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振东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周振东 1936年1月生于北京顺义区南彩镇坞里村;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法文系,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4年到瑞士日内瓦大学进修法语;在中国驻瑞士(1964-1967年)、法国(1973-1980年)、卢森堡(1983-1986年)、乍得(1988-1992年)大使馆工作,先后任二等秘书、参赞(代办)、大使等职;在外交部西欧司和非洲司工作时,历任副处长、参赞、大使等;1987-1988年,率领中央六部委讲师团到湖北省执教,任讲师团团长;退休后,曾应聘担任一些市、公司的顾问。
1
夏尔·戴高乐将军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将军的名字是和法国,和抗战领袖联系在一起的。
夏尔·戴高乐将军戎装(图源:网络)
夏尔·戴高乐任总统时 (图源:网络)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出生在法国里尔市。他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1940年晋升为准将,任雷诺政府国防部次长。贝当政府投降德国的次日,戴高乐举家迁往英国,并在伦敦发表著名的“6·18”演说,号召法国人民抗击德国侵略者。
二战胜利后,戴高乐为临时政府总理。但议会里政党纷争,使他无法实现治理国家的宏伟抱负,遂于1946年1月辞职,回到科隆贝双教堂家中,过起隐居生活,并完成历史巨著《战争回忆录》。
1958年的法国危机四伏,总统科蒂请戴高乐出山组阁。6月1日,戴高乐临危受命,挽救了危局。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第五共和国。他力排众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在“法兰西帝国”推行非殖民化政策。他在保持政局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复兴战后的法兰西。他力争法国的大国地位,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毅然退出北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1969年4月,戴高乐总统因公民投票被否决而辞职,退隐“小林园” (La Boiserie)。
2
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
1963年3月13日,戴高乐将军与阿兰-佩雷菲特部长在一次私人谈话中说,“我们仅仅因为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政治体制让美国人不高兴就不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当年10月,戴高乐将军派法国前总理富尔作为他的特使,携带他的亲笔信访华。10年后,富尔在与我们夫妇一起吃饭时,不无自豪地提起这段为中法建交起着重要作用的往事。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时发表仅两句话的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次日,中国外交部根据同法方商定好的既定步骤,发表声明,说明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决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做出的。重申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戴高乐将军履行了谈判中达成的三项默契,使“驱蒋”问题顺利解决。[注]
注:与中国谈判建交时,据富尔讲,戴高乐将军顾忌他在二战期间曾同蒋介石有联系,不愿突然主动切断关系,不愿公开承认错误、丢面子。这曾成为建交时的主要障碍。但他权衡利弊,顾全大局,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决断。
中法建交给美国敌视中国政策当头棒喝,也是法国对抗美国、争取大国地位的重大步骤,挫败了超级大国合伙垄断世界的图谋,在世界上掀起轩然大波:美国不高兴,台湾惊慌,西方国家震动,亚非拉地区友好国家普遍欢迎,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低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大国的领导人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唯有戴高乐总统,我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
3
历史的遗憾
1970年,我在外交部西欧司主管法国事务。当时,中法双方正在探讨、安排夏尔·戴高乐将军访华事宜。11月9日,我在司里值夜班,突然传来噩耗:戴高乐将军逝世!
毛主席发出唁电,称戴高乐将军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我驻法大使黄镇专程前往科伦贝双教堂,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巨型花圈安放在将军的墓前。中国为其降半旗。给予一位西方领导人如此高规格的吊唁,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
1944年8月26日,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夏尔·戴高乐走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图源:网络)
二战期间,戴高乐将军和毛泽东主席都为捍卫各自国家的尊严和反对法西斯的侵略而领导人民开展斗争。60年代,两位伟人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精神,顶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对戴高乐将军和毛主席没能举行历史性的会晤,法国朋友和我们一样,深感遗憾。80年代,我在卢森堡使馆任代办时,戴高乐将军的侄女德高比小姐任法国驻卢森堡大使。在交谈中谈到戴高乐将军,我说:“很遗憾, 戴高乐将军没能实现他的访华愿望,没能同毛泽东主席举行历史性的会晤。”
德高比小姐回忆说:“是的,1970年我到中国赴任前,曾到科隆贝双教堂戴高乐将军的住所看望他。将军向我谈到了马纳克大使向他提出的建议[注],并问及关于中国的人和事:长征、人民的日常生活、毛泽东主席本人的情况等。我的印象是:将军很想去中国,虽然那时他忙于写回忆录,但访华的事情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将军的脑海中。可惜他突然逝世,没能实现他同毛主席会晤的愿望,的确是历史的一大憾事。”
注:指马纳克大使建议戴高乐将军访华。
马纳克在回忆录中说:1970年3月2日,我致函戴高乐将军:“……中国人总是怀着敬意谈到您。一天,当我同周恩来先生说我收到您的一封短信时,他停住了脚步,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我说:‘我们对戴高乐将军满怀崇敬之情,你能将此替我转告他吗?’在巴黎,中国大使告诉我,去年11月,他曾三次探求拜访您的可能性……将军,对法国来说有一件大事要做,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一件既对于未来影响重大,又是一件保持我国威望的大事——它会使我国从现在起直至数十年,处于历史的中心地位。这又是一件与您相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在当今世界上,只有您能够自由地、明智地和独立自主地完成:这就是来中国。现代世界史将因此而完满。将军,这就是我犹豫很长时间,最终我还是决定对您说的。”
4
“小林园”的开放
夏尔·戴高乐将军逝世9年后,法国报界传出一条消息:戴高乐之子、海军上将菲利普·戴高乐(Philippe DE GAULLE)因无力支付其父在科隆贝双教堂的故居——小林园的维护费用而准备将房子卖掉。为避免落入他人之手,戴高乐研究院决定将其修缮整理后,于1979年11月9日,即戴高乐逝世9周年纪念日向公众开放,以参观收入弥补开支。戴高乐生前未料到他的“小林园”会因此开放,不管怎样,这使我们有了瞻仰将军故居的机会。
5
伟人的墓
一路天气晴朗,汽车进入上马恩省后,陡然风雨大作,只见在高高的山岗上,巨大的洛林十字(或称洛林双十字,自由法国和法国抵抗运动的标志)在霭霭云雨中巍然屹立,耳边回响起将军在1940年6月18日响彻风雨飘摇的法国大地的历史性号召:
“
我,戴高乐将军,向……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军火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不管你们在哪里,请同我联合起来。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烽火不应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我们的祖国正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中,让我们为拯救她而斗争!
