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一项政治制度影响明朝数百年,很多皇帝不干正事,国家未乱

源远刘长 2023-04-28 05:51:33

对于明朝,大体可以分为这么两派。第一派是黑明的,每个朝代或多或少都会有污点。他们就会拿明朝的特务组织来说事,锦衣卫和东厂是最早的特务组织,在一些小说里面演绎成了无恶不作的坏人。

另外有一派正确看待历史,明朝固然有不好的地方,但不管是鼎盛时期还是晚明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从万历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一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切都要归根于明朝初年施行的一个政治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内阁制度的发展在小殷看来,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洪武建文时期,内阁制度出现雏形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于权力欲望自然愈发强烈。洪武初年继承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过多久,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宰相胡惟庸谋反一举废除了几千年以来的中书省宰相制度。六部归朱元璋直接掌控,皇帝每天要处理很多奏折,老朱首先建立了春夏秋冬四辅官,辅助皇帝处理朝政。很快发现这个办法不可行,转而设立殿阁大学士,请一些年长低品级的人来做官。建文年间,该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

第二:永乐年间,朱棣正式设立内阁辅佐皇帝

朱棣和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都是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但一次又一次的亲征不能让他真正意义上的总览大事。于是内阁机构应运而生,刚开始让解缙,杨荣等人入阁,这些人大多品级比较低。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朱棣成立内阁后,牢牢把决策权攥在自己手里,议政权交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到了永乐中期,内阁权利渐渐加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行政机构。

第三:“仁宣之治”到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内阁发展

朱棣之后长子朱高炽继位,这就是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自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年间逐渐形成了三杨辅政,全国大大小小的辅佐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给皇帝阅览,再交到内阁,让内阁成员处理。到了明代宗朱祁钰统治期间,设立中书舍人,内阁权力更大。到了成化,弘治统治时期,内阁形成了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我们看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基本上整天贪玩不理朝政,国家依旧正常运行,正是由于内阁机构的运作。

第四:嘉靖到万历,天启,崇祯时期内阁的变化

由于朱厚照英年早逝没有子嗣,近亲选择了堂弟朱厚熜继位,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历史对他的评价不高,称之为修道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大部分时间不理朝政。对朝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依旧看得很清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能臣,比如说夏言,严嵩之辈。最能打仗的将领戚继光也出现在嘉靖朝,最清廉的海瑞也是如此。海瑞上述骂皇帝昏庸,把他比作商纣王,嘉靖依然不能拿他怎么样,后不了了之。

隆庆万历时期的不断发展,内阁权利达到鼎盛时期。万历一直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很多大臣不答应,只能就此作罢。万历后期逐渐形成了东林党,这些人统统都主战。一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明朝灭亡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东林党人搞的鬼,崇祯在李自成打进北京之前曾经有过南迁的念头,可惜文臣误国,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