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杂事颇多,不仅导致更新的欲望下降,就连回家的时间也在变晚。
有天晚上加班时,收到NPY发的#喜剧之王付航夺冠#片段,加一句“早点回家”,我没好气地回了句“不要给我剧透”。
等到有时间看完《喜剧之王单口季》总决赛,我才知道,原来那句“早点回家”的下半句,是“我在家里等你”。
很甜,但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在几天内成了普信男群体炮轰杨笠的着力点。
整个莫须有风波下来,付航因为“解构男性”热度不减,杨笠因为曾经骂过男性失去了京东给的商务,而互联网上的我们继续吃着下一个瓜,毫无影响。
有没有可能,这样一整件事就是当下男女身份的社会境遇呢?
甚至可以说,《喜剧之王单口季》在逗笑观众之外,一直强调的演员性别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娱乐炮弹。
从决赛到底剩几位女演员到男演员讲了什么跟女性有关的话题,节目内外都成了舆论发酵的热点,一个将自己包装成平权站位的作品,所包裹不过是男性为主的行业现状。
而舆论,还要继续打压那些“敢于冒犯”的女性。
是的,请大家不要忘了,脱口秀本身就是一种关于冒犯的艺术,付航夺冠的“秀恩爱”与杨笠“经久不衰”的骂男人,他们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个体表达方式。
付航通过冒犯自己博君一笑,在结尾处提炼一个恰到好处的主题升华,本质上和到处呼唤爱的陈铭老师别无二致。
杨笠通过冒犯男性解构社会,同样都是喜剧却因为冒犯了这个社会的权力持有者,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就像与杨笠路线相似的“村里第一位女硕士”唐香玉,她不得不以“女硕士”的身份给自己贴标签,更还要用“人尽克夫”的段子锐化自己的攻击性。
而不管后续大家说“好像杨笠”亦或其他评价,都是在对这个赛道煽风点火,女人们希望有人站出来讲自己受到的冒犯,但还是有大多数男人不希望自己是那个被冒犯的对象。
事实上,这件事从来不是互联网的专利,我曾不止一次在线下脱口秀中看到,当一个女演员说了关于男性的黄段子,周围一圈男性的表情是尴尬,统一的动作是别过脸去,假装自己不在。
可当“他们”去消费“她们”的时候,这种尴尬却荡然无存了。
回到付航VS杨笠的性别对比上,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在挑战大众对男人和女人的刻板印象,可这种挑战的结果并不兼容——男人纯情就是千年难遇的良配,女人抱怨就是不谙世事的泼妇。
毕竟,我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男人就应该阳刚、女人就应该顺从,哪怕大清已经灭亡这么多年,刻在骨子里的形象绑架仍在束缚太多人。
当然,《喜剧之王单口季》作为一个综艺节目,本不用承受那么多的社会反思,它如约给观众提供笑点,就是最应该守好的本分。
于是我们看到阎鹤祥用相声的方式演绎脱口秀,看到小鹿把自身的敏感变成笑点,看到黑灯永远“走不出”盲人视角,看到许多演员都有机会在最后一战中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这简直是表达者的狂欢。
然而,当一个网络节目以更为碎片化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剪刀”下,表达者又一次掉回了被误解的深渊。
或者说,能够引发共情的段落仍然在网络上独领风骚,可一旦冒犯了某个群体的利益,它也会被剪辑放大,最终以缺少上下文语境的方式被断章取义。
付航的“浪漫”、杨笠的“抱怨”乃至黄磊的“厨艺”、何炅的“情商”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这些内容切片被置入性别、种族等热门领域,情绪比理智先行,也就变成了又一场闹剧。
只可惜,我们早已对这样的“娱乐”甘之如饴,每一次群嘲和造梗都是现实生活压力的消解。
没有人在乎什么是真实,毕竟目之所及的娱乐都是刻意雕琢的虚假,我们所有的较真不过是纾解怨气的方式,至于何时来解决真正的问题,语气一直很着急,行动却从未兑现。
不吹不黑,追个热点,说个观点。
杨的段子,男人为了女人付出是应该的。但凡男人有一点为自己考虑 那这个男人就是过份自信。付的段子,我很普通,我当过舔狗,但是最终我遇到了爱我的那个人。如果说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那杨的段子就是永远冒犯男性,讨好一部分女性。而付的段子只冒犯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