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如果美联储今年不降息

总是饿的研究员 2024-04-12 04:18:38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付春生(18482259975)

核心观点

对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的行动本身并不完全决定资产价格,市场与美联储行为的预期差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从就业、通胀的“慢”视角看,今年美联储降息的条件已经客观受限。从金融风险倒逼的“快”视角看,美股大跌似乎是历次降息触发的关键因素,美股不跌难有骤然降息。总之,虽然市场目前还只是在交易美联储降息次数低于预期,但不降息的尾部概率正在显著提升,投资者需对降息预期反向修正的持续时间和幅度做好更深刻的准备。

报告摘要

为何美联储降息的条件愈发受限?

美联储货币政策受“就业”和“通胀”驱动,在特殊宏观背景下,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也会促使美联储快速转向宽松。从上述三个角度论述降息条件受限。

(一)经济基本面健康,经济循环畅通,就业强劲

健康的居民和企业部门,始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刺激。疫情之初,“直升机撒钱”为居民部门提供可观的收入支持;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利于居民和企业部门利用再融资改善支出压力,也助推了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改善。成于经济良性循环和产业政策扶持。消费修复叠加拜登产业政策扶持,终端需求强劲,构成“消费支出-企业盈利-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即便2022年初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之后,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负表也未恶化。

目前来看,健康的居民和企业部门,加之今年财政支出力度或持平于去年,经济的良性循环仍在运转,从企业与居民存款增速剪刀差上可得以验证。要打破这个循环,要么是内部债务压力逐步积累带来螺旋慢降速,要么是外部压力(比如金融风险、地缘冲突等)“强制性”快速打破。目前而言,外部压力很难判断也难以捕捉,基准情形仍是倾向于前一种情况的概率较大,这意味着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或仍然持续偏强。

(二)去通胀之路波折,实际利率逻辑遭到挑战

实际利率的逻辑,是市场判断美联储今年预防性降息的主要依据。为避免通胀持续回落不断推高实际政策利率,对经济增长前景施加额外压力,基于通胀下行预期,今年美联储应进行预防性降息,符合鲍威尔所说的“降息可能只是经济正常化的信号”。由此,通胀应成为美联储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

但目前来看,在经济良性循环推动下,服务业通胀回落慢于市场预期,导致整体去通胀进程受阻,实际利率的降息逻辑正在遭受挑战。一方面,近期美联储官员对通胀的表态“鹰派”,强调通胀对降息时点和幅度存在掣肘。另一方面,核心通胀可能从年中开始进入3%左右的平台期。我们曾历史复盘,通胀降至2.5%左右可能是美联储降息的重要时间节点,但今年可能很难达到。那么,以实际利率的逻辑推断美联储将于年中开始预防性降息,就存在明显的修正风险。

(三)金融市场潜在风险波动可控

其一,美股不大跌,美联储难以大幅降息。鉴于以股权和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产在美国居民资产中占比最大,若美股大跌,将外生冲击居民资产负债表,逆转财富效应。据历史经验,美股大跌是美联储快速转向宽松的重要推动因素,比如1998年、2001年、2007年和2019年。当下从宏观盈利(今年年初以来,受强劲经济前景影响,市场明显上调今年标普盈利预期)和微观市场结构(“Volmageddon 2.0”担忧或言过其实)来看,美股下行风险有限。潜在的风险点可能是,业绩MISS引致美国AI科技股大幅退潮,但无法前瞻和定价。

其二,银行体系经营指标整体稳健。

其三,对冲基金对国债市场的潜在冲击可控。(详见《天量美债基差交易能否平稳落地?》)

(四)总统大选年并不必然对应货币政策宽松

此外,从历史经验和海外研究来看,并无有利证据表明总统大选会干扰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在总统大选年,美联储依然保有独立性。

市场降息预期的修正尚未结束

上述三条逻辑尚未证伪前,我们认为,市场降息预期的反向修正尚未结束。联储官员有可能在6月FOMC点阵图中上调今年政策利率中枢,将降息“指引”从3次削减至2次;预计今年美联储降息时点或推迟至三季度,全年降息1-2次,甚至存在今年不降息的可能。

3月非农依然强劲,6月降息概率下降至50.8%,但市场依然定价全年降息3次(6月、9月、12月)。回顾2015年以来的情况,在FOMC会议日期前1-2个月,只要市场的调息概率低于90%,就存在变化(预期差)的可能。

如果美联储今年不降息?

