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磁器口:古韵石板路、宝轮寺等,藏山城风情美食

烟火小事 2025-01-13 10:13:29

山城古韵,磁器口印象

重庆,这座充满魔幻魅力的山城,承载着无数人的热辣梦想与悠悠岁月。而在沙坪坝区东北部,静静伫立着一座被誉为 “老重庆缩影、新重庆客厅” 的磁器口古镇。它像是一位时光的守望者,历经千年风雨,见证着巴渝大地的沧桑变迁。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原名白岩场,因附近白岩山的白色巨石崖壁得名。岁月流转,这里先后更名龙隐镇、瓷器口,最终定为磁器口。古镇东临嘉陵江,西界童家桥,南接沙坪坝,北靠石井坡,距市中心仅 14 千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独特的 “一江两溪三山四街” 地貌,山水相依,街巷纵横,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若踏入历史的长河。

作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核心地以及沙磁文化发源地,磁器口古镇斩获荣誉无数。从 2006 年获评国家 AAAA 级景区,到 2010 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再到 2020 年当选 “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每一项殊荣都是其深厚底蕴的见证。行走其间,既能触摸历史的纹理,感受古韵悠长;又能邂逅现代活力,领略别样风情,真可谓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穿越时光的石板路

踏入磁器口古镇,脚下那古朴厚重的石板路,宛如一条蜿蜒的时光脐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这些石板路,自明清时期便已静静躺卧于此,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人来人往,依然坚守如初,承载着古镇的前世今生。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或深或浅的凹痕,仿佛是历史的指纹,默默诉说着古镇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沿着石板路前行,两旁错落有致的明清风格建筑映入眼帘,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木质门窗散发着古朴的光泽。街边的老店铺一间挨着一间,幌子随风摇曳,店内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种特色商品,从传统手工艺品到地道小吃,应有尽有。行走其间,恍惚间仿佛穿越回那个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 的繁华嘉陵江畔商埠,耳畔似乎响起了商贩的吆喝声、挑夫的号子声,还有江面上船工的号子,声声交织,奏响一曲古老的商贸乐章。

石板路不仅是通道,更是古镇文化的展示长廊。在这里,时常能邂逅精彩的民俗表演,川剧变脸、喷火绝技让人拍案叫绝;民间艺人现场展示捏面人、糖画等传统手工艺,指尖翻飞间,栩栩如生的作品跃然而出。每逢传统佳节,古镇更是热闹非凡,春节的庙会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欢腾跳跃;端午时节,江上龙舟竞渡,岸边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这些民俗活动,如同跳动的文化脉搏,让古镇的历史底蕴鲜活呈现,也让游客沉浸式领略巴渝风情的独特魅力。

必逛景点,领略历史厚度

(一)宝轮寺:青灯古佛的岁月沉淀

在古镇的喧嚣之中,宝轮寺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高僧,静静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这座寺庙始建于西魏年间,距今已有近 1500 年历史,原名白崖寺,后于宋咸平年间改名为宝轮寺。相传,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逼迫退位后,辗转流落至此,曾在寺中挂单隐居 5 年,故而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也曾一度称作龙隐镇。

踏入宝轮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巍峨的大雄宝殿,作为全寺核心建筑,它是重庆现存少见的明代建筑之一,与凯旋路东华观藏经阁并称 “主城双古”。殿宇为重檐歇山式全木结构,令人惊叹的是,其建筑组合竟未用一颗铁钉,尽显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殿中盘龙抱柱,凤舞龙飞,两柱基石更是神奇,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却能稳稳平衡,无丝毫歪斜之势。殿内供奉着一尊清代中期的如来佛像,大佛面目慈祥,嘴角微微上扬,盘膝而坐,造型庄严伟岸,望之令人顿生敬仰之情,仿佛在诉说着悠悠岁月里的慈悲与智慧。

宝轮寺分大雄宝殿、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药王殿、禅房和藏经楼等诸多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寺顶飞檐翘角,其上瓦片远看无异,近观背光滑,阳光一照光彩耀目,雨后初晴时,阳光洒下,如一道绚丽彩虹横跨寺顶,美轮美奂。清晨,嘉陵江江雾笼罩,宝轮寺仿若披上一层轻纱,愈发神秘莫测,仿若仙境一般;站在歌乐山俯瞰,寺内祥光闪烁,仿若佛光普照,熠熠生辉。

