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猫,但猫和猫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有些猫调皮捣蛋,常让铲屎官无语凝噎。
而另一些猫则乖巧懂事,它们甚至会常做一些让人暖心的行为。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呢?乖巧的猫咪又都有什么共性?
良好的社会化经历猫在刚出生后2~7周龄的时间里,如果有非常丰富的早期社会化经历,那它长大后往往就会更加乖巧懂事。
研究表明,如果猫咪在这一阶段能接触到不同的人、以及其他动物,那它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和应激反应就会大大降低。
例如一项针对100只幼猫的长期观察实验中,50只猫咪接受社会化训练,另外50只猫则没有。
结果发现,接受了社会化训练的猫,在面对陌生人到访时,只有10%的猫咪表现出了明显的躲藏或攻击行为。
而没有接受社会化训练的猫咪,在面对陌生人到访时,这一比例则高达60%。
足以见得,从小让猫习惯不同的人以及各种生活场景,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与人更友好的相处。
自然而然,这些猫更可能懂事乖巧。

稳定的生活环境对猫咪性格的塑造也非常重要。
猫是非常敏感的一类动物,如果它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那很容易使猫高度紧张,并容易导致行为问题。
生活在户外的猫咪,它们面对的环境就是不稳定的,这也就让它们拥有更多野性,而不能像家猫那样容易地与人相处。
稳定的生活环境包括固定的饮食、睡眠区域、规律的喂食时间等等。
如果你能在家给猫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猫就会更有安全感,那它会更有可能成为一只懂事的小猫。

抚摸、拥抱等互动行为常常会让猫咪感受到主人的关爱,而这样的互动最关键的其实就两个字——适度。
良好的互动对猫咪的性格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动物行为学家通过观察发现,每天与主人有15分钟以上亲密互动的猫咪,它们往往也更加愿意主动亲近主人,在主人身边也更加乖巧温顺。
抚摸可以刺激猫咪的神经陌上,使其分泌有助于放松的神经递质。
如果猫咪在幼年时期就常常接受适度的互动,那长大后,类似的互动就会被猫视作一种舒适和安全的信号。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经常与主人互动的猫咪,在主人离开后出现焦虑行为的比例也明显低于互动少的猫咪。
足以见得,适度的互动对猫咪的性格养成有多重要。

虽然很多家猫看起来都比较懒,但运动对它们来说却依然重要。
充足合理的运动能让猫保持良好的情绪,并释放它们的剩余精力。
猫天生具有捕猎本能,它们是需要运动来释放量能的。
据统计,每天有至少30分钟运动时间的猫咪,其出现破坏行为的概率比缺乏运动的猫咪低了40%。
运动不仅消耗猫咪过剩的精力,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使其心情愉悦。
这样的猫咪,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安静温顺,不会因为精力无处发泄而搞破坏。

如果能做到以上这几件事,那猫咪大概率就会成为一只乖巧懂事的小猫。
那么,你觉得你家猫乖不乖呢?你又觉得影响猫咪乖巧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