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给张廷玉送礼,真的白送了?不,张廷玉一句话就让他升了官

卿心君悦 2024-08-02 17:59:30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关于送礼的剧情——

年羹尧给张廷玉送礼,一共带了四样东西,而张廷玉却只象征性的收下了一包天麻,将其余三样东西悉数退回,甚至还当场给年羹尧回了一份礼。

很多时候,送礼送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人情,是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年羹尧送礼送的似乎并不成功。

既没有让张廷玉记心生喜悦,记下他的好,也没有拉近与张廷玉这个上司的关系与距离,同时,张廷玉当场给年羹尧回礼,还侧面表达了其不想与年羹尧私交过深。

那么是不是说,年羹尧的礼就真的白送了?

未必!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次“不成功”的送礼,年羹尧未必能那么快晋升四川巡抚。

送礼

太子胤礽刚刚复立,康熙便马不停蹄的去南巡了,而留下来监国的太子胤礽,在经历了被废一事之后,威信大不如前。

为了重新掌控局面,驱使百官,太子胤礽将目光锁定到了任伯安手中的,记录了三百多名官员把柄的《百官行述》上。

而任伯安交出《百官行述》,却有两个条件:

一是,放出他的小舅子刘八女;

一是,官复原职。

为了拿到足以改变朝局走向的《百官行述》,太子胤礽听从了狗头军师黄体仁与司马尚的建议,再次上演了一出坑队友的戏码——

让老十三胤祥去灭了郑春华的口,以此将老十三拉下水;然后再借暗杀郑春华一事,要挟逼迫掌管刑部的老十三放出刘八女。

老十三自然不愿意干这种见不得光的事,于是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了老四。

而得知太子胤礽计划的老四与邬思道,则顺势使出了“将计就计”与“放虎归山”这两招。

先是安排郑春华假死,保下了郑春华一命,然后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纵太子的人放走刘八女,最后再让老十三以刑部名义,命进京述职的年羹尧顺道去江夏镇捉拿逃犯刘八女,借此逼任伯安交出《百官行述》。

而年羹尧给张廷玉送礼的这件事,就发生在其前往江夏镇之前。

原本,年羹尧是去面见康熙的,不过康熙并没有时间接见年羹尧,便派了随行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去见。

二人一见面,张廷玉直接越过了寒暄的环节,直指年羹尧带来的礼物:

“亮工啊,你不应该给我送东西呀。”

张廷玉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并没有丝毫不悦,也因此在年羹尧看来,张廷玉口中所谓的“不应该”,更偏向于客套,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中堂,我知道您一清如水,从不收受别人的礼物,因此我也没敢带别的东西来。您看这是几篓橘子,只不过是让您尝尝鲜;这把竹扇,也是读书人之间经常馈赠的雅物;只是这几匹蜀锦和一包天麻,是我孝敬太夫人的一点儿心意。中堂,我没把您当上司看,就看在您是前辈的翰林,我是后辈的进士。如果这点不像样的东西,你要不收下,也太扫我的脸面了吧。”

年羹尧这段话翻译过来是——

我知道中堂您清名在外,因此我送的东西绝对不会影响您的清名,不信您听我编。

这几篓橘子,只是特产的吃食,不值钱,算不上礼物吧?

这竹扇是读书人之间交流感情的雅物,雅物肯定不能算礼物吧?

至于蜀锦和天麻,虽然稍微贵了点,但这两样可不是送给您的,是孝敬老夫人的,这是晚辈对长辈的孝心,更不能算是礼物了。

总之一句话,我虽然给您带了东西,但可不是送礼,更不是为了讨好巴结您,完全是出于尊重与礼节。

张廷玉原本的意思,是在不伤情面的情况下,用以“从不收礼”为由,婉拒年羹尧送来的东西。

可如今年羹尧给每样东西都做了合理的注解,张廷玉就不好直接拒绝了,那样显得太过不近人情,这不符合他“和光同尘”的为官之道。

也因此,张廷玉略微犹豫,便说道:

“既然你这样说,那好吧。”

就在年羹尧以为送礼成功之际,张廷玉却突然喊来了管家,让管家将他之前买的一盒湖笔拿上来。张廷玉接下来的举动,完全出乎了年羹尧的意料。

悻悻而去

管家取来湖笔之后,张廷玉拿着那盒湖笔,面带笑意的对年羹尧说:

“这天麻,我代老夫人收下了,这盒湖笔就算做我对你的回赠。其他的东西嘛,就请你拿回去吧。”

那么问题来了——

张廷玉为何只收下一包天麻?