如今,宝轮寺香火依旧旺盛,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是佛诞等重要节日,信徒香客纷至沓来,虔诚祈福。他们手持香烛,闭目许愿,在袅袅青烟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那一盏盏摇曳的烛光,照亮了古寺的角落,也延续着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使得宝轮寺的历史底蕴在岁月长河中愈发醇厚深沉。

(二)翰林院:墨香四溢的往昔

从热闹的主街拐进一条幽静小巷,翰林院便悄然出现在眼前。这里曾是重庆中心城区保留下来的古代私塾,承载着无数书生的梦想与荣耀,见证了往昔那段文风昌盛的岁月。

清朝乾隆年间,磁器口孙家在此开设私塾学馆 “鲤石草堂”,百姓俗称 “鲤石学舍”。到了清代中后期,孙家先后有三人高中举人,在此读书的磁器口人黄钟音、段大章更是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一时间,“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 的佳话传遍四方,鲤石草堂也因此得名 “翰林院”,成为众多学子心向往之的求学圣地。

如今的翰林院已变身茶馆,虽少了昔日的朗朗书声,却多了几分悠然闲适。屋内木质桌椅摆放整齐,茶香袅袅升腾,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地上,映出一片片光影斑驳。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游客们可以点上一杯香茗,静坐片刻,感受往昔书生苦读之余的休憩时光,或是与老友谈天说地,畅聊古今,让思绪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

细细端详翰林院建筑,仍能捕捉到往昔的文雅气息。那飞檐斗拱、雕花门窗,虽历经岁月侵蚀,却难掩精致,仿佛在低语着曾经的风华正茂;墙壁上挂着的书画作品,笔墨纵横间,展现着巴渝文化的独特韵味,让人不禁遥想当年莘莘学子在此挥毫泼墨、诵读经典的场景,那是属于磁器口古镇独有的墨香记忆。

(三)钟家院:南北融合的建筑美学

漫步在磁器口古镇正街,钟家院以其独特的风姿吸引着过往游人的目光。这座院子的主人钟云亭老先生,是磁器口土生土长之人,自幼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凭借亲友引荐,受到慈禧太后接见,最终成为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常为宫廷采办金银珠宝、山珍皮货,备受重用。

告老还乡后,钟云亭在北京精心设计好图纸,回到磁器口,选此地修建宅院,这便是如今的钟家院。整个院子占地面积 650 平米,天井宽敞,轴线对称严谨,颇具北方四合院的韵味,让人仿若置身京城大户人家宅邸;而建筑材料选用小青瓦,建筑结构采用穿逗木架,又极具南方民居特色,展现出巴渝地区因地制宜的建筑智慧,将南北建筑风格完美融合,在山城的怀抱中独树一帜。

走进院内,正房、厢房错落有致,共有 20 余间。屋内家具精美,雕龙画凤,工艺精湛,尽显当年钟家的富足与品味。据说,普通人家堂屋多供奉祖先牌位及画像,钟家却将慈禧太后的画像高悬正中,足见其特殊身份与荣耀过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钟家女儿闺房的床围采用 “凤在上龙在下” 的构图,龙身蜿蜒成边框,形象淡化,两只彩凤飞舞云天,十分招展,这或许是钟云亭在慈禧身边侍奉多年,受女性掌权影响,对传统 “男尊女卑” 思想有所淡漠,进而对女儿也寄予厚望的体现。

如今,钟家院已被开辟为清代民居展示场所,政府搬迁了院内居民,向社会征集诸多当时的生活用具,基本恢复昔日风貌。游客至此,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建筑,还能透过这些陈列,窥探清末民初磁器口大户人家的生活日常,感受那段尘封的历史记忆,领略传统巴渝民居的独特魅力。

