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韵:探寻中国现存十大古老奇树

风言风说事 2025-01-10 15:12:55
古树:岁月的守望者

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版图上,古树宛如一位位沉默而坚毅的时光守望者,它们不仅仅是植物,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文化的承载者。每一道深刻的年轮,都镌刻着朝代的更迭、人间的悲欢;每一片摇曳的枝叶,都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岁月的沧桑。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野,这些古树穿越千年风雨,静静伫立,见证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辉煌与沧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十棵古树,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轩辕柏:华夏文明的 “活化石”

位居榜首的,是那棵扎根于陕西黄陵轩辕庙的轩辕柏,它宛如一位威严的历史巨人,静静守护着华夏文明的源头。相传,这棵参天巨柏乃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树龄逾 5000 年,是当之无愧的 “中华第一树”。其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树皮如岁月镌刻的史书,写满沧桑;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似在诉说着黄帝时代的辉煌与传奇。1982 年,英国林学专家惊叹于它的古老与壮美,赞誉其为 “世界柏树之父”。历经无数风雨、朝代更迭,轩辕柏始终屹立不倒,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仰与追思,吸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纷至沓来,瞻仰这棵凝聚着民族之魂的神树。

二将军柏:嵩阳书院的 “绿巨人”

在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两棵 “将军柏” 声名远扬,其中 “二将军柏” 更是传奇。树高 18.2 米,胸围 13 米,冠幅东西 15 米、南北 13 米,树龄至少 4500 年,为原始森林遗物,有 “中华第一柏” 之称。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山,见此柏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惊叹封其为 “大将军”,可没走多远又见一棵更雄伟的柏树,却因 “金口玉言” 难改,只好封其为 “二将军”。这随性一封,造就千古趣谈。“二将军柏” 树干下部已糟朽洞穿,南北相通能容五六人,树干顶端天然形成一尊面向东方的观音像,栩栩如生;两根庞然大枝弯曲如翼、左右伸张,形如雄鹰展翅欲飞。虽历经无数风雨,树皮斑驳、躯干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无数人前来瞻仰,感受岁月沧桑与历史韵味。

山东莒县定林寺古树:银杏界的 “老寿星”

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内,静卧着一棵被尊称为 “天下银杏第一树” 的古老银杏树,其树龄逾 3500 年,是银杏家族当之无愧的 “老寿星”。它扎根于华夏大地,历经无数风雨,见证了朝代的更迭、人间的悲欢离合。

相传,春秋时期,鲁莒两国曾在这棵树下会盟,彼时的它已然枝繁叶茂,默默见证着历史的重要时刻,成为人类和平的无声见证者。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它始终矗立于此,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这棵银杏树高 26.7 米,主干高 2.5 米,冠幅 26 米 ×34 米,胸围 15.83 米(胸径 5 米),遮阴面积达 900 多平方米。其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远观形如山丘,冠似华盖,龙盘虎踞,气势磅礴,民间形象地称其为 “七搂八拃一媳妇”。夏日里,它绿荫如盖,为大地洒下一片清凉;金秋时,满树金黄,扇形的叶片如串串金色风铃挂满树梢,风过处,叶片簌簌作响,似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又仿若为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绒毯,美得令人心醉。

章台古梅:傲雪凌霜的 “花中君子”

在湖北荆州的章华寺内,静静伫立着一棵被尊称为 “章台古梅” 的腊梅树,其树龄约 2500 年,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梅树,享有 “中华第一梅”“天下第一古梅” 的美誉。相传,这里曾是楚灵王与妃子们游乐的后花园,园内梅林繁茂,占地四十余亩,然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最终仅这一棵古梅留存至今,且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明人孔来在《江陵志余・古迹》中记载,此梅为楚灵王筑章华台时亲手所植。清人严以立在《章台梅赋》中云:“楚国遗梅,章台故阡”,足见其历史渊源之深厚。古梅主干嶙峋,枝丫曲折,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虽历经无数风雨侵袭,却依然顽强生长,每年腊月,寒意料峭之际,满树腊梅傲雪绽放,金黄剔透的花瓣如蜜蜡雕琢而成,馥郁香气飘散百米,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沉醉其间,感受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也不禁让人想起清人李葆元《章台古梅》中的诗句:“香凝白雪争千载,影瘐江南剩一枝。” 它宛如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承载着楚国的历史记忆,傲立世间,成为人们心中高洁品质的象征。

