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在1970年的一个冬天,一位年轻的铁道兵英雄在四川的成昆铁路上英勇牺牲。他的名字是郑臣旺,年仅22岁,却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永恒的身影。
他的家人,直到53年后,他们才终于找到了他长眠的地方——盐边县烈士陵园。跨越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带着父亲的思念和一份深沉的亲情,郑晓来和郑大臣踏上了寻亲之路。
谁说“铁道兵”不动情?如果你觉得铁道兵就只是拿着锤子凿路架桥,修修铁路,挖挖隧道,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铁道兵不仅仅是“修路的”,他们可是几十年如一日,硬是用青春和热血铺就了中国大地的铁道网。可要说铁道兵的英勇,得从成昆铁路说起。
1969年,成昆铁路的建设可真不是“随便修修”那么简单。想象一下,四川的山川险峻,隧道又深又黑,修起铁路来简直是与大自然搏斗。可这条铁路却承载了无数英雄的梦想和牺牲。这其中,就有一个名叫郑臣旺的铁道兵。
郑臣旺,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他从广东饶平县黄冈镇的一个小村庄出发,加入了铁道兵,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
那一年,郑臣旺带领战友们深入成昆铁路修建现场,在隧道中坚守岗位。这时候,地震、山崩、塌方,什么天灾人祸都见过。
就在一次危险的抢险任务中,郑臣旺毫不犹豫地冲入危险区域,去救助被困的战友。结果呢,突如其来的塌方把他埋在了隧道里。那一刻,22岁的他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长眠于那片为铁道兵流尽汗水的土地。
通信不畅,家庭难以得知他最后的消息,甚至连遗体的安放地都成了一个谜,直到五十三年后的今天,才终于揭开这个谜团。
五十三年的漫长等待家人对郑臣旺的寻找,简直就是一部“与时间赛跑”的故事。郑臣旺牺牲的消息像一颗巨石砸向了郑家。
他的母亲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几乎无法承受这个打击,哭晕了好几次。郑家兄弟原本只有母亲陪伴,父亲为了家庭生计早早外出打工,也未能及时知晓具体的死讯。
更糟糕的是,虽然政府部门早在1969年便确认了郑臣旺的牺牲,但由于种种原因,郑家并未得到关于哥哥墓地的详细信息。
郑大臣,郑臣旺的弟弟,心中一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找到哥哥的墓地,祭拜那位为国捐躯的英雄。
年复一年,郑大臣拖着年迈的身体,在各个地方寻找着线索。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他的努力几乎没有任何成效。就这样,他心中一直挂念着哥哥,尽管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匆匆而逝,但他从未放弃寻找。
有一天,郑晓来,他的儿子,偶然在网上看到关于铁道兵的资料。心中一动,他决定帮父亲继续这段未竟的寻找之路。
通过中华英烈网,郑晓来终于通过攀枝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到了郑臣旺的墓碑。经过验证,郑臣旺的墓葬被确认在了四川盐边县烈士陵园。
父亲的希望重新燃起了。这一场漫长的等待,足足五十三年,终于在2023年得以见证。他们不再是孤独的等待者,而是带着感恩与尊敬,跨越千里,来到英雄的长眠之地。
跨越千里,终得团聚
时光倒回到2023年5月,郑大臣和郑晓来父子俩跨越了整整2000多公里,跋山涉水,来到了四川盐边县烈士陵园。
这一路上,郑晓来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程,而是一场五十多年的亲情等待和心灵的对接。
站在陵园里,郑大臣跪在哥哥的墓碑前,眼泪已然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低声说道:“大哥,我终于找到你了,终于能给你祭拜了。”
他的心中翻滚着五十多年来的痛苦与思念,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归宿。虽然五十年过去,但那份亲情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盐边县烈士陵园内,工作人员陪同他们一同祭扫,讲述着郑臣旺的英雄事迹——他在那片土地上,用年轻的生命完成了不可估量的使命。这不仅仅是对郑臣旺个人的纪念,更是对所有铁道兵英勇精神的传承与尊重。
陵园内的工作人员还向郑家承诺,烈士陵园将继续做好管理工作,让这里成为寄托亲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青山处处埋忠骨,松涛阵阵慰英雄。”这句话在郑大臣的心中久久回荡。他不止一次回忆起,
当年哥哥临走时,送给他5分钱、一条自制腰带和一支笔,那时他才9岁。
大哥叮嘱他要好好读书,但也没有再见到他。那时的记忆如同一根刺,深深地嵌在郑大臣的心头,每一次触碰都让他痛彻心扉。直到五十多年后,这一切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然而,郑家父子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将继续为郑臣旺以及其他牺牲的铁道兵英雄寻求更多的慰藉和尊重,帮助那些同样失去亲人的家属,完成他们的祭奠与思念。
在祭扫的同时,郑晓来与父亲在墓碑前默默坐了一会儿,回想着这五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回望那段没有尽头的寻找旅程,郑晓来心中充满了感慨——从第一次知道父亲要寻找父亲的墓地时,他就知道这场旅程会很艰难。
然而,随着他们站在这片充满英雄气息的土地上,所有的疲惫和难题似乎都在这片长眠的英雄身影前,化作了莫名的宽慰与感动。
郑家父子终于能回到家乡,把这份来自远方的“告别”送给英雄的遗体,他们知道,那个失落的名字,已经再次被所有人铭记。
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祭扫,这更是对那个时代英雄精神的敬意,是那份铁道兵身上永远燃烧不灭的火焰,在时光中被再次点燃。
郑臣旺,这个曾在泥土中与历史掩埋的名字,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终于再次闪耀在了英雄的天空下。
参考资料
千里寻亲!时隔53年,兄弟俩再“见面”.盐边县融媒体中心.2021-05-17
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铁道兵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华魂杂志.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