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火遍全网的跳水冠军全红婵,已经18岁了。
这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跳水这一项运动对运动员的年龄和形体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如今已经18岁的全红婵,自然开始有了很多烦恼。所以今年的跳水世界杯,全红婵只报了一项10米台的比赛。对于这一决定,社交媒体瞬间炸开锅:
“婵宝被雪藏了?”
“天才陨落倒计时?”
自己已经18岁了,虽然极力控制,但身体也在不可阻止地发育,在这三年里动作的变化是真的挺大的,改的时候也很辛苦。以前很多能够轻而易举做到位的动作,现在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其实这也正常,绝大多数的运动都是吃青春饭,跳水更是不会例外,谁也无法永远停留在14岁。
过去三年,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复制粘贴式”双人跳曾是跳水池最赏心悦目的风景。两人1厘米的身高差、0.1秒的动作时差,让裁判的同步分打分笔舍不得离开满分档。但这次世界杯名单上,女子双人10米台已悄然换上掌敏洁/卢为的新组合。
这一决定当然有培养新人的考虑,但更多的是无奈。
如今18岁的全红婵身高已从东京奥运会的1.43米蹿至1.55米(1月份测量数据),比陈芋汐高出整整7厘米,形体上也变化了很多。这相当于把两台不同型号的精密仪器强行组队,空中姿态的毫厘之差在入水时会放大成滔天巨浪。
生日宴上的全红婵捏了捏脸蛋自嘲:“现在跳下去,水花都能浇灭奥运火炬。”
这句玩笑背后是扎心的现实:从东京奥运会的41公斤到如今的48公斤,增加的7公斤体重让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看家动作变成了科学难题。
体重增长使得入水冲击力增加30%,水花控制系数下降15%。
为了驯服这道难关,她每天要进行300次陆上跳训练,跳水的动作更是要反复调整以适应最新的身体状况,每天都训练七八个小时,“跳不好或者被说的时候很想哭,也很多次想过放弃。我看起来非常乐观,其实都憋心里,不轻易讲出来而已。”
这些微调听起来简单,实则需要上万次重复形成肌肉记忆——就像把用了四年的手机输入法突然换成九宫格。
更令人惊讶的是,就连饮食都要精确到连砂糖橘都得过秤——这个曾抱着整箱橘子傻笑的湛江姑娘,如今连果盘里的水果都要先请示营养师。
看来全红婵也是个性情中人,只不过柔弱的一面不会轻易示人。
曾经的“天赋型选手”正在向“技术流”转型。这次世界杯,她将向个人第9枚世界杯金牌发起冲击,这本身就是对她实力的最好证明。
或许,我们不需要过于担心她的未来。与其纠结于她是否还能重现14岁时的巅峰表现,不如以平常心去欣赏她的每一场比赛。毕竟,看一场少一场,多留点美好回忆,才是对这位天才少女最温柔的支持。
4月3日的瓜达拉哈拉跳台上,当聚光灯再次聚焦,人们会看到个更结实的身影。但这不是天才少女的谢幕演出,而是成年运动员的进化宣言。从嫩芽到乔木的蜕变,本就需要经历风雨的敲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