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龄16岁的陈洁如,完全沉浸在新婚燕尔的甜蜜誓言里,望着夫君深情的目光,羞涩幸福。她以为,这将是她一生的男人,她愿意跟他共赴甘苦,共度余生。
可惜情深缘浅,他们的婚姻最终没有走过七年之痒。从宋家决定要将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宋氏姐妹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她只好含泪退出自己的爱情。
意外邂逅,一见钟情定姻缘
1917年,12岁的陈洁如考入了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在学校跟朱逸民成了好闺蜜。
1919年的暑假,陈洁如应邀前往朱逸民家做客,这时的朱逸民已嫁给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正巧蒋介石也在朱逸民家,清纯素净的陈洁如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雏菊,让已过而立之年的蒋介石一见钟情。
陈洁如对眼前这位32岁的大叔如水过鸭背,没有任何感觉,却不知自己已经搅得对方的心乱了方寸,还暗暗下了决心要把眼前的女子娶回家。
蒋介石是个行动型人物,当天晚上就等在张静江门口提出要送陈洁如回家,还不断追问她家的住址。情窦未开的陈洁如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势,情急之下讲了一个假地址就慌不择路跑回了家。
陈洁如的假地址挡不住蒋介石的热情,他很快打听到了陈洁如家的地址,并登门造访。

可惜蒋介石追求陈洁如的道路却并不顺利,眼前的蒋介石,不仅岁数比较大,家中还有一妻一妾,这样的家庭环境,陈家哪里舍得自家如花似玉的闺女嫁过去就当妾?!
尽管陈家一口拒绝,蒋介石并不理会,还是执着地使劲追求陈洁如。
1921年9月,陈父去世,蒋介石为表心意穿着孝服前来,还忙前忙后帮着料理丧事,十分殷勤。陈母看在眼里,甚是欣慰,对蒋介石的看法似乎有所改变。
蒋介石看到有戏,继续趁热打铁,在陈母生日这天,带着厚礼来到陈家,又从包内取出一件东西,举着对陈洁如说:“我也送你一件礼物,你猜是什么?”
陈洁如猜了几次都没猜中,蒋介石头说:“这是一架德国照相机!”
陈洁如收到如此昂贵的礼物,很是高兴。在不知不觉间对蒋介石的爱慕开始生根发芽。

后来蒋介石特地请张静江夫妇出面向陈母提亲。张静江一进陈家的门,陈母就觉得蒋介石能请这样一位大人物来帮求情,想必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在张静江的好言相劝下,陈母同意了这门婚事。
1921年12月,蒋介石和陈洁如在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的大厅里举行了盛大婚礼。上海的许多名流都来参加了婚礼,证婚人是张静江,主婚人是戴季陶,陈洁如享受到了正房夫人的待遇。
结婚后陈洁如随蒋介石回到奉化老家祭祖,见到了蒋介石的原配毛福梅。此时陈洁如年纪尚小,但是心地善良的她十分同情毛福梅,跟毛福梅相处融洽。
陈洁如只比蒋经国大几岁,但对待蒋经国也像母亲般尽心尽力,蒋经国内心甚是感激,称呼她为“上海姆妈”。陈洁如的知书达礼,更加深了蒋介石的喜爱,二人感情也与日俱增。
豪门鸽子宴,一场人生鸿门宴
嫁给蒋介石之后不久,陈洁如便跟着蒋介石一起南下广州。也许陈洁如本身就是个旺夫的女人,自从娶她过门到1927年北伐胜利前夕,蒋介石青云直上,从粤军高级将领,到黄埔军校校长,直至最后领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官阶越升越高,早已今非昔比。那几年,陈洁如陪伴在蒋介石身边,也从一个单纯的中学生飞速成长。
陈洁如受过中等教育,中英文都能运用,各种人情世故、社交场合,很快便应付自如、毫无怯场。身边有这样一位漂亮年轻的贤内助,蒋介石也感到颇为幸福和骄傲。
夫妻俩郎情妾意,举案齐眉,蒋介石几次面对的国民党政治风波,陈洁如都曾跟着他共克时艰,生死与共。
1925年第一次东征,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军击溃了陈炯明军队,一战成名。他的政治地位提高了,招来了无数羡慕嫉妒的目光,而宋氏姐妹也发现了这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宋霭龄便千方百计为妹妹宋美龄创造和蒋介石接触的机会。

