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指南(2023版).

乳腺癌这三个字,很多人一听就头皮发麻,仿佛一座大山压在心口,让人喘不过气。
确实,这病在中国女性里发病率第一,但也不是一得就完了,毕竟现在医疗水平比过去强太多了,早发现、规范治疗,很多人都能活得很好,甚至和正常人没啥两样。

治疗完了之后,日子并不意味着就能一劳永逸了。乳腺癌这东西,就像个不太安分的老邻居,时不时要看看它有没有“回来”搞事。
复查就显得特别重要。
但问题来了,复查到底要查哪些项目?是不是每次都得查一大堆?有的人一听医生让查这个查那个,就开始发愁:“这么多检查,真的每次都要做吗?”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复查,不能光图省事,也不能瞎折腾
乳腺癌的复查,不是医生随口一说,也不是医院为了多赚点检查费,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但确实,不是所有检查都需要每次复查都做。
有些检查,每次都得查,是因为它能及时发现乳腺癌有没有复发或者转移;有些检查,不用次次都做,是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长期评估身体状况,或者针对特定情况才会用上。
如果把乳腺癌比作一个曾经闹腾过的“熊孩子”,那么复查就是定期去看看这个孩子有没有又开始捣乱。
有些“监视摄像头”得一直开着,有些“设备”呢,偶尔用一次就够了。

哪些检查是每次都要做的?
1.体格检查
这是一切复查的基础。医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检查乳房手术后的伤口、乳房的形态、腋窝淋巴结有没有异常。
别小看这个简单的摸一摸、看一看,很多复发的迹象,最早就是在体检时被医生发现的。

2.乳腺影像学检查(钼靶、超声、MRI)
钼靶是乳腺癌筛查的常规武器,适合术后还保留乳腺的女性,尤其是乳腺致密的人,能发现一些早期病变。超声适合检查乳腺腺体致密的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或者有纤维腺瘤病史的人。
MRI呢,不是每次都做,但如果乳腺癌是双侧的,或者你是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那MRI就很重要。

3.血液肿瘤标志物(CA15-3、CEA)
很多人以为抽个血查肿瘤标志物就能判断乳腺癌有没有复发,其实没那么简单。CA15-3和CEA主要是用来辅助监测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但并不是说数值一高就一定是癌症回来了,也可能是其他良性病变导致的。
但如果连续几次都升高,那就得警惕了。

哪些检查不用每次都做?
1.PET-CT/CT/骨扫描
这几个检查,主要是用来排查乳腺癌有没有远处转移的。
比如肺、肝、骨这些地方,都是乳腺癌最喜欢“跑过去安家”的地方。但如果你没有症状,也没有医生怀疑的异常,那就不用每次复查都做这些大检查。
因为过度检查花钱,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辐射。

2.内分泌水平检测(雌激素、孕激素)
如果你在吃内分泌治疗的药,比如他莫昔芬、来曲唑,那医生可能会间隔一段时间查查你的激素水平。
但如果你已经绝经,或者吃药多年没有大变化,就没必要每次都查。

3.心脏功能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有些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里有蒽环类化疗药物(比如阿霉素)或者靶向药(比如赫赛汀),这些药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
如果你曾经用过这些药,医生可能会安排你定期查心脏,但不是每次复查都要查。

复查的频率,一定要听医生的
乳腺癌的复查频率,不是一刀切的,而是和你的病情、治疗方式、身体状况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头两年最关键,复查最频繁,三到五年后如果一切平稳,复查间隔就可以拉长。
有些人治好了乳腺癌,觉得自己完全没事了,就干脆不去复查,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的。乳腺癌复发,有时候是“悄无声息”的,等你感觉到不对劲了,可能已经到了晚期。
但也不能反过来太过焦虑,老觉得自己是不是复发了,一点小不舒服就去做一堆检查,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医生给你定的复查计划,是结合了你的病情、治疗史、风险因素来制定的,该查的查,不该查的别乱查,别自己吓自己。
复查之外,日常生活也很重要
有些人觉得,治疗结束了,复查也做了,日子就可以随便过了。
生活方式对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很大。

饮食上,别老吃油腻的、加工食品,多吃点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比如西兰花、卷心菜)被认为对乳腺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重别飙太猛,肥胖和乳腺癌复发有一定关系。
运动也不能少,每周至少五天,每天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是很好的。
情绪管理也很重要。得过乳腺癌的人,很多都会有心理压力,害怕复发,担心未来。
如果心里总是过不去,找医生聊聊,或者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是一种治疗。

乳腺癌不是人生的终点,复查也不是为了增加焦虑,而是为了让你安心地活下去。听医生的,按时复查,该查的查,不该查的别折腾,日子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