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主要投资银行纷纷下调对韩国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这不仅表明市场对韩国经济复苏的信心不足,也反映出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对韩国经济造成更大压力。在高汇率、高油价、高贸易冲突风险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韩国经济放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通胀压力的持续上升,使韩国经济走势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主要投资银行已连续数月下调对韩国的经济增长预测。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机构均下调了韩国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值,整体增速已降至1.6%左右,甚至低于韩国政府1.8%的预期。这一趋势不仅显示出国际金融机构对韩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担忧,也反映出韩国内部经济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在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韩国作为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其外部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
影响韩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市场信心受到影响。近期的紧急状态使投资者对韩国未来政策方向感到不安,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也进一步削弱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其次,全球贸易冲突加剧,尤其是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的实施,使韩国出口面临更大挑战。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高,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再次,国内消费疲软也是导致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居民收入增长受限,消费需求疲软,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市场活力。
韩国经济增长前景疲软的同时,其通胀压力却在上升。各大投资银行预测,2025年韩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增率将进一步上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韩国CPI同比增长2.2%,达到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即使经济增速放缓,韩国居民的生活成本依然在上升。高油价、韩元贬值以及供应链成本上升是推高通胀的主要原因,而这一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加剧国内需求低迷的状况。
除了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上升外,韩国出口和财政状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2025年1月,韩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0.3%,结束了此前连续15个月的正增长趋势。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出口的下降无疑对韩国整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财政收入预期也面临调整。政府原计划通过企业税收增长来支撑财政收入,但经济下行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从而影响税收收入,使财政政策的执行难度进一步加大。
从整体趋势来看,韩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将持续低迷。经济学界普遍预测,2025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1.6%左右,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预测值。如果全球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韩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跌破1.5%。部分投资银行甚至将韩国的增长率下调至1.3%至1.5%之间,这意味着,韩国经济可能进入长期低增长阶段,甚至面临滞胀风险。
面对当前的经济挑战,韩国政府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市场普遍认为,如果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持续,韩元兑美元汇率可能突破1500大关,从而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政治不确定性,并推动产业改革和财政政策调节,韩国经济仍有可能在下半年迎来一定程度的复苏。在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优化劳动市场,提高就业率。此外,合理调整企业税收政策,降低法人税和资本利得税,以刺激投资和企业增长,也可能成为促进经济复苏的有效手段。同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以支持经济增长,也可能成为政府应对经济放缓的重要工具。
韩国经济正处于内外部双重挑战之下,未来政策的有效性将决定其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在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通胀风险,是韩国政府和市场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经济日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