世界柏树王:西藏高原的 “神树”

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巴吉村,有一片神奇的古柏林,其中一棵被誉为 “世界柏树王” 的巨柏傲然挺立,树高 57 米,胸径 5.8 米,树龄超过 3200 年,是已知树龄最长的巨柏之一。它扎根于海拔 3040 米的高原,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的沿江河谷地带,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巨柏的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西藏仅有这一处大面积的巨柏纯林,约 1000 棵巨柏平均树高 44 米,平均直径 1.5 米,而世界柏树王树冠投影占地面积超过一亩,需 12 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

作为西藏特有的树种,林芝巨柏又叫雅鲁藏布柏木,藏语称 “拉辛秀巴”,意为 “神树”。其从根部向上主干分为三根枝干,直冲云霄,枝繁叶茂,极具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在藏族群众心中,世界柏树王园林是圣地,传说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保的生命树就是巨柏,因而每棵巨柏都缠挂着五彩风马旗,园林中玛尼堆随处可见,尽显巨柏在当地文化中的尊崇地位。

1982 年,西藏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自治区级柏树林保护区;2001 年,在广东省援藏工作队支持下,投资建设 “世界柏树王园林” 并对外开放。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这棵世界柏树王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承载生态、科研与文化意义的 “活文物”,它是研究高原植物生长的珍贵样本,也是探索藏族文化的关键窗口,见证着西藏的发展,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阿里山神木:宝岛台湾的 “绿色地标”

在台湾嘉义的阿里山,曾有一棵闻名遐迩的阿里山神木,虽其已倒下,但其往昔风姿依旧深深烙印在人们心间。这棵神木为红桧树种,树高约 52 米,树围达 23 米,需十几人方能合抱,其树龄约 2300 年,大概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而也被称作 “周公桧”,曾享有 “亚洲树王” 的美誉,是仅次于美洲 “世界爷” 的巨树。1956 年秋,它不幸遭受雷击,树心油脂焚毁,虽顽强存活却渐枯萎。1997 年 7 月 1 日,因连日大雨,半边树身迸裂倾倒在森林铁路上。1998 年 6 月 29 日,正式放倒,其残躯横置原地,成为人们瞻仰历史的遗迹。

在其东南方,有一棵奇异的 “三代木”。横倒在地的第一代枯干,树龄逾千年;矗立的第二代只剩空壳残根;高一丈的第三代却枝繁叶茂,同一根株枯而后荣,重复长出祖孙三代树木,堪称造化神奇。此外,还有千岁桧、同心木、三兄弟、四姐妹等诸多奇木奇树,它们或青葱挺拔,或摇曳多姿,为阿里山增添了无尽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沉浸于这片森林秘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岁月沉淀。

凤凰松:九华山上的 “凤凰传奇”

在安徽池州青阳县的九华山风景区闵园景区内,一棵造型宛如凤凰展翅欲飞的古松傲然而立,它便是闻名遐迩的凤凰松,其树龄约 1400 年,相传为南北朝时期的神僧杯渡所植。

这棵古松高 8.5 米,胸径 1.3 米,平均冠幅 16 米,受高山独特生长条件影响,形成平顶、旌形树冠。主干扁平翘首,仿若凤冠,枝分三股,中间枝干曲形上昂,恰似凤凰翘首;一枝微曲平缓下伸,如同凤凰摆尾;另一枝斜伸微翘,宛如彩凤两翼展翅,松尾下还有一块大圆石,被形象地称作 “凤凰蛋”,整体造型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古往今来,凤凰松凭借其雄姿与传奇故事,成为众多诗人、画家、摄影家笔下与镜头中的宠儿。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更是赞誉它为 “天下第一松”。1995 年 10 月,我国发行的《九华胜境》邮票第 6 枚主图,便是这棵 “凤凰古松”。它不仅是九华山十景之一,还与黄山迎客松、铜陵的相思树、涂山禹王宫的树中树并称为安徽四大观赏奇树,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其风采,感受它所承载的岁月韵味与神奇魅力。

帝王树:潭柘寺的 “皇家象征”

