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题材,唐诗宋词涵盖了这世间所有一切的内容。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被他们的光芒给盖住了,但偶尔也有精彩之作。

我们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学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都很精彩,今天我们又带了另外一首,元代诗人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元代〕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古诗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内容非常广,甚至无论是天气还是气候,在诗词当中都能够找到有所对应的作品。
这些作品跨越千年到今天依然可以打动人心。

徐再思的这篇作品,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是却凭借着不写一个雨字,但是却字字都在写雨的内涵,到今天可以打动我们的内心。
诗词的一开始诗人勾勒了一个画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初醒,五味杂陈。
他用了很多个数字,表明这是在深夜,也显现出诗人内心的那种孤苦无依。
夜雨一听就蕴含着一种苦涩的意味,在这首小小的元曲当中也能看得出来。
我们学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这里诗人用了梧桐树叶,再加上秋雨,更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愁苦之情。
梧桐本身就是愁苦的象征,更不用说这里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了。
在写夜雨的诗词当中,除了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外,就属这种梧桐叶芭蕉叶雨声的滴滴答答最动人了。

这种声音,就让人感受到一种绵延不绝的愁苦,就像是一串伤感的音符,飘在现实世界,也飘在我们的人心当中。
落灯花棋未收,诗人在外已经漂泊很久了。
最后那14个字点出了诗人内心愁苦的原因,10多年在外漂泊却一事无成,10多年在外漂泊,也没能在家奉养双亲。
这种愁啊,都是人到中年那种内心最不能说清楚的苦涩。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这14个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