今年美联储降息幅度可能进一步削减,甚至不降息的情况,资产如何表现?

第一,美元指数偏强走势或贯穿全年。从内部因素来看,美国经济和就业强劲,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外部因素来看,欧元区经济或超预期低迷:高利率导致私人部门付息压力大;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工资粘性侵蚀企业盈利;家庭部门的财务预期和信贷可获得性较差,欧元区的经济循环存在堵点(《海外共识中的裂缝》)。因此,欧央行降息时点可能早于美联储、降息幅度大于美联储,将对美元指数构成支撑。

第二,美债利率反弹风险较大。降息预期继续修正,叠加联储QT带来的流动性实际紧缩的潜在冲击(《美联储停止缩表的五节点与三阶段》),今年后期美债利率反弹风险较大,可能再度阶段性升至4.5%以上,全年难下4%。

第三,人民币汇率仍有外部压力。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名义利率差高度相关,人民币汇率跟A股风险偏好基本同向,人民币汇率超预期波动,可能短期内也会对A股造成扰动。此外,去年年中以来,稳汇率压力持续偏大,以DR001为代表的银行间利率与我们观测到的逆周期因子的影子变量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若后续美联储年中降息预期落空,短期内银行间利率仍将易紧难松。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和就业市场超预期,国内通胀回升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尤其是美联储——对资产定价至关重要。对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的行动本身并不完全决定资产价格,市场与美联储行为的预期差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去年底美联储释放的鸽派信号大幅推升市场的降息预期,但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整体上持续超预期,相伴而来的是美联储官员的公开发言逐渐鹰化,市场的降息预期同步大幅修正,美元指数偏强,美债利率反弹。

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修正可能还未结束,美联储今年降息次数可能少于3次,甚至存在不降息的可能,在此“预期差”下,美元指数偏强或贯穿全年,美债利率反弹风险较大,人民币汇率仍有外部压力。

一、今年美联储降息的条件愈发受限

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的调整受“就业”和“通胀”驱动,在特殊宏观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也会促使美联储快速转向宽松。从就业、通胀的“慢”视角看,今年美联储降息的条件已经客观受限。从金融风险倒逼的“快”视角看,美股大跌似乎是历次降息触发的关键因素,美股不跌难有骤然降息。

(一)经济基本面健康,经济循环畅通,就业强劲

目前美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情况良好,在此基础上,“居民消费-企业盈利-就业市场”之间构成了良性循环。此外,预计今年美国政府支出或维持偏强态势,也能为最终需求提供额外的增量动能。

1、健康的居民和企业部门

美国健康的居民和企业部门,始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刺激:疫情之初,美国政府通过“直升机撒钱”为居民部门提供了可观的收入支持;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居民和企业部门大量利用再融资改善了支出压力,宽松货币政策也助推了房市、股市等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改善。成于经济良性循环和产业政策扶持:居民消费修复叠加拜登的产业政策扶持,经济终端需求强劲,“消费支出-企业盈利-就业市场”构成良性循环,即便2022年初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之后,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依然没有恶化。

健康的居民部门如何体现?从收支来看,雇员报酬推动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速,现金流支出压力则较小,尤其是按揭债务利息支出,居民的按揭债务现金流偿还能力基本是1980年以来最强。从资产和负债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率和按揭债务杠杆率稳定维持在低位,相比2019年末还有所下降;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率基本是过去40年最低。

