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回应已获国家发改委复函两个月后,《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正式公布。
根据山东省政府网站3月8日公布的《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济南都市圈以济南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共同组成。
根据济南都市圈范围,主要包括济南市全域,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临邑县、齐河县、禹城市,聊城市茌平区、东阿县,邹平市,面积约2.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10万人。
无论和省内的青岛都市圈相比,还是放到全国目前已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中,济南都市圈的覆盖面积和涉及区县数量都能排在前列,但无论核心城市还是都市圈整体的经济体量,济南都市圈都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产业融合中。
1
从面积来看,济南都市圈要比青岛都市圈大一点,常住人口更是多出接近300万。
在全国目前公布的国家级都市圈中,济南都市圈的面积都可以排在前列,仅次于重庆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和福州都市圈。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济南都市圈的范围横跨了淄博、泰安、聊城、德州和滨州五个地级市,其中包括济南10区2县,淄博4区,泰安2区1县级市,德州2县和1县级市,聊城1区1县,滨州1县级市,总计17区3市5县,25个区县单位。
对比之下,青岛覆盖的范围包括自身的7区3市,潍坊2市,日照1区,烟台3市,总计8区8市,16个区县单位。
这既跟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只能向内陆辐射的先天条件有关,同时也跟山东省这几年的省会崛起战略、希望通过济南都市圈带动周边区县同步提速发展的全省布局有关。
2
从GDP来看,济南都市圈2023年大概在1.93万亿,在目前所有国家级都市圈中,这一数据预计和西安差不多。
而济南都市圈也明确了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目标,也就是说未来7年时间增长出一个万亿城市。
在目前14个国家级都市圈中,有3个都市圈发布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2023年GDP分别为5.1万亿、3.37万亿和2.78万亿元;另外,深圳都市圈虽未官宣,但是也突破了5万亿元。
不过,根据南京、武汉和成都都市圈公布的GDP数据和覆盖范围对比看,这个经济总量都是包括拓展范围全域,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都市圈成员范围。
3
相比于青岛,济南都市圈的最大优势在于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
济南不仅已经形成米字型高铁,还有一条环绕济南城的环形高铁——“绕城高铁”。
2023年11月发布的《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提到,山东将以济南为核心,布局“一环十一射”高速铁路布局,省会与周边城市实现“高铁双通道”。
“十一射”指的是以济南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射线高铁,也就是正在收尾的“米字型”高铁。包括京沪高铁北段、石济客专、济滨高铁、胶济客专和济青高铁、济莱高铁、济枣高铁、京沪高铁南段、济济高铁、济郑高铁、济南至邢台铁路。
“一环”指的是“省会环”,以德商铁路—济滨高铁商河至滨州段—滨淄至济南(莱芜)铁路—济南莱芜至泰聊铁路(规划中的鲁中高铁)—聊城至德州铁路形成闭环,相当于给济南在版图上画的“米字”套上一个“环”。
而且,济南“省会环”组成线路设计时速基本都在350公里,与德州、聊城、泰安、淄博、滨州点对点通勤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
与国家发改委要求的“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相比,“米字型”高铁及“省会环”建成后的济南都市圈将“超额”完成任务。
实际上,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在高校科研平台集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优势突出,如何让省会的优质资源辐射到淄博、泰安以及周边县级市,让都市圈成员享受省会一样公共服务,也是济南都市圈发展的一大突破口。
而早在2021年,《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济德同城化,支持齐河、禹城、临邑打破行政壁垒、全面融入济南,实质性推进济德同城化发展。
其中,济南与齐河推行“济齐通办”。建立了“统一标准、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工作模式,实现373项审批服务事项“济齐通办”,覆盖创业、工作、落户、买房、就医、办税、出行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高频领域,实现了“在齐河办济南的事,在济南办齐河的事”。
4
相对来说,济南都市圈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可能不占优势。
一方面,济南本身体量小,在已经获批的13个国家级都市圈中,济南GDP(2022年数据)仅高于西安和沈阳;同时,济南的工业规模也不够突出,在山东16地市中,济南的规上工业营收(2022年数据)紧排在第6位,落后青岛、潍坊、滨州、东营和烟台。
另一方面,济南的新城扩张相对较晚,正在建设的起步区,本身就需要大量产业项目填充,而且赶上房地产下滑,也进一步放慢了起步区的建设进程,进而也会影响济南对于都市圈成员的产业辐射带动。
那么,济南都市圈下一步会在那些产业领域有融合的空间呢?
《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中着重提及了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从优势产业看,济南目前已形成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2023年,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规划中也提到,下一步济南都市圈也会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协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未来产业布局中,根据山东省发改委公布的15歌全省未来产业集群名单,涉及济南都市圈的就有5个,分别是淄博市氢能及储能产业集群、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集群、济南市未来网络产业集群、泰安市盐穴储能储气产业集群。
据齐鲁晚报报道,济南都市圈未来产业布局除在空天信息、量子科技、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发力外,还将锁定元宇宙、基因与细胞技术、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
为了实现部署安排,济南将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共同制定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众创空间。通过建设济南未来产业先导区,实现对量子科技、区块链、空天信息等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的突破。
此外,济南都市圈规划中提到济南要“瘦身健体”,一些低端产业将向外转移:
加快非核心功能和设施有序疏解,适当疏解二环路以内老城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制造环节、一般性装备制造基地、普通仓储物流、专业市场等。
在国家级都市圈的规划中,产业融合都是基础,济南都市圈未来6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关键也在于各市和县区之间如何实现产业协同实现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