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部长:当前全球贸易危机的根源,在于让中国入世,不欢迎中资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15 03:49:14

2025年4月的新德里闭门会议上,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抛出一枚“贸易炸弹”——“让中国加入WTO是全球贸易体系崩溃的根源!”这番惊人之语迅速登上多国热搜榜。

更令人侧目的是,这位部长当场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实施新一轮进口限制,同时透露印度正与美国加紧谈判双边贸易协议。

这场看似突然的“中国狙击战”,实则折射出印度积压多年的经济焦虑。

就在戈亚尔发声当天,孟买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印度电子产业股票应声下跌3.2%。

某中资手机厂商负责人私下吐槽:“印度工厂的良品率比我们低20%,工人培训成本却要我们承担——这种不对等竞争才是症结所在。”

讽刺的是,就在印度对中国商品挥舞大棒时,其与美国敲定的自贸协议却允许进口美国牛肉,这种“选择性开放”引发国际社会侧目。

戈亚尔的强硬姿态背后,是印度经济难以言说的结构性缺陷。

印度央行2025年3月报告显示,该国侨汇收入中50%来自美英等发达国家,形成“海外打工-国内消费-进口填补”的畸形循环。

更严峻的是制造业的长期疲软:占GDP比重仅14.3%的制造业,根本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新德里超市里,中国产电饭煲价格比本土品牌低40%,却仍供不应求。

电子产业数据尤其刺眼:2024年印度876亿美元的电子产品进口中,68%来自中国。

尽管莫迪政府豪掷26.8亿美元推行“印度制造”计划,四年间仅创造9万多个就业岗位,连目标数的零头都不到。

“中国工人组装一部手机只要45分钟,我们得花两小时。”孟买某代工厂经理无奈地说。

这种效率鸿沟,让印度的保护主义政策屡屡适得其反。

印度政府2024年扩大进口商品质检范围后,中国产空调进口成本骤增18%,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的价格上浮25%。

新德里家电卖场里,原本热销的美的空调被韩国品牌取代,但消费者发现:同规格产品价格贵了30%。

更糟糕的是供应链危机——某汽车厂商因无法及时进口中国产线束,被迫让生产线停工两周。

这种“去中国化”浪潮正引发连锁反应。

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FDI同比下降18%,三星、富士康等企业悄悄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

欧盟驻印贸易代表直言:“印度对国际标准的执行越来越随意,我们已提交10项贸易关切。”

更致命的是,美国突然对印度加征26%关税,导致其汽车零件出口额单月暴跌73亿美元。

回望2001年多哈会议,当中国代表举起“入世”签字笔时,没人料到这个决定将重塑全球经济版图。

20年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近10倍,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但印度观察家们却选择性聚焦:中国商品挤压本土产业、中资企业获得政策优惠、“不公平补贴”等问题。

“把全球产业链失衡归咎中国入世,就像责怪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指出。

数据显示,中国入世后累计向WTO通报补贴措施仅占全球总量2.3%,远低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反观印度,其农产品补贴额度是中国的3倍,却鲜少被西方批评。

印度当前面临的,是发展路径选择的深层矛盾。

当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时,印度仍深陷“组装车间”困局。

以智能手机产业为例:中国从芯片设计到操作系统实现全产业链突破,而印度组装环节的利润率不足2%。

更严峻的是人才断层——印度每年培养的130万工程毕业生中,仅15%具备制造业所需技能。

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外资领域尤为明显。

特斯拉曾计划在印度建厂,却因土地审批、环保法规等拖延三年无果,最终转向上海超级工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后,通过中老铁路将产品运往印度,反而比印度本土供应链更高效。

所以,印度这些“戈亚尔们”的激烈言辞,本质上是将国内矛盾转化为国际议题的政治操作。

印度人民党智库报告显示,该党近期选举支持率下滑4%,急需转移公众对通胀率14.2%的关注。

此时炒作“中国威胁论”,恰似给选民喂了一剂情绪强心针。

这种策略在西方世界引发诡异共鸣。

美国政客重提“如果当年拒绝中国入世”的假设,实则为对华技术封锁寻找借口。

但现实很骨感:2024年美印贸易额仅1190亿美元,而中美贸易额仍高达6644亿美元。

就连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都感叹:“某些国家既想享受中国供应链红利,又想遏制中国发展,世上哪有这种美事?”

站在十字路口的印度正面临历史性抉择。

继续推行保护主义,可能重蹈拉美国家“去工业化”覆辙;拥抱合作,则需直面结构性改革阵痛。

越南的崛起轨迹值得借鉴:通过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越南80%的电子元件来自中国),反而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26%,但印度仅占货运总量2.8%。

与其费力阻挡中国发展,不如借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毕竟印度加入RCEP的潜在收益测算达每年860亿美元。

这场由印度部长言论引爆的争论,本质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阵痛。

当越南取代中国成为“新世界工厂”时,其70%的原材料仍依赖中国供应;当美国试图构建“芯片四方联盟”时,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依然需要中国大陆市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提高关税导致全球贸易额暴跌66%,反而延长了经济衰退。

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4万亿投资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证明开放合作才是破局关键。

当下这场贸易争端,或许正为各国敲响警钟——在全球化3.0时代,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

印度“戈亚尔们”的焦虑不难理解,但开错药方只会雪上加霜。

中国入世22年来的实践证明:融入全球体系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同做大蛋糕的过程。

印度若继续执着于“赶走中国资本”的迷思,恐怕连莫迪总理提出的“印度制造”愿景都将沦为镜花水月。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

印高官竟称贸易战是“大好事”,怪中国加入WTO导致贸易混乱——2025-04-09 15:34·海峡网

美加征关税增大印度经济下行压力——经济日报2025-04-10

印度的“世界第三”,有点难——金融界2024-11-21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 2025-04-15 21:48

    畜牲都不说(人话)!?!

  • 2025-04-15 21:31

    吃咖喱吃脑子有坑了

紫蓝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