截至23年Q4,美国居民存量按揭债务成本为3.8%,2019年为3.88%;按揭债务偿还额占可支配收入比仅为4.02%,处于1980年以来的8%分位,2019年平均为4.17%。

截至23年Q3,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73.1%,2019年平均为75%。截至23年Q4,居民按揭债务杠杆率为43.8%,2019年平均为43.7%。

截至23年Q4,美国居民资产负债率为11.6%,基本是1980年以来最低,2019年平均为12.6%。

健康的企业部门如何体现?从收支来看,疫后美国的企业利润增速高达约8%,接近2015-19年的4倍;大量企业债务以低息置换,今年债务到期压力可控,存量融资成本较低,66%的存量企业债息票利率低于市场隔夜融资利率。从资产和负债来看,2023年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杠杆率小幅高于2019年,但其现金资产占比较2019年明显上升,也是1960年以来最高,偿债能力有所保障。

2020-23年,美国企业利润CAGR为7.9%,2015-19年为2%。2023年,企业利润两年复合增速为6.8%。截至今年4月最新数据,美国未到期的存量公司债中,息票利率低于5.25%的占比为66.4%。

截至2023年末,美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现金资产占比为5.3%,宏观杠杆率为79.4%,资产负债率为135.3%,2019年分别为4.4%、78.6%、126.1%。

2、偏强的政府支出

2023年,政府支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对GDP环比折年率的拉动达到0.7个百分点,而2015-2019年平均为0.4个百分点。

今年美国财政支出力度或基本持平于2023年。今年来看,虽然联邦政府的债务付息压力边际增大,但尚未触及历史极值;在大选年,美国财政支出力度或难大幅退坡,2024财年前五个月的支出高于2023财年同期水平,我们预计今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实际自由裁量支出和赤字率与2023年大体持平(详见《美国财政入门:5步&15分钟》),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从资产和负债来看,美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升至二战后最高,但相比主要经济体依然不算极端。

3、经济良性循环,就业增长强劲

健康的居民和企业部门,加之偏强的政府支出,“消费支出-企业盈利-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仍在运转。这一正向的经济循环,从企业与居民存款增速剪刀差上可得以验证,背后的逻辑是,若企业存款增速快于居民存款增速,意味着居民获取工资收入后消费意愿较强,资金迅速回流企业,支撑企业经营和再投资,对应经济向上。

要打破这个循环,要么是内部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债务压力逐步积累带动循环螺旋缓慢降速,要么是外部压力(比如金融风险、地缘冲突等)“强制性”地短期快速打破。目前而言,外部压力很难判断也难以捕捉,基准情形仍是倾向于前一种情况的概率较大,这也意味着,今年美国经济增长或仍然偏强,就业市场不会快速降温或恶化。

(二)去通胀之路波折,实际利率逻辑遭到挑战

实际利率的逻辑,是市场认为美联储今年将进行预防性降息的主要依据。为避免通胀持续回落进而不断推高实际政策利率,从而对经济增长前景施加额外压力,基于通胀下行预期,市场预计今年美联储应进行“预防性”降息,这也符合鲍威尔所说的“降息可能只是经济正常化的信号”。由此,通胀应成为美联储降息时点的判断指标。

但目前来看,在经济良性循环推动下,服务业通胀回落慢于市场预期,导致整体去通胀进程受阻,实际利率的降息逻辑正在遭受挑战。

一方面,近期美联储官员对通胀的表态“鹰派”。虽然鲍威尔在3月FOMC会议上对开年通胀超预期的表态相对乐观(数据有颠簸但去通胀的大趋势未变),但最近两周,在美联储官员的公开发言中,对“高”通胀的关注和担忧明显上升,强调通胀对降息时点和幅度存在掣肘。

