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代机标准如何定义,很简单,谁先首飞就由谁来定义

汉卿军史杂谈 2025-02-17 10:06:29

随着成飞、沈飞的两款六代机首飞,标志着中航工业经过多年的科技积淀与奋力追赶,中国六代机终于冲到了全球前列,已经在战斗机领域树立了引领前进的标杆。此后,美国“动力”网站、《航空周刊》等西方主流媒体,皆普遍表示“中国六代机令人震惊、这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中国将引领未来新型军机的发展”。毫无疑问,当今世界六代机的定义权,是掌握在了我们手中的。

从全球首款五代机F-22于1997年首飞算起,至今已经过去了27年,美国早就开展了六代机研制工作,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美国两个六代机项目,包括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和海军下一代F/A-XX战斗机项目,到目前为止无奈干停一个,直接干废一个。

2024年7月30日,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宣布“暂停NGAD战斗机的发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确定此前的设计是否正确”。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NGAD战斗机项目陷入成本暴涨的困境,预计单价可能接近3亿美元,成为史上最贵战斗机,而空军能承受的单价只有1亿美元,NGAD的命运将交由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作出决定。美国海军F/A-XX项目2025财年预算,从年初提出的4.5亿美元减到了5382.8万美元,锐减近90%,意味着该下一代战斗机计划已被变相废止;俄罗斯宣称有一个米格-41项目,可至今仍然停留在PPT阶段;法国、德国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预计2027年才能启动;英国、意大利和日本联合研制的“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项目,基本完成谈判及搭班组建工作,刚刚开始进入研制阶段。这些六代机何时正式落地,将来到底先进到何种程度,谁也说不清楚。从各家努力的方向可以看出,先进的隐身、雷达、发动机、人工智能及数据链等技术,已成为未来空战制胜的关键。

六代机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都没有定论,谁先首飞谁就有发言权。F-22首飞前,什么样的战机才能算五代机,全球各种争论乱成了“一锅粥”,直到F-22首飞成功,各国军方包括专家、学者全部闭嘴,F-22标准就是五代机的标准。尽管我国官方还没有正式宣布六代机首飞成功,但成都、沈阳首飞的两款新机,已经打下了六代机的底子,其他国家研发的六代机,谁能超过我们谁就有说话的资格,美国甚至将B-21轰炸机强拉硬扯为“全球首款六代机”,全世界都笑了。科技在不断发展,战机叠加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六代机从首飞到装备部队还得需要几年,标准同样在不断更新。如同五代机一样,刚开始的标准是超隐身、超机动、超音速巡航及超视距打击的“四超”,后来美军在F-35上集成了网络信息功能,于是五代机标准又多了一项“超信息”能力。

由于没有正式官宣,不出意外地出现了一些质疑声音,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认为成都新机是一款隐身歼击轰炸机。美国媒体近期热炒的中国正在研制一款神秘隐身歼击轰炸机,甚至连名字都起好了,叫歼轰-26,美国媒体描述该机的体积与重量介于轰-6与歼-16之间,而成都首飞的新机恰好“验证”了这一说法。二是认为成都新机是一款大型隐身无人机。主要质疑点在新机与伴飞机的颜色上,因为新机涂装颜色完全是成熟装备的黑色,而伴飞的歼-20S涂装却是试飞机中常见的黄色。也就是说,成都新机是一款成熟甚至已经列装部队的大型隐身无人机,而歼-20S才是试飞型号,主要验证歼-20S指挥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

无论成都首飞的六代机,还是沈阳首飞的六代机,官方都没有正式肯定,但也没有出面否定。我国武器发展历来遵循“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原则,从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到2011年1月11日歼-20首飞,五代机研制用了将近13年时间。歼-20首飞后,毫无疑问六代机进入了正式研制阶段,到2024年12月26日首飞,已经超过了13年接近14年了,此时六代机瓜熟蒂落,应该再正常不过了。高隐身的无尾设计是六代机标志性特征,也是六代机气动设计的最大难点,只要有了六代机完整架构,变循环发动机、智能传感器、先进航电系统以及定向能武器等,都会随着技术成熟逐步集成到战机上,纠结叫歼击轰炸机还是多用途战斗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成都新机已经具备了完整强悍的对空、对地、对海全面作战能力。

至于成都新机可能是无人机的说法那就更加离谱了,既然是无人机何必加设座舱,岂非多此一举。中美俄五代机试飞机的数量都在8架左右,而成都六代试飞机生产到了11架,说明性能已趋于成熟,采用量产型黑色涂装本就无可厚非。我国无人机种类太多了,固定翼与旋翼、大型与小型、侦察与攻击、战略与战术、隐身与非隐身,应有尽有,歼-20S要练手,干嘛非要用一款从未露过脸的具有明显六代机特征的大型无人机?体积比自己大得多,速度比自己快得多、航程比自己远得多、隐身比自己强得多,各方面性能都与自己不相匹配。歼-20S作战半径估计2000千米左右,新无人机作战半径差不多3000千米,高达1000千米的差距。如果新无人机抵达基地外3000千米的战场空域,歼-20S只能待在基地外2000千米的安全空域,除了指挥其它啥忙也帮不上,此种情况下,歼-20S的隐身突防能力、远程空战能力以及防区外打击能力,还有实战价值吗?如果将歼-20S换成歼轰-7A或歼-16,甚至换成运-7/8/9等运输机,都可以指挥新无人机作战,只要在机上配置卫星通信数据链,反正没有安全顾虑,谁上都行,何苦让歼-20S劳精费神?

我们在技术研发上不断追求卓越,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障碍,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但科技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未来的技术趋势依旧瞬息万变,稍有懈怠就会被别人超越,必须奋发努力,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26

汉卿军史杂谈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