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2025年2月26日,河南省迎来新能源储能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个规模为50MW/100MWh的新能源配建储能项目成功通过了市级验收,该项目原本是为10万千瓦风电场配套建设的储能设施,但经过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推动,现已成功转型为独立储能项目,并成为了河南省内的首批标杆案例。
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13亿元,采用了先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与户外集装箱设计,不仅提高了储能效率和安全性,还大大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自2024年2月正式并网运行以来,该项目已经实现了从配套能源到独立市场主体的华丽转身,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储能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值得注意的是,从安阳市2025年1月9日正式公示其转型申请起,至省级名单如闪电般迅速公布,整个过程仅耗时50个日夜,实际工作日更是惊人地压缩至40天之内,完美回应了河南省2024年12月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工作的通知》中“全力推动转型、流程力求简化”的号召。
这一高效敏捷的政策落实,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迅速,更在于整个流程的无缝衔接与透明公开,真正做到了“能转尽转、简化流程”,不仅极大提升了项目推进效率,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彰显了河南在新能源储能转型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非凡行动力,以及其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前瞻视野与强大执行力。
截至目前,全国众多地方政府及能源管理部门已经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积极推动配建储能向独立储能的转变,为储能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山东省在这一进程中率先垂范,于2023年8月23日由省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及省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此举标志着山东省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开展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试点的省份,为后续的储能转型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河南省也积极响应,于2024年12月18日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工作的通知》,为河南省内的储能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与此同时,冀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也在同一天发布了《冀北电网独立储能主体注册规范指引(试行)》,该指引明确指出,配建储能与所属经营主体在注册时视为一体,但满足相关规范指引要求的配建储能,可顺利转为独立储能,并作为独立储能主体进行注册,这无疑为储能转型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操作路径。
河北省同样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前瞻性和行动力,早在2024年6月6日,省发改委就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共享储能转为独立储能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新能源项目自建配套储能转为独立储能的条件和要求,为河北省内的储能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
之后,宁夏发改委也在2024年12月20日发布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25年电力中长期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不仅强调了独立储能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配建储能通过技术改造满足同等技术条件和安全标准后,可选择转为独立储能参与宁夏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为储能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独立储能犹如储能界的“变形金刚”,相较于配建储能这位“单线战士”,它在经济性、技术性能、资源配置、电网支持及市场适应性等多个战场上都能灵活变身,展现除了非凡的实力。
在经济上,它如同拥有“多面手”的收益渠道,参与多种电力市场交易,成本回收如行云流水,资产价值倍增;在技术性能上,它不受束缚,灵活调整,如“超级英雄”般快速响应,专业运维团队如同其“坚实后盾”,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设施可靠性;在资源配置与电网支持上,它灵活布局,协同优化,增强电网调节力,平衡可再生能源波动,提升供电可靠性,如同电网的“稳定器”;在市场适应性上,它如同“敏捷猎豹”,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捕捉经济收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是为其开辟了“无限宇宙”,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广阔无垠。
对于配储向独立储能的转变,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变革背后蕴含着多重深层次的考量。从政策层面来看,该转型旨在加速能源结构的转型与优化,推动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并灵活应对能源政策的动态调整。在经济维度上,独立储能模式能够显著拓宽收益途径,优化成本回收机制,进而提升资产的整体价值。相较于传统的配建储能,独立储能凭借其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和更高的经济回报率,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与运营管理方面,独立储能能够充分释放其技术优势,实现高效的运营管理和灵活的资源配置,从而延长储能设施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其可靠性。此外,从电网运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独立储能能够显著提升电网的调节能力,增强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进一步优化电网的运行效率。这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配储向独立储能的转变不仅是顺应能源转型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电力市场需求、推动储能产业迈向新高度的重要战略举措。”正如某储能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2025年3月23-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8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CIES2025储能大会以“绿色、数智、融合、创新”为主题,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成本疏导、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针对独立储能领域的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大会专门设置电力辅助服务、现货交易及容量市场、新 型 储 能 资 本 与 投 资、数智化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下)、数智化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与商业案例等多个专场,特邀深圳库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售前技术总监张馥伊、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电院副总工斯林军、上 海 天 炜 能 源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总 经 理徐 晓 栋、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现货市场处专责荣玉等行业专家倾情分享,助力与会者全面把握独立储能行业的脉搏,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2025CIES储能大会介绍
CIES2025储能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储能网与数字储能网联合承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
CIES2025储能大会将设置:大会开幕式暨特邀院士专家报告、数智化配电网与新型储能融合创新、新型电力系统与并网调度、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大基地协同发展、国际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现货交易及容量市场、工业绿色微电网、国家储能标准宣贯、数智化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上、下)、储能消防、安全与检测认证、新型储能资本与投资、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与长时储能技术、混合储能、全球化新型储能供应链机遇与挑战、数智化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与商业案例、虚拟电厂与车网互动、构网型储能系统及项目建设、储能专用电池ESG、新产品发布等23个专场。
大会期间还将发布《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招标及价格分析报告》《2025新型储能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
预计有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EPC总包企业、系统集成商、储能装置企业、能源服务商、项目开发企业、投融资机构、国际采购商等60000余位嘉宾及100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交流。
作为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CIES)自2011年创办以来,主办方始终坚守以高端化、品质化、国际化为特色,推动储能产业国内外供应链和渠道合作超过5000亿元,协助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突破1000亿元,助力各类资本合作达3000亿元。
本届展会将设置“4+1+1”展区,包括:储能系统集成、发电集团、电气设备、温控设备、控制系统、储能电池、检测与认证、消防与安全等企业产品及形象展示。
展会将聚焦储能领域全球前沿技术和实践,积极搭建政企沟通渠道,探索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促进“专精特新”技术、资本和服务等高端创新要素深度对接,展示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服务,帮助展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渠道资源,提高自主可控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提升中国储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的核心价值,为构建绿色、高效、柔性、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储能智慧”与“储能方案”。
欢迎参加2025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
作者:刘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