另一方面,核心通胀可能从年中开始进入3%左右的平台期。鉴于1-2月份环比数据偏强以及去年下半年低基数影响,美国核心CPI同比可能于6/7月份进入3%左右的平台期,到年末降至2.8%左右。我们曾历史复盘,通胀降至2.5%左右可能是美联储降息的重要时间节点,但目前来看,今年可能很难达到。那么,以实际利率的逻辑推断美联储将于年中开始预防性降息的预期,就存在明显的修正风险。

(三)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可控

金融市场冲击或金融风险,可以推动美联储短期快速转向宽松,目的是平抑资产价格扭曲、修复市场功能。当下而言,尚看不到较为明显的潜在风险因素。

其一,美股不大跌,美联储难以大幅降息。鉴于以股权和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产在美国居民资产中占比最大,若美股大跌,将外生冲击居民资产负债表,逆转财富效应。据历史经验,美股大跌是美联储快速转向宽松的重要推动因素,比如2001年、2007年和2019年。当下来看,从宏观盈利和微观市场结构来看,美股下行风险有限。宏观层面,今年年初以来,受强劲经济前景的影响,市场明显上调了今年标普指数的盈利预期。微观层面,零日到期期权(0DTE Option)交易从2022年年中之后快速飙升,接近标普期权交易量的50%,“Volmageddon 2.0”的担忧始终笼罩市场,但0DTE期权主要用于结构性产品增强收益,与2017-18年单边做空VIX的ETF行情不同,双边押注更为平衡,做市商实际净风险敞口较小,0DTE期权交易似乎没有明显的市场影响[1]。潜在的美股风险点,可能是业绩MISS引致美国AI科技股大幅退潮,但目前无法定价。

其二,银行体系经营指标整体稳健。受益于负债端成本粘性,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回升至疫情前的中枢水平,截至去年底,净息差为3.28%,2015-2019年为3.25%。其余经营指标亦整体良好,截止去年底,各类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持平于2019年的水平,贷存比低于2019年的水平,不良贷款拨备率明显高于2019年的水平,贷款逾期率保持在低位。

其三,对冲基金对国债市场的潜在冲击可控。对冲基金的美债基差交易规模或已超2018-19年,叠加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大,给美债市场带来一些潜在脆弱性,但风险仍然可控,原因在于目前美债期货市场杠杆大幅下降,对冲基金杠杆率平稳,货币市场流动性仍较为充足,美联储和SEC的监管关注度明显提高(详见《天量美债基差交易能否平稳落地?》)。

(四)总统大选年并不必然对应货币政策宽松

市场有观点认为,在大选年,美联储或因政治因素而转向宽松。但从历史经验和一些海外文献研究来看,并无有利证据表明总统大选会干扰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在总统大选年,美联储依然保有独立性。

自1982年美联储以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目标以来,至今共经历10次总统大选,在大选年降息的有5次,保持利率不变的有1次,加息的有4次。在11月大选日前半年内调息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时间距今较近的,比如2008年(10月降息100bp)、2004年(6/8/9/11月分别加息25bp)、2000年(5月加息50bp)等等。

从海外研究来看(AW Salter(2019)[2]),虽然并不否认央行官员的观点和行为会受到政治制度环境和官僚主义的影响,但除1972年尼克松施压于伯恩斯之外[3],并没有实证结论支持“总统大选会对美联储利率政策取向造成明显影响”(比如MS Wallace(1984)[4])。

二、如果今年美联储不降息

在上述三条逻辑尚未证伪之前,我们认为,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修正尚未结束。虽然市场目前还只是在交易美联储降息次数低于预期,但不降息的尾部概率正在显著提升,投资者需对降息预期反向修正的持续时间和幅度做好更深刻的准备。

联储官员有可能在6月FOMC点阵图中上调今年政策利率中枢,将降息“指引”从3次削减至2次;我们预计,今年美联储降息时点或推迟至三季度,全年降息1-2次,甚至存在今年不降息的可能。