法兰西万岁!
”
使馆的同志们在巨大的洛林双十字前合影(遗憾,洛林十字不完整)。
作者夫妇在洛林双十字前的合影。
科隆贝双教堂是个僻静的小村镇。进村后,我们来到一片墓地,听说戴高乐将军就葬在那里。我们径直向一座较为壮观的墓碑走去,一看不是。
作者夫妇在戴高乐将军墓前。
使馆人员瞻仰戴高乐将军墓。
而在附近,在一方白色大理石上,立着一个十字架和一簇彩花,要不是墓碑上刻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我们难以相信,当代的一位伟人就在这里安息,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雪来,纷纷扬扬的雪花宛如一曲无声的赞美诗,飘落在洁白的大理石上,飘落到宁静的“小林园”里。
6
伟人的“小林园”
戴高乐将军的小林园。(图源:法国资料)
这座小小的庄园,是戴高乐在1934年购置的,和它主人一样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并伴随它的主人度过在野期间的孤独岁月。
我们沿着林间小道,来到一栋爬满藤萝的两层楼前。楼上是卧室,谢绝参观。楼下有不大的客厅、餐厅、书房。
房角是将军每天度过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室,很紧凑,陈设也很简朴,却是将军战斗生涯的见证。
客厅左墙挂着几张祖先的肖像,右边是一幅表现坚贞不屈的自由法兰西抵抗战士的油画。
餐厅里饰有一些象征性的钥匙,是几座大城市馈赠的,还有来自将军故乡——里尔的钢塑公鸡和诞生地“公主街”的路牌。戴高乐在这里和家人、朋友们共进便餐,并仔细倾听他们的议论。
书房壁炉上安放着一尊青铜雕像:一个人艰难地将一艘遇难船只拖上岸,这不是将军拯救法国于危难的象征吗?办公桌上,献给将军的一个青铜雕刻上写着“苦难祖国的灵魂”。书架上陈列着一组矿灯,墙上悬挂着一些外国政治家赠送的照片,其中还有蒋介石的像。戴高乐经常在书房接待友人,畅谈国内外大事,但自1969年下台后,他拒绝接见任何政界要人。
1970年11月9日,也正是在书房,戴高乐将军猝然去世。据说他是在低头系鞋带时倒下的。他的遗愿是:“法国和其他国家的人们,如果愿意,可陪伴我到墓地。”但他明确指出:在葬礼上,“不要总统、部长、议会执行局、宪法委员会成员”。
工作室门外墙上,将军的照片凝视着远方,仿佛他仍在这里沉思着,决定着,并写着他未完的巨著——回忆录。
驻法使馆工作人员以及作者夫妇在小楼前拍照留念。
从小楼里出来,天又转晴。蓝天、煦阳、绿林、青草,给人以清新之感,楼外花园是将军天天散步和思索的地方,大家都抢着在小楼前留影。
一座多么普通的法国民宅呵!我们去过的法国人家有许多都比它宽敞华贵得多。就是这样一栋小楼,在将军逝世后还发生了维修困难,可见曾任法国总统达11年之久的戴高乐并未留下什么可观的遗产。但是,他留下的这个“小林园”,以同它主人一样朴实的风格迎接着客人,给参观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夏尔·戴高乐将军与世长辞了。但是,这位“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的战斗精神永存。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戴高乐将军不仅永远活在法国人民心中,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他和毛泽东主席在1964年开创的中、法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正由两国的领导和人民继续书写着。
注:《瞻仰戴高乐故居——“小林园”》一文曾于1982年12月登北京晚报。
-未完待续 -
出处 | 《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本书出版于2011年)
图文 | 周振东 柯忆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