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每到梅雨季,那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就像我的朋友阿珍,她住在广东的一个老小区里。她特别喜欢在家里养些绿植,像绿萝、吊兰这些都是她的宝贝。可是每到梅雨季,家里就变得湿漉漉的,那些绿植的根部就开始有烂根的迹象。她发现绿萝原本翠绿的叶子开始发黄,吊兰也不再那么挺拔,新长出来的叶子软趴趴的。阿珍就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不只是阿珍,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在江南的一些水乡,地形比较低洼,梅雨季的时候雨水特别多,家里的湿度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下,不管是阳台上的多肉植物,还是客厅里摆放的各种花卉,都面临着烂根的风险。
咱们先来说说不同的绿植品种。像文竹这种比较娇弱的绿植,它的根系比较浅,在潮湿的环境里很容易就吸收过多的水分,导致根部腐烂。还有琴叶榕,它的叶子比较大,蒸腾作用比较强,但是在梅雨季如果排水不好,根部积水也会烂根。再比如说龟背竹,它的叶片独特很美观,可它对水分的要求比较苛刻,梅雨季湿度大的时候,根部透气性差就容易烂根。和这些容易烂根的绿植比起来,仙人掌类植物就比较耐旱,在同样的潮湿环境下就不容易烂根。还有一些多肉植物,比如胧月,它本身的肉质茎就可以储存很多水分,在梅雨季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烂根。再像虎皮兰,它的根系比较发达,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应对潮湿环境。
那怎么防止绿植烂根呢?这里有两个很实用的方法,一个是陶粒铺面,另一个是虹吸排水法。
先说说陶粒铺面。陶粒是一种有很多小孔的材料。当把陶粒铺在花盆表面的时候,它就像是一个个小海绵。比如说在福建的一些沿海地区,气候比较潮湿,当地的很多花友就会在花盆表面铺上一层陶粒。如果是种在阳台上的长寿花,在梅雨季来临之前铺上陶粒,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发现长寿花的根部状态比没有铺陶粒的要好很多。因为陶粒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当浇水过多的时候,多余的水会被陶粒吸收,不会让根部一直泡在水里。而且陶粒之间的空隙可以让空气进入土壤,保证根部有足够的氧气。
再说说虹吸排水法。这个方法在一些比较大的种植区域比较适用。像在四川的一些花卉种植基地,地形有一定的坡度。他们在花盆底部设置虹吸装置。比如说种了一排的三角梅,在梅雨季的时候,雨水或者浇多了的水可以通过虹吸装置快速地排出去。经过测试,使用虹吸排水法的三角梅,在连续下雨7天的情况下,根部依然保持健康,而没有使用的三角梅,根部就有轻微的腐烂现象。
对于家庭种植来说,如果是在客厅里摆放的大型绿植,像散尾葵这种,就可以在花盆底部加上虹吸装置。如果是小型的盆栽,像文竹之类的,就可以在花盆表面铺上陶粒。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虽然梅雨季没有南方那么明显,但是在夏季雨水多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在北京的一些胡同里的四合院,很多人也会在家里养些绿植。如果在院子里种了一些月季花,到了雨水多的季节,也可以采用虹吸排水法,防止根部积水烂根。
我还有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他在湖南的一个小镇上生活,他特别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种各种花卉。有一年梅雨季,他种的绣球花差点就因为烂根死掉了。后来他就采用了陶粒铺面和虹吸排水法相结合的方式。经过15天左右的时间,绣球花就开始恢复生机,叶子重新变得翠绿,花朵也开得很好。
其实不管是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绿植的根部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合适的水分。在梅雨季这个特殊的时期,湿度大、雨水多,我们的绿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措施,就能够让它们安然度过。
那大家有没有什么独特的防止绿植烂根的小妙招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