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总数为902万,少子化的趋势还在继续,但即便如此,有些省份的表现依然抢眼。
山东以61万的出生人口排在第三,河南以69万排名第二,而让人意外的是,连续六年稳居第一的广东省,2023年出生人口达到了103万。
那么,为什么在全国生育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这些省份仍能保持如此的出生规模?
山东曾经是“催生大省”的代表,出生人口一度达到全国前列。
2023年的61万看似依然可观,但与2018年的132.95万相比,五年间几乎腰斩。
山东的生育传统根深蒂固,“多子多福”的观念在许多家庭中延续,尤其在农村地区,二胎、三胎的现象曾十分常见。
再加上山东的物价和房价相对稳定,生育成本在过去并不是太大的压力,这为高出生人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是,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口流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山东年轻人大量外流,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山东籍务工者和大学毕业生。许多人选择在外地定居,而不是回乡生育。
此外,生育成本的上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奶粉、尿布、教育、医疗,样样不便宜。
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一阶段的费用都可能让普通家庭捉襟见肘。
更重要的是,职场环境对育龄女性并不友好,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的冲突,让许多女性不得不推迟甚至放弃生育。
尽管山东已经采取措施,比如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延长产假,提供生育补贴,但真正让年轻人“敢生”的因素依然不足。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生育率的下降同样令人关注。
2023年,河南出生人口为69万,比2022年的73.3万又减少了4.3万。这个曾经以“人多”著称的省份,如今也逐渐失去了曾经的生育活力。
河南的传统观念同样以“传宗接代”为核心,许多家庭将生育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但这种传统观念已经开始松动,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与上一代明显不同。
河南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比山东更加突出。
2023年,河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了1800万,占总人口的18%。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老龄化增加了社会的养老负担,也让许多年轻人肩负起赡养老人的重任。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赡养负担加上育儿开销,生育一个孩子都需要深思熟虑,更不用说生二胎、三胎了。
此外,河南与山东一样,也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失去这部分人口的河南,生育率自然受到冲击。
尽管河南也在推行生育支持政策,但在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转变面前,这些措施的效果只能说杯水车薪。
在全国生育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广东的表现却令人瞩目。
2023年,广东的出生人口达到103万,占全国出生总人口的11.4%。这已经是广东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第一。究其原因,广东的优势是其他省份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中,年轻人占比非常高,尤其是在深圳、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70%以上的常住人口是外来人口。
年轻人的涌入,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为广东的高出生率提供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此外,广东独特的生育文化也是原因之一。
以潮汕地区为代表,许多地方的宗族观念仍然浓厚,生育不仅仅是家庭的选择,更是一种“传宗接代”的责任。这些地区的二胎、三胎现象普遍,有些家庭甚至认为孩子越多越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育的成本问题虽然存在,但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较强的家庭支持,让许多人敢于生育。
广东的生育政策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对二胎、三胎家庭的税收优惠、育儿补贴等措施,为生育家庭减轻了负担。
不过,广东的“逆势增长”并不能掩盖全国出生人口下降的整体趋势。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中国生育率的下降有多重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经济上的原因,现代人更注重“悦己”,不少人的资金都花在了自己身上,没有多余的钱来养孩子。
即便是那些热衷于生孩子的小年轻们,除去生活的必要开支以外,剩下的钱还要优先还房贷、车贷,最终所剩的钱寥寥无几,甚至连出门玩一趟的预算都没有,更别提生孩子养孩子的预算了。
另外,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生孩子早已不是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选择,比起在家忙的陀螺一样的围着孩子转,许多女性更倾向于在职场上打拼。
为了能促进老百姓们生孩子,国家已经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从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到完善生育保险、提供生育补贴,各地都在尝试缓解年轻人的生育压力。然而事实证明,仅靠政策的推动远远不够。
生育率的提高,需要从多个层面改善社会环境,包括优化育儿条件、提高教育和医疗的公平性、减轻职场对女性的歧视等。
不可否认的是,生育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挑战。
我国出生人口是否会迎来回升,依然是个悬念。无论如何,每一个新生儿的降生都值得期待,也寄托着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生育率的回升将成为社会的共识,但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