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新中国举办了神圣的国庆庆典。在观礼台上,一位特殊的观众受到了人们的注意。而这个人就是曾经的国民党军中将杜聿明。只是就在杜聿明准备专心观礼的时候,一名解放军将军突然友好的和他打了声招呼。
见到此人后,杜聿明竟一时间惊讶到张不开嘴。良久,杜聿明喃喃道:你不是死了吗?杜聿明,国军系统中难得的帅才,其人善用兵法,足智多谋,战场经验丰富,在抗战时功勋卓著。然而,这样一个良将却跟错了阵营,在解放战争期间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犯下了无法弥补的罪过。
在蒋介石眼中,杜聿明是不折不扣的救火队长。往往是哪边的战场形势危急了,蒋介石就把杜聿明调往那里。因此三年内战期间,杜聿明可谓是打满全场。不论是东北战场还是中原战场,都有过杜聿明的身影。

只是在历史的大形势面前,就算杜聿明是诸葛亮在世也不可能挽救千疮百孔的蒋家王朝。淮海战役结束后,杜聿明在陈官庄被俘。被俘后,我党念起他曾经的历史功绩,并未将其真的作为战犯处决,而是押往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这期间人民政府还治好了杜聿明的胃溃疡和脊柱炎。当然,杜聿明最开始是坚决抗拒改造的。那时候的国军高级军官,往往都带有精英主义的傲慢,看不起贫苦人出身的人民军队和社会主义干部。
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当得知人民志愿军击败了强大的美国军队,并将联合国军推回三八线后,杜聿明便收起了自己的傲慢。要知道,国军作为一个买办政府控制的军阀结合体,天生就对欧美列强恐惧,这一点杜聿明也不能例外。

抗战期间,杜聿明在缅甸和美军有过紧密的配合,他见识过美军引以为傲的联合火力打击与现代化的后勤。因此在杜聿明眼中,美军就是天下无敌的天兵天将。
然而,朝鲜战场的捷报还是深深刺激了在囹圄中的杜聿明。此时的他开始正视新生的新中国政权,他开始渐渐去了解什么是人民军队,什么是人民政府,并主动承担起了为志愿军做炒面的劳动。
也是在几年后,蒋介石逼死杜聿明儿子的消息从美国传来,这条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打击了杜聿明。自此,杜聿明彻底和蒋氏集团决裂。1957年,杜聿明主动帮助人民政府联系自己的女婿杨振宁。到了1959年,杜聿明成为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
特赦后,杜聿明承担起了撰写文史的工作。后来他又在周总理的推荐下前往全国各地,参观新中国的工业成就建设。在长春汽车厂,看着一辆辆组装完毕的国产汽车,杜聿明曾激动到热泪盈眶。

或许杜聿明此时心中想起的,就是当年与自己在昆仑关奋战的第五军将士们。今日之中国,终于不用在靠血肉与抵抗钢铁了。1962年,新中国为了节俭开支,决定不再举行国庆阅兵,而是举办国庆庆典。在庆典大会上,杜聿明也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邀请。
特赦之后,很多曾经的解放军将领都找过杜聿明叙旧。因此在庆典会上,没人会找杜聿明的麻烦,杜聿明自己也不会为它的历史出身而感到尴尬和敏感。而在庆典期间,也确实有不少解放军将领和杜聿明打招呼。
只是在面对一位笑眯眯的解放军中将时,杜聿明倒是慌了神。此人就是吴瑞林。之所以吴瑞林能让杜聿明惊诧,皆在于在杜聿明的认知中,吴瑞林已经被自己击毙了。

1946年,苏联红军撤出东北后,忍耐不住的国名党军便率先开战,攻击我东北民主联军,其中国名党军在东北的统帅,就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而此时,吴瑞林正好领导辽南独立师,与国民党正规军狭路相逢。
先期交手中,吴瑞林出奇制胜在鞍山一代痛击了国民党军先头部队独立第三师。由于独立第三师主要是由伪军改编而成,所以这一战其几乎被打残了编制。
只不过吴瑞林的胜利也激起了杜聿明的重视,很快辽南独立师就被杜聿明的精锐咬住,那可是整整五个师的主力美械部队,且刚刚经历了抗战的洗礼。也是在这个时候,吴瑞林接到了上级指示,成为了全军的后卫。就这样,辽南独立师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保住了整个东北民主联军。

面对誓死抵抗的辽南独立师,气焰嚣张的杜聿明指示手下要全歼这支部队,并将对面主官吴瑞林击毙或俘虏。
但事实上,杜聿明高看了自己的部队。虽然战斗中辽宁独立师伤亡惨重,但其不仅完成了断后任务,还在任务完成后撕开了一条口子,撤回了四平。而吴瑞林虽然在战斗中重伤,但还是及时被战士们带回了后方,并送往朝鲜治疗。
看着辽南独立师成功突围后,杜聿明的手下担心自己被长官责罚,便随意找了具面目全非的尸体当作吴瑞林交差,事后,国民党媒体也将此战当作大捷来报道,没人去深究。因此在杜聿明心中,吴瑞林已经被自己击毙了。

事实上,吴瑞林不仅没有牺牲,还在伤好后马上回国参战。只是碍于国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拉垮的情报系统,以及杜聿明战后近十年的牢狱生涯,才闹出了这么一次乌龙。
误会接触后,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只是哈哈大笑过后,杜聿明也不禁在心中唏嘘了起来。一方面,杜聿明感叹共产党人的心胸,没有和自己一般见识。另一方面,杜聿明也回想起了自己手中所谓的那支王牌。
要知道,杜聿明手中新一军,新六军,以及七十一军,都是国军中精锐的精锐。其在抗战中历经了淞沪会战,昆仑山大捷,缅北滇西会战。然而这样一支所谓的强军,背地里也是欺上瞒下,躲避责任。如此打脸,不免让杜聿明心寒。看来这国府,早就是烂到根了。
参考资料:《杜聿明一生中的几个精彩瞬间》周利成
《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改造国民党战犯纪实》张家辉
《杜聿明的起伏人生》张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