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的渗透已起作用,有哪些举止怪异的人神似“间谍”?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9 13:24:34

大家生活的这个世界,明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国和国之间的较量,尤其是情报上的较量一直没有停过。特别是2024年底到2025年,美国那边的一些动作,更是让人开了眼界,面对国家安全问题,大家该怎么辨别即将到来的危险?

公开“钓鱼”招间谍

2024年10月一则关于美国CIA的新闻曾经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一片骂声。他们一反常态,不再是偷偷摸摸地搞小动作,而是直接在X,脸书这些大家都熟的社交平台上,用了好几种语言,甚至包括中文,发了个“贴心”的视频教程。

教程名字似乎很唬人:“安全联系美国中央情报局”,内容其实就是手把手教怎么“科学上网”,怎么用“暗网”这种一般人接触不到的方式,去跟他们搭上线。视频里说得很仔细,从怎么清浏览器记录不留痕迹,到怎么找到CIA的特定网站和邮箱,一步步都讲的明明白白。

开头甚至还假惺惺地表示,“您的安全与福祉我们优先考量”,是为了帮那些“有想法”的人“自由交流”。但是琢磨一下,恐怕就是想公开招募间谍,把手里的秘密“交流”出去,也是引发了大家的争议。

很多人都觉得CIA这番做法实在脸皮太厚,做间谍活动居然这么明目张胆,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在全球范围内“钓鱼”,想招募能接触到敏感信息的人卖命。

似乎和印象里间谍片那种高度机密,神神秘秘的路数完全不一样,有人分析,这可能是CIA觉得原来办法不好用,黔驴技穷,也可能是打心理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对华的情报策略真变了,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把地下活动公开化的做法,至少说明了两点。

一是他们对获取中国情报的需求非常迫切,二是对自己的那些渗透手段是真不以为耻。当然这公开招募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是美国长期以来利用各种高科技,各种手段,对中国采用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情报刺探活动。

火眼金睛识“内鬼”

而且不要以为美国的这些招数都是白费功夫,看看2025年国家安全机关公布的几个大案,就知道他们的渗透确实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危害。

比如4月公布的张某案,一位在国家部委工作的女干部,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结果因为个人恩怨,加上长期受境外反动思想影响,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机构。

成了潜伏“内鬼”的她利用工作便利,偷偷下载拷贝了近三十万份内部文件,甚至好几次把录音笔用胶布粘在涉密会议室的椅子底下,想录下会议内容。

最后还是因为录音笔暴露,被警惕的参会人员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就在她准备带着大量机密文件叛逃出境前,被国家安全机关抓了个正着。还有同样发生在2025年的郝某案,原本是个前途光明的海归博士,在国外留学时就被盯上。

境外间谍先是扮成热心使馆官员,以帮忙办签证为由接近他,请客吃饭送礼物拉关系,再介绍同事亮明间谍身份把他策反。郝某回国后,按照指示成功应聘到中央某部委的直属研究所,后来还被借调到部里负责重要涉密工程,成了一颗扎在国家核心要害部门的“钉子”。

他向境外提供了大量情报,最终被判了无期徒刑,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诉大家,间谍可能就在身边,有些举止怪异的人确实值得警惕。

举止怪异需警惕

依据这些案例和国家安全部门的提醒,可以留意下这些异常信号:比如一个人的钱突然多得不明不白,花销远超正常收入。社交圈子变得奇怪,总是和背景可疑的外国人或者网上认识的人在一起,工作上对不该他管的秘密过分好奇,或者经常打听,复印,偷拍涉密文件。

或者在不该带手机的地方用手机,思想上突然变得特别偏激,说怪话,攻击国家,行踪诡秘,或者是愿意去军事基地,保密单位附近,打探情况。一些假装看风景实则刺探军情的“游客”,很可能就是外国间谍,或者像张某那样,眼看要暴露,就准备办护照准备跑。

特别是留学生,高校师生,军工和科研单位人员,政府部门员工,军事发烧友,还有住在敏感区域附近的人,更容易被盯上,他们的异常举动更要多加留心。

反间谍是全社会的事儿。国家一直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提高警惕,大家都知道的“12339”,就是国家安全机关的举报电话,还有专门的举报网站。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也是一条举报渠道,就在2025年4月,全国还有90多位普通群众因为提供了重要的间谍线索,维护国家安全,获得了表彰和奖励。这说明老百姓的“火眼金睛”是非常有力量的。

除此之外,现在的间谍活动,早就不光是靠策反“内鬼”这种传统方式了,高科技手段也很多。卫星,飞机,无人船,水下潜航器,还有像张某用的那种藏在椅子底下的小小录音笔,都属于技术窃密的范畴。

境外间谍机构还可能会偷偷在中国海域里投放一些奇奇怪怪的装置,偷偷收集海洋水文信息和船只活动数据。有的甚至可能给别国潜艇指示方向,想悄无声息地摸到中国门口,所以这场间谍和反间谍的较量,是技术,心理的全方位对抗,反间谍也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结语:

在当前这个国际大环境下,情报领域的暗战只会越来越激烈,无论是CIA那样公开的“叫板”,还是像张某,郝某这样的人,都在提醒大家。国家安全绝不是遥远的概念,它就在我们身边,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参考信源

光明网 提醒!这4类人群是间谍重点围猎对象 学识渊博的海外学者也可能是间谍

光明网 向间谍发送投靠邮件!某部委员叛逃前被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