又为何要当场回赠给年羹尧一盒湖笔?

先说第一个问题:张廷玉为何只收下一包天麻?

原因很简单,全部拒收太过不近人情,也等于直接打了年羹尧的脸。在官场,向来都是“欺老不欺少”,这一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莫欺少年穷。

毕竟,年轻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况且年羹尧的背后还站着老四胤禛,年轻加后台硬,这样的年羹尧,张廷玉自然不想把其得罪死了。

可全都收下,张廷玉心里更不愿意。

一来,这不符合他“清官”的人设,以及不收礼的规矩;

二来,他不想,也不能与年羹尧有过多的私交。

对张廷玉来说,与年羹尧私交过深,或是交往密切,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年羹尧是老四一手培养的心腹,身上贴着老四的标签,这就意味他必须与年羹尧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很容易遭到康熙的猜忌,怀疑他提前站队了老四。

而被康熙怀疑卷入了夺嫡之争,后果可想而知,佟国维的例子就摆在那里。

同时,在张廷玉看来,此时正值“满朝乱敲东宫鼎”的闹剧结束不久的敏感时期,他也刚刚取代了佟国维,成为了上书房的老大,很多人的眼睛都在盯着他,难保有心之人不会借年羹尧送礼一事大做文章,攻击构陷他。

不能态度强硬的拒绝,也不能全收,张廷玉这才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只收下其中一样。

而之所以张廷玉会选择那包天麻,而不是其他东西,原因就更简单了。

按照年羹尧的说法,天麻是孝敬太夫人的,他选择天麻,既成全了年羹尧的孝心,也体现了他的孝心。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清朝,他的选择基本可以规避由收礼一事引发的大部分风险。

至于第二个问题,张廷玉为何要当场回赠给年羹尧一盒湖笔,到此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是在进一步降低风险,为收下年羹尧天麻一事,再增加一层保险。

面对张廷玉只收下天麻,并当场回礼的举动,年羹尧明显有些挂不住脸,就在他急速思考该如何说服张廷玉的时候,一旁张廷玉的管家开口了:

“年大人,我家大人是破了例,给您天大的面子。那些东西如果您不带走的话,这包天麻,我家大人是不会收下的。”

不愧是职场之神张廷玉的贴身大管家,一句话既缓解了尴尬的氛围,又给年羹尧送了台阶,同时还替张廷玉表明了态度。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年羹尧要是再坚持,就是不懂事,就是强人所难了。

也因此,年羹尧没有继续纠结于礼物被拒,而是迅速调整了心态,强装自然的恭维道:

“中堂,下官今天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清官。”

送礼没全送出去,已经让年羹尧尴尬不已,而张廷玉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有些难堪:

“上一次,你们四川报上来的折子上,你指挥得当,调度有方,一年之间就剿灭了境内全部的土匪,朝廷给你记了一次大功,加三级记录在案。但是,你要注意啊,巴州康定这些地区,汉夷杂处最难治理,你最好是以安抚为主,诸葛亮七擒孟获,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希望你多一点仁心,少一点戾气,这不但是百姓的福份,也是你自己的福份,这话你可记住。”

先扬后抑,上位者批评提醒下属的惯用方式。

不过,以出发点为导向,张廷玉的这番话并非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反而更偏向于善意的提醒。

如果是平时,年羹尧可能不会多想,可张廷玉刚刚婉拒了一部分礼物,现在又对他的工作以及功绩提出了意见,怎么听都像是在敲打他。

而这也是为何张廷玉说话的过程中,年羹尧的脸色一变再变的原因。

好在没成为大将军的年羹尧,还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他虽心有不满,但还是很快装出一副受教的样子,附和道:

“中堂金玉之言,下官一定牢记在心。”

年羹尧态度诚恳,张廷玉也点到为止,随后张廷玉表示康熙没有时间见年羹尧,便端茶送客了。

虽然剧中没有对年羹尧当时的心情给予描述,但不难想象,年羹尧离开张廷玉处时,心情一定不会好到哪去,毕竟这次送礼,可以称得上是碰了一鼻子灰。

张廷玉一句话,让年羹尧升了职

从表面上看,年羹尧的礼送的并不成功,既没有讨得张廷玉这个新晋首辅的欢心,也没有借此拉进彼此的关系。

可年羹尧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这次“不成功”的送礼,他未必能那么快晋升四川巡抚。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注意一下,年羹尧是如何被康熙升为四川巡抚的。

