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博弈之后,俄乌停火一事终于进入实际性讨论阶段,俄总统普京为停火开出条件,整体来看不难满足。
可他又同时想把中方也牵扯进这场冲突当中,希望中方派维和部队维持乌克兰秩序。
这个请求,中方到底该不该答应?
中国成维和香饽饽?
可话音未落,哈尔科夫前线又传来消息——乌军第93机械化旅被俄军集群装甲部队包饺子,1200名士兵困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里。
这边打得火热,美俄在沙特的秘密谈判却曝出大料。
彭博社拿到的内部消息显示,俄方开出停火条件:只要乌克兰接受永久中立化,并且维和部队由中国等非北约国家主导,俄罗斯愿意暂时按下暂停键。
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西方政坛都炸开了锅。
普京这招是典型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一颗雷是乌克兰必须签署《永久中立协议》,彻底断绝加入北约的念想;第二颗雷更绝,维和部队只能由中国、印度等中立国组成,北约国家连边都别想沾。
普京这次为啥突然松口?看看战场态势就明白了。
俄军虽然暂时占据优势,但持续消耗战对经济制裁下的俄罗斯来说压力山大。
这时候抛出停火协议,既能喘口气重整旗鼓,又能把水搅浑——毕竟现在特朗普政府急于在大选前结束战争,普京这步棋正好打中对方七寸。
为啥非选中国?看看中国维和部队的成绩单就知道了:过去五年在南苏丹执行任务时,中国工兵部队18小时内就修复了被战火摧毁的桥梁,这种效率连联合国都点赞。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既不卖武器也不搞制裁,这种超然立场让双方都能接受。
但俄罗斯的算盘可不止于此。
更妙的是,这还能分化西方阵营——欧盟那些想派兵维和的国家被晾在一边,美国又不好直接反对中国参与,只能哑巴吃黄连。
维和?现在还远不到时候!
不过中国这边显然看穿了俄方的小心思。
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更是直言不讳:“所谓的‘维和行动’,还远不到那个时候呢。”
他强调,维和行动应由联合国决定,而不是由“哪些国家私相授受就定了它”。
中国为啥这么谨慎?看看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就知道了。
克里米亚归属、顿巴斯地位、战争赔偿...随便哪条都是烫手山芋。
去年也门停火期间,仅仅因为缓冲区划分问题,沙特和胡塞武装就扯皮了三个月,俄乌这摊子事只会更复杂。
而且中国还有自己的考量。
最近美国财政部小动作不断,正盯着中国企业有没有偷偷卖芯片给俄罗斯呢。
再说了,台海局势最近这么紧张,解放军哪有多余精力去万里之外维和?
于是,中国最近在安理会提出的“和平路线图”里,专门增加了“经济重建”章节。
这招“以战促和”的策略很明确:与其直接派兵卷入争端,不如通过经济合作绑定各方利益。
毕竟对于饱受战火蹂躏的乌克兰来说,重建需要的是真金白银,而不是更多的士兵。
维和还是火上浇油?
如今,俄罗斯对临时停火的态度,以及乌克兰部分停火提议,都显示出双方有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
但和平之路困难重重,欧洲在这场冲突中扮演着极为复杂的角色。
欧洲不仅想挤上美俄谈判的餐桌,还打算持续支持乌克兰跟俄罗斯对抗,甚至在心底盘算着摆脱美国的霸权控制。
其实马克龙心里打着小算盘:想借俄乌冲突提升法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顺便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
但这如意算盘能打响吗?看看法国国内58%的民众反对派兵,就知道有多悬了。
德国想拉英国、挪威入伙,法国却坚持只能买欧洲自己的武器。
欧洲经济的不景气更让这计划雪上加霜。
德国去年GDP萎缩了2.3%,法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达6.3%,连西班牙都在为凑够2%的军费开支发愁。
就连某些欧盟官员都私下吐槽:“现在不是讨论怎么打仗,而是该想想怎么让各国财政部别破产。”
结语:
目前,俄乌冲突局势依然紧张复杂,停火提议虽已出现,但要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方都应看到,战争只会带来无尽伤痛,和平谈判才是解决争端的最佳途径。
希望俄乌双方以及国际社会能抓住难得的和平契机,克服重重挑战,携手推动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让百姓早日摆脱战火的阴霾。
参考来源:
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