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媒近日报道,2025年初,德国的失业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2025年1月德国失业人数增加1.1万人,达到288万人,虽低于分析师此前预测的1.4万人增幅,但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失业率升至6.2%,为4年多来的最高水平。
德国失业率的上升反映出德国经济的深度疲软状态。德国经济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明显的下滑,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经价格调整后,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实际下降0.2%,连续第二年负增长。
从出口数据来看,德国经济传统上依赖强劲的出口,特别是汽车制造和机械工程等行业。然而,近年来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叠加高能源价格以及供应链中断等因素,使得德国的出口能力受到严重打击。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降至1%,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德国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德国的汽车行业,受到电动化转型的压力以及全球市场对传统燃油车需求下降的影响,销售额大幅下滑。
从能源价格来看,欧洲能源市场的波动,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对依赖能源密集型工业的德国经济造成了双重打击: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的电力价格同比上涨了近30%,这不仅影响了制造业的成本,还导致物价上涨,进一步抑制了消费。
从制造业现状来看,德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支柱,但近年来面临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同时,德国国内对数字化转型的迟缓响应也使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德国的中小企业虽然在创新和质量上享有盛誉,但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许多企业在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相对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德国失业率的上升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季节性因素。通常来说,每年1月由于一些临时工作结束,以及气候条件限制某些行业的活动,加上建筑业、旅游业等季节性强的行业会选择在冬季裁员等原因,失业率会随之小幅上升。然而,德国2025年1月的失业率升至4年多来的最高水平,这不仅是季节性因素影响,也反映出德国经济基本面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是结构性因素。德国的就业市场面临结构性问题,传统产业,如汽车、钢铁等行业在向绿色和数字化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部分工人发现其技能不再适用,导致结构性失业。此外,教育与就业的错配现象不断加剧,许多青年人虽受过高等教育,但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导致失业率有所上升。
三是受经济政策影响。现任德国政府经常就财政政策进行争论,特别是关于是否应该放松所谓的“债务刹车”以刺激经济,导致了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德国的财政政策一直以严格控制债务为主,但经济低迷之际,这种政策可能限制了政府通过扩大开支来刺激经济复苏的能力。
2月23日,德国将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随着大选日期临近,失业率的状况无疑将成为各党派竞选的核心议题。选民将通过选票表达对经济政策的期望,而新政府将需要在保持德国经济稳定性与推动必要改革之间找到平衡,以应对当前的就业挑战。
一方面,失业率上升特别是当失业影响到普通家庭时,选民的情绪往往会受到影响,会增加对现任政府的不满。失业率上升可能促使选民寻求经济政策上的改变,支持那些提出更激进经济刺激计划的党派。
另一方面,各政党在竞选中都针对失业和经济疲软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联盟党提出降低企业税率,以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推动更加灵活的劳动市场政策,如放宽工作时间和合同形式,同时支持企业在数字化和自动化方面的投资。社民党则主张增加公共投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住房方面,以及提高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加强失业者生活保障,支持增加最低工资,以确保工资水平跟上生活成本。绿党支持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强调环境和气候教育,培养新一代适应绿色经济的劳动力,主张通过投资气候友好型技术来刺激经济增长。
未来,德国需要在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才能扭转失业率上升的趋势。同时,政策制定者必须意识到,解决失业问题不只是通过短期的经济刺激措施,更需长远的战略规划,包括教育改革、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更积极的经济外交等。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对德国来说,也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一次机遇。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希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