舌尖磁器口,巴渝风味集萃

(一)陈麻花:酥脆香的代言

在磁器口古镇,若论哪样美食最具代表性,陈麻花绝对当仁不让。作为古镇的美食名片,陈麻花的店铺遍布街头巷尾,那四溢的香气,仿佛是古镇热情的召唤,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陈麻花历史悠久,相传清末便已诞生,凭借独特工艺与绝佳口感,在巴渝大地代代相传。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选用上等面粉、鸡蛋、白糖等食材,纯手工揉面、搓条、打结,再放入热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出锅的麻花,形如盘龙,色泽诱人,拿在手中,轻轻一咬,“咔嚓” 一声,香、酥、脆、爽之感瞬间在口腔中绽放。

陈麻花口味多样,原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味咸香四溢,酥脆化渣,一口下去满是浓郁麦香;麻辣味更是热辣过瘾,甜、麻、辣交织,刺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漫步古镇,常常能看到游客人手一包陈麻花,边逛边吃,或是在店铺前排起长队,只为将这新鲜出炉的美味带回家与亲友分享,成为磁器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毛血旺:热辣鲜香的招牌

毛血旺堪称磁器口美食界的当家花旦,有 “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到磁器口” 的说法,足见其在古镇美食中的地位。这道起源于嘉陵江畔的传统名菜,承载着码头文化的粗犷与豪迈,是重庆江湖菜的鼻祖之一。

毛血旺以鸭血为主料,搭配毛肚、鳝鱼、肥肠、午餐肉等食材,满满一锅,料足味美。其烹饪手法粗犷却暗藏精妙,将食材处理干净后,放入用猪骨、鸡骨等精心熬制的浓汤中煮熟,再加入辣椒、花椒、豆瓣等调料提味。出锅时,汤汁红亮浓稠,香气扑鼻,鸭血嫩滑,毛肚脆爽,鳝鱼鲜美,肥肠软糯,各种食材在麻辣鲜香的汤汁中相互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丰富层次,热辣滚烫直击灵魂,让食客吃得酣畅淋漓,直呼过瘾。

古镇街头的毛血旺店,家家生意兴隆,店内座无虚席。食客们围坐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毛血旺端上桌,迫不及待地动筷,在一片 “嘶嘶” 吸气声与欢声笑语中,感受着磁器口最地道的热辣风情,也品味着嘉陵江畔传承百年的码头烟火气。

(三)手工糍粑:软糯甜心

若想品尝一份甜蜜软糯,手工糍粑定能满足味蕾。在磁器口,随处可见糍粑店,门口摆放着石臼、木槌等工具,现做现卖,充满生活气息。

制作糍粑的过程宛如一场精彩表演,师傅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高高举起木槌,用力捶打,每一下都精准有力,糯米在捶打下逐渐变得细腻软糯,直至成为一团富有黏性的糍粑团。随后,揪下一小团糍粑,裹上黄豆粉、花生粉、芝麻粉等馅料,或是浇上红糖浆,瞬间化身为美味佳肴。

咬上一口,糍粑软糯 Q 弹,馅料香气四溢,甜而不腻,口感丰富。桂花味糍粑散发着淡雅桂花香,芝麻花生味浓郁醇厚,黄豆味豆香悠长,每一种口味都饱含匠心,让人唇齿留香。无论是作为逛街途中的解馋小点,还是午后休憩的甜品,手工糍粑都是磁器口不容错过的美味,承载着传统美食的温度与记忆。

民俗风情,鲜活的巴渝画卷

磁器口古镇不仅是一座建筑与美食的宝库,更是民俗风情的汇聚之地,鲜活地展现着巴渝大地的独特魅力。在这里,传统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是古镇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川剧,作为巴渝文化的瑰宝,在磁器口的古戏台上频繁上演。演员们粉墨登场,唱腔高亢激昂、婉转悠扬,或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或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川剧变脸更是一绝,演员手速如电,刹那间变换多张脸谱,红脸的忠义、白脸的奸诈、黑脸的刚正,在脸谱的切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惊叹连连;喷火绝技更是惊心动魄,演员口喷火焰,熊熊火光瞬间点亮舞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川剧的奇幻魅力。

