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的人了,你好意思哭吗?有本事欺负回去啊!”张大妈这句话,一下子激怒了张明慧。
她“嚯”地站起身冲自己母亲嚷道:“妈!你给我住口!要不是你,杨凯会跟我提离婚吗!都是你爱显摆!”
张大妈闻言,瞬间闭了嘴,她心里很不服气,想着这关自己什么事,明明就是亲家母太小气!
张大妈收到了女儿提前送的母亲节礼物,心里高兴,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在亲朋好友面前大方炫耀了一下。
可没想到一张照片,竟然让女婿对女儿提出了离婚,张大妈实在不解,毕竟女儿孝顺亲妈天经地义,张明慧孝顺她,更是应该的!
张大妈45岁那年,丈夫病倒了,他不仅丢了工作,更是成了药罐子,张大妈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白天打两份工才勉强够一家人吃喝。
当时张明慧刚刚考上大学,又正是用钱的时候,张大妈为了能让女儿上得起学,不仅把父母给的嫁妆卖了,还把婆婆留给自己的首饰也卖了。
张明慧很感动,记得母亲的付出,大学毕业后,她挣了第一份工资,就打了一半回去。张明慧还承诺,以后会好好孝顺母亲,她年年给母亲送母亲节礼物,就是这个理。
但张明慧出嫁以后,每次给母亲塞东西,都会嘱咐她别显摆,藏起来自己高兴就好。她说:“妈,现在是杨凯他老妈在帮扶我们,她要是知道我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肯定会唠叨的。”
一开始,张大妈把女儿的话记在了心中,发朋友圈都会屏蔽亲家母,她也想女儿婚姻幸福。
因为她跟亲家母打了多次交道以后,发现亲家母的确是个心眼小的人,仗着自己帮扶儿子儿媳妇,便处处管着年轻人。
这些年,杨大妈不仅帮忙带娃,还把家里的家务都包揽了,每个月领了养老金以后,还会补贴年轻人。她付出了很多,就在儿子家当家做主。
可张大妈没想到亲家母真能够管到自己头上来,她的朋友圈刚刚发出去,亲家母打了个电话过来,问她这礼物是不是张明慧送的?
听了这话,张大妈才反应过来,自己高兴过头了,忘记屏蔽对方了。只能硬着头皮答:“亲家母啊,你这不是开玩笑吗?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只有一个女儿!”她说张明慧回头也会给婆婆一份惊喜的,让亲家母等着就是!
结果杨大妈呛了她一句:“我可没有这份福气,阿凯跟明慧这样压力多大啊,我个当婆婆的也只能跟着一起苦了!”说完就挂了电话。
张大妈正为对方的阴阳怪气感到生气,女儿也打来电话教训她,让她赶紧把朋友圈删了,说杨大妈正在家里拿这事做文章呢!
原来,杨大妈刚挂完电话,就回到房间里收拾起了行李,整个人怒气冲冲。杨凯跑去关心母亲怎么了?
她说:“你们每个月都说压力大,要还房贷车贷的,我心疼你们,每个月都补贴你们。你媳妇倒好,一个大金镯子就这么送了出去,我看你们也不用我帮忙了,我啊,回老家种地去!”
一旁的张明慧瞬间愣了,杨凯跟着皱起了眉头:“妈,你别这样,这事是她不对,我说说她!”说完他把媳妇拉回了房间。
门刚关上,杨凯就发起了脾气,要求妻子去把金镯子要回来,张明慧不乐意了:“东西都送出去了,你好意思开口吗?”
结果,杨凯说:“帮你带儿子的是我妈,怎么没见你送礼物给她啊?你要是只记得你老妈的好,那你回去跟你老妈过去吧。”男人竟然提了离婚。
这下轮到张明慧也有了脾气了,她喊道:“是我不送吗?我什么东西没给你妈买过?你妈每次都教训我,说我浪费钱,谁还敢再送她东西啊?我张明慧不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你要是为了这事离婚,随你啊!”
张明慧心里委屈,她知道婆婆的好,却也害怕对方的性格,所以平时都按照对方的喜好,尽量做个勤俭持家的儿媳妇。
但对自己母亲,张明慧不可能一毛不拔,送出去的礼物也不可能再要回来,只怪两个老人加了微信!
吵完架以后,张明慧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要求她把朋友圈删掉。没多久,张明慧就拎着行李箱回到了娘家。
这下可把张大妈气坏了,她自己同样是母亲,理解亲家母,但对方实在过分,她就跟女儿说,亲家母不改变,女儿得一辈子被拘束着。
“女儿,你别怪妈说话难听。你婆婆是帮扶了你们,但她是单单帮你吗?她是帮自己的儿子,所以啊,女婿自己不买礼物给她,这事怪不了你,你买东西给我,她也管不着,这个道理你懂不懂?”张大妈很想自己去跟亲家母沟通,却被张明慧一下拒绝了。
“妈,你说的话谁不懂,我婆婆就是这个性格,杨凯都改变不了她,我怎么改变?都怪你,什么都往朋友圈里发,以后别发了!”张明慧此刻等着丈夫来接自己,她不信杨凯真就为了这事离婚,但心里却忐忑不安!
因为张明慧跟杨凯结婚十年了,儿子都九岁了。两个人在一起买了房买了车,还要一起还贷养儿子。
夫妻二人还都是独生子女,未来又有两个老人要赡养。所以他们平时过日子很是节省,加上有婆婆的补贴,压力才小一点。
可是杨凯要是哄不好婆婆,没准骑驴难下真会离婚。
最后,张明慧还是等来了杨凯,他黑着脸说来接张明慧,当着岳母的面要求妻子以后必须节省,不要乱花钱,不然这日子真不过了!
张大妈在一旁听了这话,心里又委屈又无奈,她想要是自己有能力帮扶年轻人就好了!
小年轻成立了家庭以后,想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也成了需要跟枕边人商量的事。像遇到张明慧这样的情况,大家会怎么办呢?
都说家和万事兴,有一方受委屈去磨合才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