3月非农数据依然强劲,持续印证当下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良性循环,6月降息概率下降至50.8%,但市场依然定价全年降息3次(6月、9月、12月)。回顾2015年以来的情况,在FOMC会议日期前1-2个月,只有市场预期的调息概率达到90%以上,最后才能对应美联储百分百调息;若调息概率低于90%,就存在变化(预期差)的可能。

在今年美联储降息幅度可能进一步削减,甚至出现不降息可能的情况下,资产将如何表现?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大概率将出现“降息周期”中的“加息效果”,人民币汇率仍有外部压力。

第一,美元指数偏强走势或贯穿全年。从内部因素来看,美国经济和就业强劲,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外部因素来看,可能出现超预期的欧弱美强格局,欧央行降息时点可能早于美联储、降息幅度大于美联储,将对美元指数构成支撑。

欧元区经济可能超预期低迷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高利率环境下,欧元区私人部门的浮息债务比例更高,利息支出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工资粘性侵蚀企业盈利,同时家庭部门的财务预期和信贷可获得性较差,欧元区的经济循环存在堵点(详见《海外共识中的裂缝》)。

第二,美债利率反弹风险较大。降息预期继续修正,叠加联储QT带来的流动性实际紧缩的潜在冲击,今年后期美债利率反弹风险较大,可能再度阶段性升至4.5%以上,全年难下4%。

第三,人民币汇率仍有外部压力。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名义利率差高度相关,人民币汇率跟A股风险偏好基本同向,若人民币汇率超预期波动,可能短期内也会对A股造成扰动。此外,从去年年中以来,稳汇率压力持续偏大,以DR001为代表的银行间利率与我们观测到的逆周期因子的影子变量呈现明显的反向关系,若后续市场对美联储年中的降息预期落空,短期内银行间利率仍将易紧难松。

[1] https://www.cboe.com/insights/posts/volatility-insights-evaluating-the-market-impact-of-spx-0-dte-options/

[2] Alexander W. Salter, Daniel J. Smith, Political economists or political economists? The role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fed policy under burns, Greenspan, and Bernanke,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ume 71, 2019, Pages 1-13.

[3] Abrams, Burton, A. 2006. "How Richard Nixon Pressured Arthur Burns: Evidence from the Nixon Tap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 (4): 177-188.

[4] Myles S. Wallace, John T. Warner, Fed policy and presidential election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Volume 6, Issue 1, 1984, Pages 79-88.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9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如果美联储今年不降息》。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20240204-张瑜:美联储停止缩表的五节点与三阶段——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五

20240203-张瑜:开年财政发力了吗——12月财政数据点评

20240129-张瑜:美元指数影响进一步下降——2024年CFETS新权重简评&海外周报第37期

20240126-张瑜:地方两会的7大要点

20240125-张瑜:降准先行,静待价格弹性

20240117-张瑜:张瑜:开年财政三大跟踪方法

20240113-张瑜:如何博弈降息预期?——12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1228-张瑜:珍贵的好消息,本轮毛利率或已见底——11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

20231213-张瑜:寻找“新”定价——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31212-张瑜:挣脱——2024年展望(干货版)

20231209-久违了——七句话极简解读政治局会议

20231203-张瑜:债务付息视角下的“欧弱美强”——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三

20231201-张瑜:消费倾向的迷思

20231130-张瑜:对日美地产的再思考及启示

20231106-张瑜:躁动或提前

20231101-张瑜:8点理解及后续政策跟踪方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极简解读

20231031-张瑜:全球产业链十三大动向

20231025-张瑜:意在5,非今5——增发国债点评

20230919-张瑜:从七个矛盾现象看美国经济

20230906-隧道的微光——华创证券秋季策略会演讲实录

20230826-税收背后的价格故事

20230824-7.3,之后呢?

