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三宝,苏州园林,苏州评弹,苏州眉毛。
眉毛对身体而言,极轻微,轻微到可以忽略。可是,不可忽略,不能忽略。眉毛是五官的次要地带,但眉毛是人的精神气,没了眉毛,怎么看都会不顺眼,怎么看也是一种丑。眉毛是精神所在,也是扮相的必须。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所谓怒眉竖起胆从横生,只是作家描写时的夸张。其实眉毛就是眉毛,眉毛静静地喜怒无争地伴随着你我。
苏州眉毛的出处,源自文学山房的第三代传人江澄波。他说,文学山房书店,对于苏州,就象是城市的眉毛。
文学山房,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就仿佛一曲韵味的苏州评弹,满满的地方情韵,满满的历史故事。文学山房,苏州钮家巷,青石板的路,店面有一棵白玉兰树,几只麻雀蹦上窜下,彰显了僻街窄巷的自然味的生机。一块门牌横在屋檐下,降红的底牌上书七个黄字:文学山房旧书店。这字儿可有来由,是曾经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题。
普通地段的民家小店,还会这身价的店牌?莫看店小,才二十平方的场所,高高的书柜架立,就好象井壁,让书店俨然一口古井,座落在时光的深处。店虽小名气却海大。国学顶级泰斗章太炎曾来书店淘宝,教育界元老叶圣陶来书店拾贝,大作家郑振铎来书店搜集古籍之幽香,还有大作家阿英,还有……好多好多的文化名流踏进这小店。
虽是民间小店,却仿佛有着国字号的气场。先后为国内的图书馆、博物馆提供了古籍,如毛抄本《梅花衲》、《剪绡集》等均卷被保存在国家图书馆。《东莱吕太史文集》宋嘉泰四年(1204年)刊本存在苏州博物馆。弹拨指头算算,八百年前的版本,稀罕得令人咂舌!藏古籍的都知道,宋纸贵比金。
小店宝多,仿佛随意一瞥,处处都有惊鸿之处。小店成功的秘诀,就两字,坚守。坚守在世风日下,坚守在流年沧桑,坚守在遍地狼烟的苦难。
苏州护龙街(古名)今叫人民路,是研究古文化一定要探究的风水宝地。最鼎盛当数明朝,竟然密集着七十余家书店。文脉的强劲显示了苏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得多少文墨书香之家,多少埋头啃书的书虫,才能供奉得起七十余家的书商。到清朝就呈现了衰期,店家减了一半。书店是社会的眉毛,书店也是社会的晴雨表。由文化折射到社会,那言之凿凿的大清盛世其实只是二月河等人的妄谈。民国期间军阀连年混战,又关闭了十余书店。最惨淡的要数日寇铁蹄践踏期,坚持古籍业务的,仅剩唯一的一家:文学山房。许多书店的店藏之宝被流转到了文学山房,成就了一家独大。
贵在坚守,也难在坚守!
文学山房的坚守,至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苏州古文书店,划上了句号。
2001年,75岁
的江澄波再次亮出了私营书店的旗号,延续了文学山房的百年孤独。
江澄波,文学山房的第三代。这里有必要一一介绍江家了。偌是苏州评弹,这会儿定是柔柔的轻音,弹奏出悠远的韵味。江家的人脉,似一口好深好深的古井,清冽的井水是岁月沁出的智慧泉。江杏溪,江静澜,江澄波,三代人共水亲水。一脉相承,一水串流。每一名字都具诗意的美,一线流下来看到的儒性的流程,三代人的名字如此雅致,无疑是谱系的美谈!
挖井人的是江杏溪,他曾是别家书店的学徒,店员,熟知门道后自立门户开店。时间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也就是说,文学山房的店门,承受过两次跨世纪的佛光,这种福分对商家,算是莫大的荣幸。
其子江静澜(第二代),承业文学山房,时逢军阀混战,更加之日寇的血腥来犯,乱世狼烟,生存艰难。江静澜却稳身在乱世,光大了前辈的家业,不仅是小店的自稳,而且广为收集倒闭的同行的众多好书,海内珍本也时有搜集。章太炎、叶圣陶、郑振铎等文化名人都是寻孤本独宝而来。
第三代江澄波,6岁起进自家书店打杂助勤,也兼学古文,开始与古籍的交往。私店合营后,在苏州古文书店里,依然是与古籍打交道。退休后75岁再开古书店,依旧是继续了古籍之缘。
三个孙子读书,费用巨大,缓解经济困境是再开书店的直接动力。江澄波是中国著名的古籍版本学家,没别的能耐搞活经济,只此独门绝技。这绝技也是汲取了祖传的经历、经验和智慧。祖传的智慧在此。江杏溪编著,全套册价格不扉,4600元至7000不等。《文学山房丛书》,共印四集28种168卷。该书出版之后,曾经风行海内外,成为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活字聚珍版的旷世绝响。
继祖父江杏溪,江澄波也编著了全套的《吴门贩书丛谈》;还著有《江苏活字印书》《古刻名抄经眼录》。看似受众面狭窄的书本,其实拥有相当多的拥趸。《古刻名抄经眼录》已售罄,正在加印中。
江澄波在这条古行僧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了。孙子们早已大学毕业,初心的动力已经不再,然而他与古籍的缘已是深不可解。勤奋异常,痴心无悔。一年中只休息两天,正月初一初二,其余的时间天天来店。带一把米,喂一喂白兰树上的麻雀,然后就进店忙自己的。九十又七,与古籍交往九十一年,这种超长的情谊足足惊叹世人。
还在少年时,他就能熟练地背确四库全书的版本目录,店里每收进一套古籍,都要经他修补,编号,再才按他的序列归置到书架。
静下来后,贴着玻璃门有一把椅子,那是他的专座,看看路人,看看那棵白玉兰,还有那些已成故交的活蹦活跳的麻崔。然后回归到古井里的静谧。中国版本的百年孤独,注定了侘寂的禅意。
坚守,九十七岁的老人在坚守。
岁月流年,互联网的时代,青灯黄卷已是久远久远的陈迹,然而他的心间,依然有着祖父江杏溪的容颜,依然感受到文学山房丛书的版本的牵引,依然有着父亲江静澜的乱世中的镇定。江澄波身上的血液里,永远掺和着先辈人的镇定和智慧,永远感受着先辈人的润泽,从而也有了永远的动力。青灯黄卷,永远不醒的梦。九十又七了,他还在苦行僧似的坚持着文化人的使命,还在编著新作。
七十多岁的儿子在为他念待定的书稿,他在凭着听力和记忆决定书稿的取向。
书山有路勤为径,他的这份勤,许是一种独特的施展,平稳中彰显了一个年迈者的品格的高尚。
执着是一架梯,人的品味就在梯上升华。
执着是投影仪,身形身影在投射中放大。
九十又七呀,心性里依然是春光韶华。如果眉毛也可纳入审美,那么我会说白眉最美。白眉是生命的极致,晶莹剔透根根须须皆是亮。
巜古刻名抄经眼录》已售罄,他就明白了社会需要什么,人们想看到什么,他还要为社会奉献什么。百年孤独,江澄波不孤独。青灯黄卷里,有江家古井的智慧,更有华夏民族的智慧。他在拼尽余热,尽可能多的挖掘古文化。
一位老者,几架旧书、白玉兰树,还有麻雀,狭小的空间、一块招牌,石板路的钮家巷,苏州的市容之眉。
因其绝无仅有,在中国,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亮丽的城市眉毛。
——————————
作 者 简 介:周西忠,笔名:西中,网名:舟戈。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