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透析后为何“招惹”糖尿病?本文助你远离“甜蜜”陷阱!

桓玠阅览养护 2025-02-19 17:51:0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人的身体,就像一座精密运转的工厂,肾脏是清洁工,负责过滤废物,保持内部环境稳定。但是,当肾脏“辞职不干”时,透析机就得上岗,替代肾脏完成这项工作。

然而,很多肾友在透析过程中,竟然不知不觉“迎来”了糖尿病,这就好比工厂换了个新清洁工,结果不仅没把垃圾处理干净,还顺手把仓库里的糖撒了一地。

这到底是咋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肾友透析之后为何容易“招惹”糖尿病,以及该如何避免掉进这个“甜蜜陷阱”。

王叔,今年56岁,三年前因慢性肾病进入透析阶段。当时除了肾脏有问题,血糖还算正常,医生也一再叮嘱他要注意饮食,避免额外的代谢负担。

他觉得自己吃得不多,平时还挺注意,结果上个月复查,空腹血糖飙到了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妥妥的糖尿病。王叔一脸疑惑:“我明明没怎么吃甜的,咋还得了糖尿病?”

透析后,糖尿病为何找上门?

1. 透析液里的“隐形糖分”

很多人不知道,透析液里其实含有葡萄糖。腹膜透析的患者尤其明显,因为腹膜透析液的渗透压需要糖来维持,这些糖不仅会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还会被身体吸收。长期下来,相当于每天都在喝“糖水”,血糖自然步步高升。

血液透析的患者虽然透析液里糖含量较低,但长期透析会影响胰岛素的代谢,使得血糖调控变得混乱,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 胰岛素抵抗悄悄加剧

肾脏本来就参与胰岛素的代谢和清除,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出来后会在肾脏的作用下被合理利用。

然而,透析患者的肾功能衰退,胰岛素代谢的平衡被彻底打破,胰岛素一会儿不够用,一会儿又堆积过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久而久之,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随之而来。

3. 营养不均衡,饮食难控

很多肾友在透析后,会出现营养不良、蛋白质流失等问题,于是医生会建议补充蛋白质、适量增加热量摄入。

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人控制不好,比如主食吃得太多,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是为了补充能量吃了过多高热量食物,最终导致血糖飙升。

4. 透析本身增加慢性炎症

长期透析会让身体处于低度炎症状态,而慢性炎症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炎症会让胰岛素的作用大打折扣,细胞不再“听从”胰岛素的指挥,血糖调节变得困难。这种情况就像是工厂里的工人罢工了,糖分堆积在血液里,最终酿成糖尿病。

如何远离“甜蜜陷阱”?

1. 盯紧血糖,定期监测

透析患者每月至少要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发现血糖异常要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别等到血糖高得离谱才后悔莫及。

2. 饮食调整,糖分摄入要精打细算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吃过多精制糖和高升糖指数(GI)的食物,比如白米饭、白面包、含糖饮料等。

可以适量吃些低GI的食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同时,要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脂肪,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减少血糖波动。

3. 适量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透析患者虽然体力受限,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运动。适量的低强度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简单的拉伸运动,都能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更稳定。当然,运动前要先跟医生沟通,避免过度劳累。

4. 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

如果是腹膜透析患者,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透析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减少糖分吸收。而血液透析患者,则要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关注透析过程中营养的补充,避免因营养不良而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

5.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助推器”,透析患者如果体重过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减重,减少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透析让肾友的生命得以延续,但如果在过程中忽视了糖尿病的风险,那就像是刚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又掉进了另一个更麻烦的坑。血糖管理,是透析患者必须时刻警惕的问题。

只有科学管理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合理运动,才能避免糖尿病的侵袭,让透析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健康,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管出来的。与其等血糖失控后再去补救,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守住健康的每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国家卫健委《中国慢性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肾病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