20230818-进一步宽松看什么?——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20230817-出口的“七朵金花”——出口再审视系列三

20230804-中国特色“类消费券”的路径——关注公积金提取优化,建议进一步放开

20230725-经济呈波浪,地产超预期,股市有转机——七句话极简解读7月政治局会议

20230717-经济的7个积极变化

20230602-务工人员、宏观分析师、基金经理——经济体感的分歧

20230531-降息概率的摸索——年内降息概率定量分析

20230527-人民币汇率破7如何理解?

20230526-寻找产业现代化“排头兵”——高质量投资框架“BBT”系列二

20230525-BBT——高质量时代的新投资框架

20230517-低于预期之下的四层理解——4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510-新旧三大贸易伙伴的角力——4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428-经济平稳转段,政策偏向成长——六句话极简解读4月政治局会议

20230421-三大体系——金融指标如何实战指引资产配置

20230414-3月出口超预期的四个原因及影响评估——3月进出口数据点评20230413-美国通胀的“魔力圈”如何打破?

20230404-如何评估当下经济的高度?

20230329-小险怡情——海外银行及流动性50张图全跟踪

20230321-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也是需要重视的改革动能

20230314-寻找最优时间——夏秋好于春冬20230311-金融数据与经济和资产配置的7个关系——2月金融数据点评20230306-平淡中也有“超预期”——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极简解读20230221-全息重大项目:多维摸清投向

20230209-2022年,居民资产负债表真的受损了吗?

20230208-“消费下沉”:支撑的逻辑有哪些?——消费复苏之路系列一20230201-美国经济何时陷入衰退?衰退幅度有多大?——关于衰退这件事·系列二20230128-中国版QE:谁在“非常规”扩表?20230108-一个有趣的指标看当下股票20221223-加杠杆一定引至利率上行吗?20221218-一切围绕“提振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极简解读20221212-从全球原油格局演变的视野再思俄乌冲突20221207-一“少”,一“变”,一“多”——五句话极简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

【国内基本面】

20240201-强生产,弱需求,低物价——1月PMI数据点评20240128-利润高增长下的喜与忧——12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0118-两个维度看供需———12月经济数据点评20240101-需求不足,待投资加码——12月PMI数据点评20231216-三个层次理解强生产——11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1201-生产强在哪?需求弱在哪?——11月PMI数据点评20231128-收入在改善——10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1116-供需压力:中游强供给,上游弱需求20231101-商品消费与地产投资或边际走弱——10月PMI数据点评20231029-利润改善两部曲:从毛利率到收入——9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1019-关于超预期的五个问题——9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927-谁在驱动利润率上行?——8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916-回暖四条线,持续性如何?——8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901-经济稳中有“进”——8月PMI数据点评20230828-寻找ROE向上的行业——7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816-政策加码的两大触发条件或已至——7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728-利润同比即将转正——6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702-哪些环节在趋稳?——6月PMI数据点评20230616-经济症状和或有的对策推演——5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601-PMI下行:导火索与连带反应——5月PMI数据点评20230528-库存之底会有哪些信号?——4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523-出口十大高频跟踪框架——出口再审视系列一20230503-PMI忽高忽低,但经济结构强弱分明——4月PMI数据点评20230429-工业利润增速开启回升——3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419-七个判断与三个待定——3月经济数据点评20230331-超预期之下,看10个细节——3月PMI数据点评20230327-利润增速或已见底——1-2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30316-开年经济适配5%的目标吗?——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303-复苏途中,下行风险偏低,尚有上行动能——1-2月经济数据前瞻

20230301-两个指标看继续“扩内需”的必要性——2月PMI数据点评

20230201-温和的开局——1月PMI数据点评

20230201-今年利润会是什么节奏?——12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

20230118-疫情三年36个指标回顾:各个环节现状如何?12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30104-GDP读数或不足以反映需求收缩程度——12月经济数据前瞻

20230101-稳增长需要解决一连串问题——12月PMI数据点评

【金融】

20231229-应对社会预期偏弱,要提振信心——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理解

20231214-一暖一冷——1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1128-短期更关注经济的“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31114-政府加杠杆,等于宽货币;私人加杠杆,才是扩信用

