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35岁以下的,一种是63岁以上的。
35岁以下在奋力拼搏,63岁以上安享退休时光。
只有35到63岁的人像无头苍蝇一样,迷茫,没方向,和无业游民没啥两样。
现在退休年龄与用工年龄之间的错位越来越严重。
63岁退休并不是让你在这个岗位上呆到63岁,而是35岁就面临失业。
一边35岁找工作嫌你老,另一边嫌你退休早。
有人说,25岁才研究生毕业,35岁就失业了,寒窗苦读数十载就换来了10年的赚钱时间。
01
那从35岁到63岁,这还有尽30年的时间,怎么办?
其实这种情况上一辈人都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下岗潮,很多工作体面的人突然间失去了工作,瞬间狼狈不堪。
当时失业的人很多,那时候的人脑子里不存在求职这一说,唯一考虑的是求生,求生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学习,只需要行动。
唯一比较庆幸的是当时不存在房贷一说,人们只需要解决温饱就可以,不像现在城市的打工人,谁身上没有一个几千上万的房贷。
其实现在细细想来,现在这群30到35岁的人不就是九十年代那些当年下岗人的孩子吗?现在面临失业,挺扎心的。
按理说,一个劳动者最能输出体力、学识和经验的年龄就是在35岁左右。
但中年失业后的迷茫却是近乎绝望的,漫漫人生路践行半程,未来看不到希望,肩上还扛着老老少少的负担。
公司淘汰老员工算的是经济账,老员工工资高,人到中年屁事还多,一会儿操心孩子上学,一会儿父母生病住院,冲又冲不动,还有一身的老油条毛病。
招一批便宜又好用的年轻牛马,裁掉部分老员工,公司成本低了,留下来的老人也有了危机意识,补充的新人战斗力旺盛,公司又可以往前冲了,等过两年新人变老人,毛病出来了,再来一次。
所以,大家再看到有些公司一边裁员一边招人,不要觉得奇怪了,这都是常规操作。
当然了,你可以说老板缺德卸磨杀驴,但如果你是老板,你也会这么干,屁股决定脑袋。
02
只要过了30岁还在打工,就一定会遇到中年危机。
也许你去年还是全公司业绩第一名,但老板睡了一晚,觉得这个业务不重要了,不是战略方向了,要砍掉,你瞬间就得走人。
大部分人以为的中年危机只是裁员、降薪,再找个新工作就行,其实并不是。
失业只是表象,其实大部分人的家庭矛盾、孩子教育问题都是因为中年人的危机。
中年危机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无力感,就是你不再年轻,也没有了冲动的勇气。
好像从这一刻起,拼不动了,卷不动了,人也怂了。
打工不做东,到头一场空。
严格来说,大部分打工人,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都不如夜市上摆摊卖炒面的小商贩抗风险能力高。
最后:
失业后,最重要的是身体和大脑必须有一个动起来。
读书不一定是为了学习知识,多看看,最起码能激发你思考;运动也不一定为了练肌肉,最起码保证正常的年轻态,还没到中年,就行动迟缓,思维迟钝,跟个老头儿似的。
多跟外面接触,多动起来,思考的多了,琢磨的多了,有些小机会能上手就上手,尝试几次,一旦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市场风口的碰撞点,不就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