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14页报告得出结论:若跟中国开战,战争将在一个月内结束!

全球军事记 2025-02-22 09:55:13

114页报告惊爆:若美中开战,战局竟如此惊人?

近日,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2024年7月发布的一份长达114页的战略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份报告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军事实力,尤其大胆假设了中美爆发战争后的发展态势,得出的结论令人瞠目结舌:中美若开战,战争将在一个月内结束!

为何会得出如此出人意料又“惊心动魄”的结论呢?核心问题在于美军那令人担忧的弹药储备。这一情况,其实早在俄乌冲突中就初现端倪。

俄乌冲突中,火炮炮弹的消耗远超人们想象。战场上的火炮作为关键武器,其弹药储备和生产能力直接关乎战争走向。乌克兰方面在战斗最激烈时,一个月需要消耗数万枚炮弹;而俄罗斯方面作为更为强大的战斗方,每月炮弹消耗是乌克兰的3 - 6倍。

再看美国,其在炮弹产能上却显得捉襟见肘。截止至2024年中旬,美国155毫米口径的炮弹总产能约为每月3.6万发。虽然2024年年底计划将产能提升到每月7 - 8万枚,但这已是多次扩产的结果。与之前相比,俄乌冲突爆发前,该口径炮弹月产能仅为1.4万发。这一产量,连乌克兰的消耗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应对中美之间体量巨大、烈度极高的战争了。

那么,美国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弹药危机呢?其实,美国曾经也尝试过储备炮弹,但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方面,美国以海军立足,依靠海洋霸权在全球确立霸主地位。海军航空兵在美军作战体系中占据主导,相比之下,火炮这种陆军武器自然未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炮弹储备量有限。而且,二战后美国并未经历多次大规模陆战,从越南战争到“中东反恐战争”,美国始终对海军航空兵依赖更甚。

另一方面,炮弹本身有保质期限制。哪怕保管条件良好,一枚炮弹最多也只能储备30 - 40年左右。1980年之后,美国对外输出产业链,炮弹产能下滑,再加上此前20年“中东反恐战争”的消耗,美国积累下的炮弹数量早已不多。

此外,储备武器需要巨大的成本,炮弹需要专门的场地和设施保管,并安排人员进行保养维护,这对美国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所以,美国无法按照应对世界级大战的标准储备炮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似有战略收缩的迹象。特朗普上台后,相较于拜登政府,与美国竞争的烈度有所降低。这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关税政策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低于美国对墨西哥、加拿大的加征幅度,这似乎与他的“制造业回流政策”相契合;在对外策略上,特朗普开始对“盟友”下手,加征更高关税;同时,特朗普支持“政府效率部”建设,大量关停包括许多负责海外事务的政府部门,旨在减少国家开支。

综合来看,美国在面对中美潜在冲突时,无论是从武器储备还是当前的战略意图来看,都难以在长期战争中与中国抗衡。如今,美国走上战略收缩之路,与中国的正面摩擦有望减少,双方开战的可能性也在持续降低。这也让我们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各国都在权衡利弊,寻求更为稳健的发展之路。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