20231109-稳增长情境下,货币政策更加“以我为主”——11月8日央行行长发言理解

20231014-低名义利率,高实际利率下的前景演绎——9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915-降准不必然对应银行间流动性宽松——9月15日央行降准点评

20230912-三部门看当下经济状态——8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822-艰难的平衡——8月21日LPR利率调降点评

20230816-降息是一种明确的“选择”——8月15日央行降息点评

20230812-企业补库可能需要一点耐心——7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716-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首次单季负增长——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评

20230712-社融总量同比或见底,结构仍需观察——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621-债市“获利”幅度够大吗?

20230614-抢在社融回落之前的安慰——5月金融数据和降息点评

20230518-一季度信贷,钱都去哪了?

20230516-货币政策的“中庸之道”——2023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20230512-信贷投放力度最大的时间段或已过去——4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415-重点是结构性工具——2023年Q1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点评

20230412-为何社融强,债市利率下行?——3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411-大行的存款利率未来会下行吗?

20230318-降准:调节流动性的工具——央行2023年3月27日降准点评

20230314-定量测算居民提前还款可能造成的影响

20230225-货币政策:“质”比“量”重要——2022年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230220-2022年信贷流向行业图谱

20230211-金融数据开年三问——1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30111-社融“至暗时刻”,降息“翘首以待”——12月金融数据点评

【海外】

20240204-强劲非农背后的两个干扰与两个影响——美国1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40202-降息预期落空,美债利率不升反降?——1月FOMC会议点评

20240116-补库会导致核心商品再通胀吗?——美国2023年12月CPI数据点评&海外周报第35期

20231231-重启学生贷款,是否会是美国消费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四

20231215-联储转向降息叙事的两个思考——12月FOMC会议点评

20231214-通胀回落仍有一些曲折——美国11月CPI数据点评

20231211-超预期背后的两个“瑕疵”——美国11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1129-天量美债基差交易能否平稳落地?——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二&海外周报第29期

20231122-美企业债天量到期?明年或无忧——美国风险探测仪系列一

20231116-技术性调整的通胀反弹风险消退——美国10月CPI数据点评

20231102-Higher解除,Longer开启——11月FOMC会议点评

20231027-昙花一现的经济再加速——美国3季度GDP数据点评

20231013-通胀“宽度”比通胀“高度”更重要——美国9月CPI数据点评

20230921-或不宜过度看重政策利率中枢的上移——9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903-五个视角看美就业市场持续迈向正常化——美国8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812-加息结束的通胀信号再确认——美国7月CPI数据点评

20230805-停止加息的三个信号均已显现——美国7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727-美债或已进入最优配置区间——7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713-美国通胀宽度回落!——美国6月CPI数据点评

20230616-如何理解“停而未止”的美联储?——6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614-小心通胀数据的“坑”——美国5月CPI数据点评

20230611-美债万亿供给来袭?

20230604-就业数据对联储和市场意味着什么?——美国5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511-什么样的通胀和就业可让联储降息?——美国4月CPI数据点评

20230506-就业韧性强化维持高利率的必要性——美国4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505-加息或结束!然后呢?

20230429-经济的成色与联储的选择

20230426-美国房地产市场有大“雷”吗?

20230415-加息结束看什么信号?经济还是通胀?——3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324-因子投资与机器学习及业绩归因——海外论文双周报第15期

20230323-美联储难题在于利率敏感性不对称——3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317-美国超额储蓄还能撑多久?——海外双周报第2期

20230316-市场预期大幅波动会影响联储加息节奏吗?——2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20230312-时薪增长对通胀的压力仍未缓解——2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30311-日银新行长可能带来什么政策调整?——3月日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点评

20230302-关于反通胀,历史会告诉我们什么?——海外论文双周报第14期

20230227-欧日韩高通胀的动力是什么?——新版海外双周报第1期

20230213-美国就业市场真得如此紧张吗?——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3期

20230216-当下跟2022年3季度一样吗?——1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20230204-日本“失落的十年”与居民消费——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2期