1925年8月的一个夜晚,宋霭龄在家中准备了一顿特别的鸽子宴。主要宴请蒋介石夫妇,并邀请何香凝、陈友仁作陪。陈洁如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一场即将改变自己人生的饭局。
接到宴会邀请的蒋介石非常兴奋,他激动地对陈洁如表示,接近宋家对他未来的政治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他一直无法如愿以偿地接近孙中山,这次宴会由宋霭龄做东,无疑是接近孙中山亲戚的好机会。
蒋介石并不知道,这次饭局对宋霭龄、宋美龄也非常重要,她们精心布置这次饭局,就是想让他和宋美龄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从而将陈洁如的蒋夫人地位瓦解。只是年轻的陈洁如根本不知道宋氏姐妹肚子里的坏水。
宋霭龄告诉蒋介石,希望他们夫妇在下午三点到达孔宅。蒋介石还有公务在身,于是安排陈洁如三点先去赴约,自己下午五点直接到达孔宅。

陈洁如身穿最好的广东绉纱丝衫,脚穿白色的小羊皮鞋,手里拿一个白色的穿珠皮包和一把檀香扇前往孔宅。她满以为自己这身打扮清新素雅,谁知别有用心的宋氏姐妹以服饰打扮要跟身份相衬托为借口,对她进行了含沙射影的攻击。
宴会开始前,陈友仁陪着陈洁如在宋家花园中散步。宋霭龄在何香凝跟前取笑陈洁如,说她只适合做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主妇,根本不配作一个少壮领导人的夫人,并大言不惭地说出“我们必须得想点办法”这样的话来。
宋美龄则用讽刺的语气说, “她象征我国生活中的一道巨大的社会鸿沟,但是,她有她的优点,她可以做一个农家的好妻子。”
何香凝听出宋氏姐妹话中有话,不禁为陈洁如感到心疼,辩解说:“她只是一个尚未开窍的孩子,给她一个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机会,她肯定会不断提升的!”并高赞陈洁如是一个真正的贤妻良母型女人,还说坏脾气的蒋介石有这么一个好女人是他的好福气。

宋氏姐妹不愧是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物,尽管在背后攻击陈洁如,但跟陈洁如接触的时候却表现得相当热情和熟络。两人更是配合默契,旁敲侧击地从陈洁如口中打听她和蒋介石的婚姻生活状况,以及蒋介石与前两任夫人的情况。
陈洁如再年轻,也跟着蒋介石经历了一些风浪,当然能感受到宋氏姐妹对自己的不友好,想到蒋介石极力想攀附宋家的计划,也就无伤大雅地说了些家长里短的情况应付过去了事。
晚宴时,宋霭龄在安排座位的时候故意把蒋介石、陈洁如拆开,让蒋介石坐在她和宋美龄之间,而把陈洁如安排在陈友仁和何香凝之间,这样不但方便她们两姐妹为蒋介石献殷勤,也阻隔了蒋介石夫妇俩的亲密交流。
宴会结束后,宋氏姐妹还想挽留陈洁如留在孔宅与她们作伴,以便了解更多蒋介石的生活日常,但陈洁如觉得自己跟她们不是一路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便跟着蒋介石一同打道回府了。