逢年过节,古镇的民俗活动更是热闹非凡,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春节期间,“龙隐新春?磁器口年俗文化节” 盛大开启,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挂,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舞龙队伍浩浩荡荡而来,巨龙在舞者手中上下翻飞,或盘旋、或腾跃,威风凛凛,仿佛要冲破云霄,带去新年的祥瑞;舞狮灵动活泼,狮子眨眼睛、抖毛、跳跃、登高,憨态可掬又威风八面,与观众互动逗趣,引得阵阵欢呼。还有那独具特色的火龙表演,源自铜梁龙舞的非遗绝技,夜幕降临,两条 20 米长的火龙在 “铁水流星” 中舞动,火光四溅,点亮千年古镇的璀璨星空,现场观者如潮,欢呼呐喊声此起彼伏,震撼无比。

庙会,作为古镇传统民俗活动的集大成者,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人气的盛会,吸引着数万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沿着磁器口老街向北行至码头旁的沙洲,便是庙会所在地。庙会当日,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街道两旁大红灯笼高挂,与古镇的青砖黑瓦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喜庆的民俗画卷。在这里,既能品尝到各种地道美食,如香气四溢的烧烤、口感爽滑的豆腐脑、甜而不腻的糖油果子,让味蕾沉浸在美食的狂欢中;又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除了川剧、舞龙舞狮,还有重庆言子等特色节目,诙谐幽默,展现着巴渝人民的生活智慧;更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展销,磁器、木雕、剪纸等精美物件,让人爱不释手。人们穿梭其中,或品尝美食,或欣赏表演,或挑选纪念品,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也传承着古镇的民俗文化基因。

平日里,古镇也是民俗体验的绝佳场所。街边的茶馆,是老重庆慢生活的缩影,木质桌椅摆放整齐,茶香袅袅升腾。老茶客们围坐一起,或悠闲品茶,或摆起龙门阵,谈天说地,分享着生活琐事、奇闻轶事,时光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游客们也可融入其中,点上一杯盖碗茶,静坐片刻,感受巴渝茶文化的韵味。还有传统手工艺品店铺,随处可见民间艺人现场展示技艺,捏面人师傅手指翻飞,不一会儿,孙悟空、猪八戒等栩栩如生的形象便跃然指尖;糖画艺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绘制出花鸟鱼虫、神话人物,晶莹剔透、甜香四溢,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这些民俗风情,如同古镇的灵魂脉络,让磁器口充满生机与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沉浸其中,探寻巴渝文化的深邃内涵。

游玩小贴士

想去磁器口古镇游玩的朋友们,以下小贴士请收好。交通方面,乘坐地铁 1 号线至磁器口站下车,或选择 237 路、261 路等公交线路直达,自驾的话,古镇周边有停车场,停车也便利。游玩时间建议安排半天至一天,这样能悠闲地逛遍古镇各个角落,感受它的日夜风情。若是想避开人流高峰,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是个不错的时段,此时店铺营业,游客尚少,能静享古镇的静谧。

购物的话,陈麻花、怪味胡豆、江津米花糖等重庆特产都是绝佳选择,带回去与亲友分享再合适不过。还有手工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如木雕、剪纸、陶瓷,兼具观赏与纪念价值,能为旅行留下美好回忆。

磁器口古镇,这座承载着巴渝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镇,宛如一部活着的史诗,每一寸石板、每一座建筑、每一道美食、每一场民俗活动,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无论你是历史文化爱好者、美食探险家,还是只想寻一处悠然之地放松身心,磁器口都热忱欢迎你的到来,开启一场与老重庆的唯美邂逅。

结语

磁器口古镇,恰似一部活着的历史长卷,每一寸石板路、每一座古建筑、每一道特色美食、每一场民俗活动,都承载着巴渝千年的记忆与风情。这里,古韵与今风交织,宁静与繁华共生,传统与现代相融。无论是探寻历史文化的深度游,还是追求味蕾享受的美食之旅,亦或是放松身心的休闲之行,磁器口都能完美满足。它以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静静等候着您亲身踏入,开启一场难忘的山城时光之旅,去聆听岁月的回响,感受那份专属磁器口的悠然与醇厚。

0 阅读:3

烟火小事

简介:所谓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