年羹尧离开南京之后,直奔江夏镇。

在江夏镇,大开杀戒的年羹尧不仅完成了老四交代的任务,还发了一笔大财,随后便带着《百官行述》的当票以及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信,回到四爷府交差。

老四敲打完年羹尧,便让高福带着当票去赎当。

没成想,老奸巨猾的任伯安留了后手,与当铺掌柜签了必须本人赎当的契约,导致高福赎当失败。

不得已,老四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与老十三配合上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戏码,从老八的万永当铺顺利拿到了《百官行述》。

随后,为了掩盖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真相,也为了避免《百官行述》落入其他皇子手中,老四当着所有皇子的面烧毁了《百官行述》。

事后,作为老四特意请来的见证者马齐,将此事一五一十的汇报给了远在南京的康熙。

而收到马齐奏折的康熙,一面感叹吏治的腐败,一面对老四烧毁《百官行述》的举动提出了质疑:

“这么大的事,胤禛就一把火给烧了?事前不请奏,事后不上报。太子、胤祀,这么多皇子谁也吱声?”

对于康熙的质疑,张廷玉提出了一个建议:

“这里面定有隐情。臣以为,将年羹尧召到南京一问,这事情就清楚了。”

听罢,康熙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传旨,年羹尧升四川巡抚,叫他接旨后,即刻到南京行宫见朕。”

就这样,手里沾了几百条人命的年羹尧,不仅没被追责,反而升职了。

其实年羹尧能升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廷玉的建议。

要知道,虽然召见年羹尧,是解决康熙疑惑的最佳方案,但对张廷玉而言,提与不提的决定权却在他的手里。

毕竟,就算他选择沉默,也丝毫不会影响他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更不会影响他的仕途禄位。

可以说,如果不是张廷玉,康熙未必会想到召见年羹尧了解实情,而不召见年羹尧,也就不需要给年羹尧升职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年羹尧能升职,真得感谢张廷玉的那句话。

到此可能有人会问,召见就召见,康熙为何非要给年羹尧升职?

理由很简单,年羹尧去江夏镇之前,已经到过南京了,如果康熙无缘无故的再次急召年羹尧,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联想与猜测,甚至会影响到他心中默定的继承人老四。

反之,给年羹尧升职,就有了一个合理召见年羹尧的说法,既避免了有心之人借机攻击老四,也间接表达了对老四做法的认可与默许。

那么张廷玉提到年羹尧,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呢?

自然是后者!

换句话说,在提议召见年羹尧的那一刻,张廷玉就猜到了,康熙大概率会给年羹尧升职。

至于理由,张廷玉了解康熙,也了解敏感的时局,康熙想要避免不必要的猜测与麻烦,势必会为召见年羹尧寻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而升职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这也是听到康熙晋升年羹尧为四川巡抚,张廷玉没有一丝惊讶的原因。

而张廷玉之所以会暗中“帮”年羹尧一把,其实与年羹尧给他送礼一事有关。

倒不是说,张廷玉觉得拿人家的手短,而是说送礼一事,年羹尧的态度与表现给张廷玉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其一,足够用心。

这一点,从年羹尧选的那四样礼物就能看出。

也是看出了年羹尧的用心,张廷玉在“被迫”收下那包天麻之后,才会出于善意的提点年羹尧一番。

其二,对他足够尊重。

礼物是一个人衡量别人对自己尊重与敬重程度的标尺。

换句话说,张廷玉可以不收礼,但年羹尧却不能真的空手去,否则就是没把张廷玉放在眼里。这也是为何年羹尧送礼在先,张廷玉依旧亲自出门相迎的原因。

其三,礼物被拒,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悦,依旧恭恭敬敬听他训话,这说明年羹尧心理素质不错,且懂分寸,知进退。

也就是说,送礼一事虽然看似“不成功”,但年羹尧却因此得到了张廷玉的认可。

不要小看这一点,给大人物留下不错的印象,与留下很差的印象,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足以改变一个小人物的命运。

当然,张廷玉之所以开口,还有另一部分原因,年羹尧是老四的左膀右臂。

在张廷玉看来,年羹尧能在仕途上有所进步,对老四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如果让老成谋国张廷玉选择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他最有可能选的,就是实干派的老四。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0 阅读:678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