那一晚,陈洁如并没有察觉到宋美龄想跟蒋介石联姻的野心, 但见多识广的何香凝却敏锐地意识到了宋氏姐妹的意图。第二天下午,何香凝把陈洁如约到东山双清楼聚餐。她跟陈洁如谈起前一晚的孔宅鸽子宴,看见陈洁如满脸懵懂的样子,何香凝忍不住说她太天真,竟然看不出宋氏姐妹的居心不良,并告诫陈洁如远离宋氏两姐妹,也要随时提醒蒋介石,提防蒋介石落入宋氏姐妹的圈套。
陈洁如对何香凝的警告不以为然,认为宋美龄对蒋介石并不感冒,而且宋美龄是一个基督徒,应该不会拆散人家的夫妻。何香凝着急地提醒陈洁如要认真分析时局,当下蒋介石已经成为广州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以宋霭龄精明的商人风格,嗅觉那么灵敏,能抓到手的东西她都能当面抓,不带一点尴尬的。

看着满脸严肃的何香凝,陈洁如对何香凝的说法不以为然,那时候的她,耳边还单曲循环着蒋介石的信誓旦旦,认为都是何香凝多虑了。但为了让何香凝放心,她诚恳地表示听从何香凝的劝告,不再接受宋氏姐妹的邀请。
然而年轻的陈洁如还是太天真了,她根本不是精明干练的宋美龄的对手。
随着蒋介石对政治权势的野心不断膨胀,他已深感未来自己的政治地位打造更需要的是宋美龄而不是陈洁如。而宋美龄也意识到蒋介石的未来不可估量,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必须要嫁给他。两人的心思在同一个点子上,也就加快了他们的感情进展。最终,蒋介石完全忘记了当初对陈洁如的誓盟,完全倒向了宋美龄。
五年之约,烙下一辈子情殇
蒋介石为了达到和宋美龄结婚的目的,将自己的打算向陈洁如和盘托出。听完此话,陈洁如气得说不出话。蒋介石似乎心有愧疚,但还决绝地要求陈洁如为自己的政治前途牺牲,他反复给陈洁如做思想工作,劝说她去美国留学,还言之凿凿地保证:有了学历,以后才好做第一夫人的位子。
面对现实,陈洁如只能服从。
1927年8月,陈洁如在张静江女儿的陪同下前往美国,人还在半路,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向全世界宣布,他已经和陈洁如解除了婚约。在太平洋上飘着的陈洁如原本已是郁郁寡欢,听到新闻听更是如雷轰顶,几次想要跳海,最终都被拉了回来。
陈洁如出国读书时,不过22岁,面对如此巨大的感情打击,她心如死灰,决定终身不再嫁人。在美国,陈洁如寒窗苦学五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

1933年,大学毕业的陈洁如悄然归国。然时过境迁,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陈洁如改名陈璐,隐居在上海巴黎新村,与养女瑶光相依为命。她深知跟蒋介石不可能重新来过,但内心仍是放不下来,也会给蒋介石写信询问一些近况。
蒋介石对陈洁如感到了愧疚。为了弥补,蒋介石曾暗中给过她生活费。上海沦陷后,陈洁如向蒋介石寻求帮助,并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安排下去了重庆。
蒋介石把陈洁如安排在位于杨家山的戴公馆,当晚就去敲开了陈洁如的房门。见到蒋介石,陈洁如抱着他不停啜泣,蒋介石一个劲地宽慰着,两个人终还是重温了鸳梦。
戴笠听到副官报告这个消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可不想做冤大头,于是第二天就连忙找到蒋介石,劝他把陈洁如藏到地方更僻静、风景也更好的松林坡公馆。蒋介石欣然同意了。
戴笠还以为做这事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被孔二小姐发现了。她亲自前去侦查了情况之后立刻给干妈打了电话。

