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法:在回答中加入具体案例
示例:
Q:对于青年人扎根基层,你怎么看?
A: “向下”扎根基层,方能成就出彩人生。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作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选择回乡发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80后创业者彭诚来到家乡成立蒸菜品牌“蒸浏记”,打造连锁品牌;北京某大学王彤回到家乡村小任教,将先进教育理念带回家乡;雪洪村大学生村官何裴成立华日稻米合作社,合作创建寿乡鲜米项目。每个成功案例都在证明一个不变的道理:基层的广阔舞台是个人实现价值的最佳舞台,基层可以成就个人不一样的未来……
·分析:
加入案例的好处有(1)增添回答的个性化(2)帮助论证说理(3)增加回答时长。运用该方法需要平时多积累素材,包括从参考答案、新闻、书籍等中有意识地积累、背诵典型案例,练习时多问问自己能不能就某个主题想出相关事例,以及怎么把相关事例自然地引入你的回答里。
如果你能想到的相关案例在两个以内,建议对每个案例略作展开,不要泛泛而谈。一方面考官可能不了解这个案例,如果不作展开很难说明你为什么引入这个案例;另一方面,讲案例比长篇大论的说理更容易引起考官兴趣,可以使你的回答更生动,也显得你知识贮备较为丰富。但如果你能想到的案例在三个以上,或者其中某些案例尽人皆知,则不要详细展开,否则会占用你表达其他观点的时间,而且会显得回答过于拖沓。
2、 观点法:在回答中增添新颖、多样的观点。
新观点更能吸引考官兴趣,会成为答案中的亮点。解释一下,其一,这里的“新观点”,不仅包括对问题的新见解,还可以是一些新措施、新角度等,上述内容简称“新观点”。其二,“新”不要求前所未有,关键是其他考生不易想到的内容。比如对顺应潮流的“互联网+平台”的利用,比如对材料中主要人物以外的其他人物做法的分析,再如做计划组织类题目时对工作开展中困难的预估。总之,要说出一些新的东西,不落俗套的东西。
几点注意事项:首先,新观点再表述时要略作展开。如果对新观点表述过少,一句话带过,考官是很难注意到你的亮点、新颖之处的。其次,关于提炼新观点的方法,我总结出以下几种:不同主体法、新媒介法、流程审视法、身临其境法。这部分内容比较多,我会单独写一篇专栏加以阐述。
3、 表达法:语言表达要自然、有亲和力,不要过于生硬和书面化,回答时可适当增加一些手势。
以前面案例法的回答为例加以说明。同样是这段话,怎样表述会显得更自然、更灵活呢?
·示例1:“向下”扎根基层,方能成就出彩人生。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作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选择回乡发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80后创业者彭诚来到家乡成立蒸菜品牌“蒸浏记”,打造连锁品牌;北京某大学王彤回到家乡村小任教,将先进教育理念带回家乡;雪洪村大学生村官何裴成立华日稻米合作社,合作创建寿乡鲜米项目。每个成功案例都在证明一个不变的道理:基层的广阔舞台是个人实现价值的最佳舞台,基层可以成就个人不一样的未来……
·示例2:我认为,青年人扎根基层,更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基层天地广阔,是我们青年人施展才华、奉献社会的好地方。比如,80后的创业者彭诚就在家乡浏阳市成立了蒸菜品牌“蒸浏记”,为推动家乡农业发展,传播浏阳文化做出重要贡献;还有大学生村官王亚楠,他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与当地百姓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打成一片,带领贫困村百姓脱贫致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奉献。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需要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不懈努力,现在,基层工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我们青年人应当……
显然第二种表述更加自然,更有亲和力。这是去模板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什么很多考生的回答一听就是在套模板,因为模板上的标准答案很书面也较为正式,比如“比比皆是”这个词,你平时和别人沟通时会用这么说吗?显然不会,这就是模板化的一个痕迹。
手势上,很多机构会要求考生两手交叉,答题时不许动。但我认为,这样会显得考生过于拘谨和死板。我在面试时,通常右手会有适当的比划,这一方面使我更加自信,另一方面给我了一个想问题、理思路的时间,推荐给大家,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