在北京门头沟区的潭柘寺内,静静矗立着一棵被尊称为 “帝王树” 的古银杏树,其树龄逾 1300 年,树干高达 30 多米,直径 4 米有余,需六、七人方能合抱,遮阴面积达 600 多平方米,据推断此树约植于唐贞观年间。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来寺游览时,见此株银杏枝叶繁茂、茁壮异常,叹为观止,即兴而发,御封钦典为 “帝王树”,这也是迄今为止皇帝对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在乾隆帝之后,神奇的现象屡屡出现,每当新皇帝登基,帝王树便从根部生出一枝粗壮的树干,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每当一位皇帝驾崩之前,就会折断一叉树枝。

北方高僧皆以此树代表菩提树,视为佛门圣树。帝王树,直干探天,粗可数围,枝叶茂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风采依旧,看世事沧桑,迎各方游客。与其相对的西侧,有一株略小的银杏,人们依照 “有皇帝就应有娘娘” 的想法,称其为 “配王树”,实则两株均为雄性银杏。东侧行宫院内还有两株雌性银杏,左右相对而生,每年秋季果实累累。这雄雄相配、雌雌相对的布局,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机缘巧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引得无数人前来探寻,感受其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神秘传说。

迎客松:黄山之巅的 “好客使者”

在安徽黄山的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有一棵闻名遐迩的迎客松,它倚青狮石破石而生,树高约 10 米,胸径 0.64 米,地径 75 厘米,枝下高 2.5 米,树龄至少已有 800 年,是黄山 “四绝” 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宛如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臂膀,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似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迎客松生长在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的恶劣环境中,扎根岩石缝,根大半长在空中,却依然长得苍翠挺拔。它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到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已然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为保护这棵 “国宝”,自 1981 年起,黄山风景区便安排专人对它实施 “特级护理”,守松人每日悉心巡查,守护着它的健康。如今,迎客松依旧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八方宾客,向世人展示着坚韧不拔与热情好客的黄山精神。

天马河古榕:鸟的天堂

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河之上,有一座被巴金先生笔下的文字赋予了不朽灵魂的 “小鸟天堂”,其主角便是那棵拥有 500 多年历史的天马河古榕。这棵古榕独木成林,宛如一把撑开的巨型绿伞,覆盖面积达 1.3 万平方米,将江心的沙洲捂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恰似一片漂浮在水面的绿色仙境。

据当地传说,明景泰年间,天马村遭遇干旱,村民开掘天马河引水抗旱,却遭土豪劣绅刁难,被迫凿沉装满泥土的船只,筑起土墩。一位农民不慎将榕木扁担遗落土墩,没成想扁担竟生根发芽,慢慢长成了这棵参天巨榕。村民视其为神树,悉心呵护,每逢划船经过,总要添上一捧土,久而久之,土墩日益扩大,榕树愈发枝繁叶茂,吸引了众多鹤鸟前来栖息繁衍。

榕树的枝干上垂下无数气根,这些气根似美髯随风摇曳,一旦触地,便扎根生长,化为新的树干,如此循环往复,造就了一树成林的奇观。林中栖息着数万只鸟雀,常见的有夜鹭、白鹭、池鹭、苍鹭等,它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遵循着独特的 “作息时间表”:清晨,白鹤与麻鹤结伴振翅高飞,外出觅食;黄昏时分,它们归巢栖息,与此同时,灰鹤则悄然出动,开启夜间的探索之旅。每日早晚,鸟儿们穿梭于林间,鹤声嘤嘤啾啾,奏响一曲曲悦耳的自然乐章。

1933 年,巴金先生游历至此,为眼前鸟树相依、万鸟齐飞的景象所震撼,挥笔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令这片神奇之地声名远扬。此后,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只为亲睹这 “鸟的天堂” 的绝美风姿。如今,当地政府与民众愈发珍视这一自然瑰宝,加强保护力度,在古榕树旁修建观鸟亭,打造公园,让更多人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漫步其间,仿若踏入世外桃源,古榕的静谧与鸟儿的欢腾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守护古树,传承未来

然而,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树,如今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城市化的浪潮、环境污染、病虫害的肆虐以及气候变化,都如同一把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它们的生存。每一棵古树的倒下,都是一段历史的断裂、一种文化的消逝。保护古树,已然刻不容缓,这是我们对先辈的责任,对子孙后代的担当。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些古树的守护者,让它们继续枝繁叶茂,在未来的岁月里,依旧为华夏大地撑起一片历史的绿荫,让子孙后代也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岁月的深情。因为,它们不仅是树,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根脉,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绿色脊梁。

0 阅读:0

风言风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