仓数量提升规模化,反而有可能导致亏损压力。

其次,叮咚买菜此前表示要转型为一家食品公司。这意味着叮咚买菜需要持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商品更新频率。但下调研发费用,或将对上述战略产生一定影响。

此前,研发费用是叮咚买菜提升费用占比的战略性成本项。同样是在2022年二季度,叮咚买菜团队是通过强化商品研发和生产来提升竞争力。这也是叮咚买菜成本结构中为数不多加大投入的板块。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当期产品开发费用为2.533亿元,同比增长23.7%。

但2023年四季度,该项目支出1.912亿元,同比下降18.3%。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从提升利润角度来看,叮咚买菜实现了前置仓盈利的目标。在市场化之下,盈利也的确是保障一家公司活下来的第一要务。这也验证了叮咚买菜此前提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战略转型的正确性。

不过,叮咚买菜仍然需要解决后期的增长命题。从目前来看,叮咚买菜更偏向于从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强化江浙沪等重点区域的市场密度。尤其是关停低密度区域后,叮咚买菜将精力更多投入江浙沪、华南、华北区域。有观点认为,“前置仓可能又走到了区域割据的局面中。所谓全国化发展目前来看可能性很小。”

二是试水线下业务。叮咚买菜先后尝试了“叮咚早上好”早餐便利店、“叮咚奥莱”生鲜折扣店等实体业务。叮咚奥莱也于近日走出上海,共开出三家门店。这也透露出叮咚买菜计划重新布局下沉市场、覆盖中老年消费者等更多差异化客群、优化供应链效率、摊薄后台运营成本的三个考量。

三是测试To B业务。早在2022年,叮咚买菜就计划To B供应预制菜品类。该项目会由独立团队操作,推出新品牌,主要针对零售商、餐饮商户等第三方销售。在自营渠道之外,叮咚买菜也会持续拓展线上、线下等多个渠道。

就像叮咚买菜官方此前表示,“叮咚买菜是一个一直在进行商品转型、坚持深耕供应链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也需要打破原有边界,不断成长。”叮咚买菜作为上市公司,在维持盈利的基础上,还要持续创新,展现其增长性,才能够提升资本市场表现。

0 阅读:0

第三只眼看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