20230203-美股“抢跑”转向,警惕后续补跌风险——2月FOMC会议点评

20230114-美国通胀:油、房、商已缓,“人”紧是关键——12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20230109-就业强劲+薪资放缓≠软着陆可期——12月非农数据点评

20221215-市场预期主要央行加息周期何时见顶?——12月FOMC会议点评

20221030-全球能源通胀的新时代——海外论文双周志第11期

20221214-让子弹再飞一会儿——11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政策跟踪系列】

20240201-安全是题眼:新版产业指导目录四问四答——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5期

20240116-部委年度会议中的五大方向——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4期

20240104-“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更关注哪些困难和挑战?——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3期

20231218-部委和地方如何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2期

20231205-“十四五”规划中期进展如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1期

20231117-PPP新旧机制的5点比较——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0期

20231102-国务院组织法修订的三个关注点——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9期

20231021-中央机构改革进展如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8期

20231012-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7期

20230926-26城地产放松到哪?还有哪些空间?——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6期

20230913-10大行业稳增长方案透露哪些信息?——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5期

20230822-下半年外资政策的三大可能方向——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4期

20230803-超大城市瘦身健体如何理解?如何推进?——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3期

20230726-民营经济政策脉络与新变化——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2期

20230706-如何推进房屋养老金制度?——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1期

20230624-国务院立法计划透漏哪些信号?——政策观察双周报第60期

20230607-中国-中西亚合作30年:战略意义、合作历程及重点领域——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9期

20230529-一个主线与三个变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跟踪系列二

20230520-不只是海参崴!一文读懂中俄远东合作——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8期

20230504-政府购买服务的三大变化——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7期

20230425-央、地逾百场调研都关注什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跟踪系列一

20230413-新设立的国家局会做什么?——从国家能源局看国家数据局

20230406-浙江如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5期

20230326-关注海南自贸港:十件大事落地情况回顾——每周经济观察第12期

20230307-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怎么改?——每周经济观察第9期

20230307-夯实科技、产业自立自强根基——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3期

20230219-什么是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每周经济观察第7期

20230217-中央一号文件的10个新提法——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2期

20230207-地方两会的五大看点

20230206-2023年海内外有哪些“大事”?——每周经济观察第5期

20230204-15个关键词看部委新年工作安排

20230131-春节假期哪些政策值得关注?——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1期

20230118-部长专访里重要信息有哪些?——政策观察双周报第50期

20230115-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三年对比,三个变化

20230103-提振信心”有哪些抓手?——政策观察双周报第49期

【年报&半年报系列】

20231212-挣脱——2024年展望

20230627-寻找看不见的增长——2023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21227-移动靶时代:边开枪,边瞄准——宏观2023年度策略报告

20220516-有形之手突围,中美风景互换——2022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11115-赢己赢彼的稳增长——2022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20210510-登顶后的惆怅——2021年中期策略报告

20201123-2021:归途——年度宏观策略展望

20200625-显微镜下的经济复苏——2020年中期策略

20191111-踏边识界,持盾击矛——2020年度策略报告

20181126-来者犹可追--宏观2019年度策略

【投资导航仪系列】

20230815-宏观反诈训练营——千页PPT来袭!

20220815-当宏观可以落地·2022版——16小时千页PPT邀邀约!

20210909-中国政经体系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指标体系——2021培训系列一

20210910-旧瓶如何出新酒?200页PPT详解中国宏观经济特色分析框架——2021培训系列二

20210911-中美通胀分析框架的共性和差别——2021培训系列三

20210912-流动性之思——2021培训系列四

20210913-财政收支ABC——2021培训系列五

20210914-海外研究的框架:全球数据盲海中的那些“灯”——2021培训系列六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0 阅读:0

总是饿的研究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