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是古人垂钓之处,从南阳府夏启王钓鱼岛遗址以来,两千余年来,姜太公、严子陵等名人雅士钓鱼处成为古代重要遗迹。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钓鱼台国宾馆,其名字来源于金代章宗皇帝喜在此处垂钓,因而得名“钓鱼台”。然而,在安徽省广德市有一处唐代大诗人张志和钓鱼台,名贯古今。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广德钓鱼台的相关情况。
一、历来通志关于广德张志和钓鱼台的记载
广德钓鱼台相传为唐代大诗人张志和遂携婢隐居湖州长兴,经常出入垂钓毗邻的广德北乡,遗有钓鱼台,在今广德市邱村镇新桥村。历代通志记载如下:
明天顺五年(1461年)李贤《大明一统志·卷十七·广德州》载:“钓鱼台,在州城北二十五里,唐张志和钓鱼于此因名,台之下渊深莫测,藤蔓绕矶,松篁夹防,台基尚存。”
明嘉靖十三年(1534)闻人诠《南畿志·卷五十八·广德州》载:“钓鱼台,州北二十五里,唐张志和钓鱼于此台下,渊深莫测,藤蔓绕矶,松篁夹岸,台址尚存。”
明吴珫(1454—1521)《三才广志·卷一千一百三十八卷·台》、清雍正六年(1728铜版)陈梦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卷八百四十四(方舆汇编.职方典)·广德州古迹考》、乾隆四十九年(1784)和珅《大清一统志·卷四十四》、赵田恩《江南通志·卷三十六·舆地志·古迹·广德州》等通志,均记载了关于广德张志和钓鱼台的遗迹,所述内容与《大明一统志》所载大略相同。
(《大明一统志》关于钓鱼台的书影)(《南畿志》关于钓鱼台的书影)二、历来地方志关于广德张志和钓鱼台的记载
广德现存历代地方志中,张志和钓鱼台是古迹部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页。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广德州志·卷三·舆地志·古迹》载:“钓鱼台,州北二十里口泊,传为张志和钓鱼处。”
清康熙22年(1683)门可荣《广德州志·卷十七·古迹》、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胡文铨《广德州志·卷五·名迹》、光绪七年(1881)胡有诚《广德州志·卷五·名迹》等,广德历来地方志均有关于张志和钓鱼台的记载,“钓鱼台,州北二十五里... ...”其他内容与嘉靖《广德州志》所载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广德现存历代地方志中,张志和钓鱼台是古迹部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页。
(嘉靖《广德州志》关于钓鱼台的书影)(光绪《广德州志》关于钓鱼台书影)三、广德张志和钓鱼台在古代名迹中的位置
据我国古代首部“百科全书”《三才广志·卷一千一百三十八卷·台》(明代吴珫著)所列,记载了当时大明各地钓鱼台遗迹一共三十多处。广德州钓鱼台名列其中。
广德张志和钓鱼台,是“中国古代十大钓鱼台”之一。
广德张志和钓鱼台,是安徽四大钓鱼台之一。安徽四大钓鱼台为:东汉高士严子陵之宁国府严公台、唐代诗人张志和之广德州张志和钓鱼台、明初昭明太子之池州昭明钓台、仙人琴高之泾县遗民钓台。
四、张志和与广德
唐代大诗人张志和(732-774)于上元二年(761年)守孝三周年期满后,带着渔童、樵青两奴婢复游吴楚山水,最后来到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五年。期间,他交谊了茶圣陆羽、大书法家颜真卿、诗人皎然等。张志和与陆羽经常结伴而行,寻茶访茶于长兴、广德、郎溪、宜兴一带。
张志和隐居湖州期间,与颜真卿、皎然交往密切。从颜真卿《颜真卿横山庙碑》、皎然《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序“于南山获桃花石,异而重之,珍于席上。”可以看出。他俩也经常出游广德。在广德遗有钓鱼台亦符合历史事实。
据《过(戈)氏宗谱载·卷二·谱登》所载,张志和玄孙女嫁给广德戈出,戈出的岳父是张志和的嫡孙。与广德戈、濮阳氏亦有联姻关系。
当然,大诗人张志和与广德的渊源,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广德当代书画家陈晓明先生作品)【结束语】
初级旅游是观景,深度旅游是文化,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才有生机。广德钓鱼台是千年来以张志和钓鱼处而形成的名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挖掘大诗人张志和在广德钓鱼台的旅游文化,对当地建设美好乡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增添文化魅力,有着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作者徐厚冰)
(广德当代书画家陈晓明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