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张大爷在公园遛弯时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医后发现是胃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追问病史才知道,他因为听说“阿司匹林能防心梗”,自行服药半年多。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我国每年因滥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住院的患者有不少。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虽能预防血栓,但绝非“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保健品!
哪些人必须吃?哪些人绝对不能碰?今天,我们结合最新指南和真实案例,为您揭开科学用药的真相。

一、这两类人群必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成为预防心梗、脑梗复发的“基石药物”。但它的使用有严格医学标准,以下两类人群需长期规范用药:
1. 已患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梗患者的“生命防线”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COX-1),减少血栓素A₂生成,从而阻断血小板“抱团”。
因此,已确诊冠心病、脑梗、外周动脉疾病者需终身服药(除非出现禁忌症); 支架/搭桥术后患者需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治疗至少1年; 每日剂量通常为75-100mg,随意停药会使血栓风险飙升3倍以上。
2. 高危动脉粥样硬化人群:需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服用
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10%且经医生评估获益大于风险者,可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需综合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结合颈动脉超声(斑块厚度≥2mm)或冠脉钙化评分(CAC≥100)等检查结果。
比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或蛋白尿; 高血压患者伴左心室肥厚或慢性肾病;低密度脂蛋白 (LDL-C)>4.9mmol/L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
二、这三类人群需远离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副作用,以下人群盲目用药相当于“刀尖舔血”:
1. 健康人群:预防不成反致出血
一项覆盖1.2万人的国际研究显示,无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虽使心梗风险降低11%,却导致严重出血风险增加43%。
美国FDA明确反对将阿司匹林用于普通人群的一级预防。健康人更应通过控制血压(<130/80mmHg)、戒烟、运动(每周150分钟)等措施降低风险。
2. 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
阿司匹林不仅抑制血小板,还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减少保护性前列腺素分泌,导致胃酸侵蚀组织。
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病史者,必须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尽量避免与布洛芬、糖皮质激素联用。
3. 低血压、贫血患者
低血压患者本身脑灌注不足,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诱发晕厥; 贫血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出血风险进一步加剧组织缺氧。此类人群需优先纠正原发病(如补充铁剂、治疗营养不良),必要时改用更安全的抗凝策略。
结语
阿司匹林如同一把双刃剑,用对了可救命,用错了则伤人。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也需要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有无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