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对中国发起了全面贸易战,并且这次贸易战的烈度比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要大得多。
特朗普首届任期对中国开启贸易战,只是对部分中国产品征收关税,而这一次却直接把对华产品总关税提高到了惊人的145%。
已经有经济专家分析称在如此高昂的关税下,中美贸易几乎已经没有继续维持可能了。
可是中国在面对美国的经济胁迫时,却仍然态度强硬,这反而迫使特朗普开始给自己找台阶。
在面对美国的经济攻势时,中国展现出的的态度就是绝不妥协,这一点从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以后发生的事情上就能够看出。
特朗普在刚就职的两个月时间内,就先后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加了两次关税,每次的税率都是10%。
而当时中国也针对性的发起了一些反制,比如说将美国的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关税也进行了提高。
到了4月初美国政府拿出了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恐吓。
而在对等关税清单表中,美国要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达到了34%。
但中国仍未像美国预料中的那样妥协,中国也第一时间宣布也要对美国产品征收34%的额外关税。
再往后美国就几乎失控了,比如特朗普公开威胁要把对华关税再增长50%,最后美国关税一路增长到了现在的145%。
而中国则也把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增加到了125%,再加上之前两次中国对美国不合理关税的针对性反制,可以说当前中美对对方征收的关税仍然是平等的。
可是在这场关税战中美国的损失只会比中国更大,这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就非常的不平衡。
美国出口给中国的其实就是各种农业产品,能源产品等等,但这些产品的替代性比较大。
比如说澳大利亚可以大量的出口天然气,中东各国可以出口石油,而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则可以大量的出口大豆。
所以中国完全可以与这些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减少对美国能源和农业产品的依赖。
但中国出口给美国的却是包括电子产品在各种基础制造业消费品,并且其他国家的这些工业制品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没办法和中国货相提并论。
这就使得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中国这边没受太大的影响。
反而是美国国内反对声音一片,美国的商业巨头,著名政客,经济学家,甚至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在反对政府。
美国媒体此前还公布过统计数据,自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美国全国已爆发了上千场游行示威活动,参加示威的人数超过50万。
所以中国软硬不吃的态度和美国国内的反对,确实让特朗普吃尽了苦头。
中国的强硬态度,让特朗普试图胁迫中国主动过让经济利益的战略图谋失败了,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特朗普态度有所松动。
他已在公开场合声称希望可以和中国达成协定,并且美国政府也已经决定部分修改对等关税策略,将各种电子产品剔除关税。
而电子产品恰好就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门类,所以说特朗普已经相当于放弃了对中国加征全面的对等关税。
不过我们要看到的是,目前美国在对华问题上的态度仍然非常高调。
而且在对等关税的问题上,美国政府也曾发出警告。
如果那些得到了暂时关系豁免的国家不在未来几十天的时间内和美国达成一致,得到美国的谅解,美国仍有可能会重启对他们的关含税。
也就是说特朗普仍然希望可以通过经济恐吓,为美国争取到利益。
比如说服各国主动大量购买美债,帮助美国化解债务危机。然后将各国的部分制造业产业迁移到美国,帮助美国重建制造业,降低工业成本等等。
所以我们仍然要对来自于美国的经济攻势充分准备,不能因为美国有局部示好就放松警惕。
不过我们倒也没有必要太过担心美国的经济战措施首先,从外貌层面上来讲中国已经用了6、7年的时间改变了自身贸易结构。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当时对美贸易占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20%左右。
而在之后几年的时间内中国开始加强与其他各个国家和经济实体的合作,成功将对美贸易额的占比下降到了现在的不到15%。
然后从经济结构上讲,中国已经成功从原先的外贸导向型经济,转化为了以内部消费为主的经济模式。
并且我国官方还出台了各种促进消费的针对性政策,就比如说以旧换新政策,再比如说要构建统一的全国大市场等等。
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渐落地,中国内部消费的基本盘只会变得越来越大,到时候我们面对这国的美济攻击时也就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也希望美国可以在对华,以及对各国的关税问题上改变态度。
美国应该清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他们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也和全球化有关。
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的商品,可以自由的售卖到世界各地。
而美国也可以不断的购买到来自于各国的廉价制造业消费品,这也是美国在去工业化以后,仍然能够给自己的国民提供较高生活水平的根本原因。
美国会在对华态度上有所软化,甚至想要和中国达成一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反制打到了美国的痛处。
也让美国明白了继续和中国打贸易战,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但是未来中美关系到底会如何发展,目前仍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我们要看到的是美国对中国整体还是持有对抗态度的,所以我们也得为中美之间,随时可能会升级的贸易战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