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美国正式对伊朗“摊牌”之后,美军大批部队和航母、轰炸机来到中东,局势已经千钧一发。本届特朗普上台之后,致力于帮助以色列解决伊朗的遗留问题,即伊朗方面利用“抵抗之弧”骚扰作战,以及他们继续研发核武器所需要的浓缩铀。3月末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喊话伊朗“赶快回到谈判桌,否则将面临轰炸和打击”,这种言论遭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拒绝,表示如果他们被袭击必然会对美国回以颜色。连一向被认为“亲美”的伊朗总统都表示,不可能在被威胁的情况下谈判。

但和拜登政府不希望战局恶化不同的是,特朗普这次看起来已经做好“动真格”的打算了。据“战区”媒体报道,美国半个月内向中东地区派遣大量兵力,目前美国“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两个航母打击群已经抵达红海地区,其搭载的数百架舰载机和打击编队中20多艘军舰已经到位。而且美国B-2隐身战略轰炸机编队已经调往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当前更多武器都在源源不断地送往中东。当前来看很多人认为已经不仅是威慑了,美国确实想在中东“打一场”也有可能。

在这个节点上,英国媒体称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科威特三个国家带来了好消息。这三国官员秘密告知伊朗政府,他们不会允许美国使用境内的空军基地对伊朗开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真的执行打击计划,只能从北非、土耳其和印度洋的军事基地出发,行动必然受到很大限制。而且从远距离的轰炸效率相比于靠近伊朗这几个国家会大打折扣,比如迪戈加西亚基地距离伊朗4000多公里,单独进行行动风险很高。

这对伊朗来说无疑是一个谈判的好筹码,外界认为沙特等国主要考虑的还是安全问题。因为美国想使用基地,先要提供保护;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明确将来其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导致中东盟友安全感下降。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既未能有效遏制伊朗核计划,反而加剧了地区紧张。沙特等国意识到,美国的军事威慑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冲突升级,而自身将首当其冲承受后果。比如伊朗如果报复,美国又打不到,他们会拿谁来开刀?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在加沙事件的立场,导致中东盟友国家伊斯兰势力的不满,如基地组织曾将美军驻扎视为“宗教冒犯”,都能说明利益是不一致的。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拳头软硬的问题,尽管美国试图通过部署“爱国者”防空系统加强巴林等国防御,但伊朗2024年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显示,其饱和攻击能力对于美国“保护”的这些国家都不在话下。所以美方给不了这些国家足够的利益,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又给不了他们坚定地承诺,这才是“铁杆粉丝”越来越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