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欧盟投资基金承诺为数据中心建设和半导体采购提供200亿欧元的资金,另外还会补充100亿欧元给其他13个较小的AI工厂。

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其“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打算建立了一个框架,以加强欧盟的人工智能(AI)计算基础设施。该计划以建设5座“AI超级工厂”为中心,每座工厂拥有约10万个AI加速器,相比于现有的基础设施项目,训练吞吐量将提高四倍。
欧盟投资基金承诺为数据中心建设和半导体采购提供200亿欧元的资金,另外还会补充100亿欧元给其他13个较小的AI工厂,这些工厂计划在2026年投入运营。不过“AI超级工厂”的选址仍然是一个问题,其中德国政府打算在境内寻找一个合适的厂址。
该行动计划还将通过数据实验室解决数据基础设施问题,其负责对来自研究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的数据集进行标准化。一项全面的数据联盟战略将于2025年启动,旨在建立一个跨境信息共享协议,为各成员国之间的人工智能数据资源创建统一市场。
尽管大家都意识到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但是目前仅有13.5%的欧盟企业引入了AI技术。欧盟委员会将实施一项“应用人工智能战略”,欧洲数字创新中心将提供支持,以促进AI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并在欧盟战略性公共和私营部门全面推广。
在全球AI领域,欧盟一直被认为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美国的OpenAI合资企业星际之门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投资不超过50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中国的AI公司DeepSeek的模型性能已经接近美国竞争对手的水平,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冯德莱恩表示:“经常有人说欧洲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已经落后,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场人工智能竞赛远未结束。”她强调,欧盟希望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但欧盟的模式仍需加速发展。
在巴黎AI行动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正式启动了InvestAI计划,旨在调动2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投资AI领域。如果该计划按预期推进,其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公私合作项目。
InvestAI计划不仅旨在提升欧盟在AI领域的竞争力,还希望通过开放协作的方式,使所有科学家和企业,而不仅仅是最大的企业,都能开发最先进的超大模型。这种被比作AI领域CERN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将推动欧洲在AI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欧洲投资银行行长纳迪娅·卡尔维尼奥(Nadia Calviño)表示,欧洲投资银行集团将与欧盟委员会合作,加强对AI这一欧洲创新和生产力关键驱动力的支持。InvestAI计划的实施将使欧洲在全球AI竞赛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AI技术在医疗、工业等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
今年晚些时候,欧盟还将发布“应用AI(Apply AI)”计划,旨在推动关键行业中AI工业应用的落地。
InvestAI计划将沿用公私合作模式分配算力资源,既为行业巨头提供重要支持,也为新兴AI企业创造机会。该计划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公私合作项目。
InvestAI计划将专注于开发可信赖的AI,并且向AI领域引入欧洲独特的开放协作创新模式,重点解决复杂工业和关键任务应用方面的难题。其目标是让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业以及开发者,都能拿到大量算力资源,共同推动AI发展。
InvestAI计划将采用分层基金结构,设定不同的风险与回报层级。欧盟方面将提供一定的预算,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吸引更多私人资本加入。
欧盟InvestAI计划的初始资金,将从现有的数字化相关基金中划款,包括数字欧洲计划(Digital Europe Programme)、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和InvestEU等。欧盟成员国也可以通过欧盟结构性基金(Cohesion envelopes)注资。
此外,AI超级工厂的投资,将采取补助金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这也将成为欧盟《竞争力指南》(Competitiveness Compass)战略技术投资的试点案例之一。
除了InvestAI计划,欧盟还将在多个领域采取措施,以推动欧洲AI创新。其中包括:
通过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和数字欧洲计划(Digital Europe Programme),专门为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技术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与再培训活动,丰富欧洲AI人才储备;鼓励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AI创企和AI成长型企业;加快建设和部署欧洲公共数据空间(Common European Data Spaces),并向AI社区开放,从而为AI模型训练和优化提供关键的数据资源;推出GenAI4EU计划,支持在14个欧洲工业生态系统及公共部门内,开发新型AI应用,应用范围涉及机器人、医疗、生物技术、制造业、交通、气候和虚拟世界等领域。*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