宋美龄这时正在昆明视察陈纳德的飞虎队基地。孔二小姐在电话里暗示宋美龄要避开蒋介石。宋美龄一听自然明白里头有猫腻,她给蒋介石挂了电话,告诉他自己返回重庆的时间和降落的机场,假意问蒋能否到机场来接,蒋介石满口答应。
第二天中午,蒋介石就率领一帮要员,手捧鲜花站在珊瑚坝机场接机。
而提早回到的宋美龄已坐上孔二小姐的车,径直赶往松林坡公馆。一见到陈洁如,宋美龄就气不打一处来。眼前的陈洁如,身材丰腴、成熟知性,眼里透着自信的光芒,早已不再是五年前的小姑娘了。宋美龄满心满眼都是羡慕嫉妒恨,直接一个耳光就扇了过去,大声指责陈洁如勾引蒋介石。
陈洁如这才反应过来,边哭边指着宋美龄说:“当初就是因为你,他才会把我送走的。说起来是你先插足在我们之间,你才是破坏我和蒋先生的第三者!”
陈洁如的话使宋美龄脸色大变,浑身颤抖,一时间竟不知如何辩驳。

气急败坏的孔二小姐立刻拔出手枪:“干妈,和她有什么好啰唆的,一枪送她去见阎罗王得了!”
“放下!”宋美龄吼起来,命令侍卫抢下孔二小姐的手枪, “不,要毫发不伤地把她送出重庆,就算要死,也不能让她死在这里。”
孔二小姐明白了宋美龄的用意,在宋美龄的纵容和默许下,把屋里的家具、摆设砸了个稀巴烂。
蒋介石这时已经回到了住处,他没想到宋美龄已经去过松林坡,还捧着鲜花笑吟吟地向宋美龄迎过去。谁知宋美龄满脸怒气地越过他,径直走进屋子。两人锁在房里,又是一场剧烈的争吵,盛怒之下的宋美龄捉起花瓶就往蒋介石脑门上扔,蒋介石躲闪不及,脸被刮伤了,几天都不敢出门迎客。
带着满腔的气愤和忧伤,1942年11月宋美龄离开战时的中国,去美国疗养和访问。
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答应宋美龄不再和陈洁如来往。

古话说:苍天饶过谁,天道好轮回。
记得1927年蒋介石花言巧语哄骗陈洁如去美国读书时,曾向她发过誓言:“我答应自今年起的5年之后,与洁如恢复夫妻关系。如我违背誓言,任凭佛祖惩罚我和我的南京政府;如我在10年或者20年内不履行我对她的义务,任佛祖毁灭我的政府,并将我永远放逐国外。”
此话犹在耳边,而上苍已然变天。
1949年,战败的蒋介石逃往台湾。陈洁如则留在上海,被政府聘任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
移居香港,悠悠此情难了结
1961年,陈洁如在周恩来总理的特批下到香港定居。
蒋经国听说姆妈到香港定居,特意从台湾来香港探望,并且给她在香港九龙置办了一套房产,可见蒋经国对陈洁如这位姆妈的感情之深。
在香港定居的陈洁如,闭门不出,又将名字改为陈璐,几乎无人知道她曾经的身份。为了保证陈洁如的生活支出,蒋介石托戴季陶的儿子每个月接济陈洁如五百美元。
1962年,陈洁如收到戴季陶的儿子从台湾带来的密信,信中蒋介石写道:曩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
蒋介石戎马一生,当渐渐远离所有的权欲中心,回忆曾经的人生经历,似乎重新发现自己与陈洁如之间简单的,纯粹的,你侬我侬的情感依托。

风霜雪雨几十载,从相识到相爱到婚嫁,从懵懂到崇拜到分离到悲愤到释怀,这一刻,陈洁如抚着蒋介石的信,仿佛真的放下了。所有的爱恨从青葱年少到华发满头,被爱过被疼过被骗过,所有的牺牲和付出她都认了。
她在香港给蒋介石最后一封信中说出了埋藏在心中的话:“30 多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
尽管她永远无法知道蒋介石对自己此番话语作何感想,但这是一个女人对自己一生情感之路的表白,也是一个女人用一生来表达的个人专属史诗,无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