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腊月,一地主带300鬼子找抗联,走了5天,把他们全冻成冰雕

星空影视菌 2025-02-13 10:29:05
前言

在全民皆兵的那个时候,每一个挺身而出的人可都是咱们的抗日英雄。他们不管贡献是多是少,都为守护咱们国家的安全出了力,他们的每一点努力那都是有价值的。

嘘,别出声。

咱们可千万不能说。

“没错,没错,不能说。”

在黑龙江的一个村子里,一群日军士兵把老百姓围了起来,枪、刺刀啥的就围在百姓四周。百姓们抽泣声不断,还小声说着日军听不懂的话,那感觉就像在用腹语交谈似的。

老百姓心里想的是:“哪怕是死,也绝不能把联军的位置给说出去。”毕竟他们也就只能做到这点儿事了。就在这个时候,有个看起来挺富贵、气质很不错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说道:“日军在哪儿,我知道。”难道联军要有危险了?

一、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部队可厉害,这支部队是由我党创建并领导的。这队伍里,我党同志占了大头,东北老百姓在里面也占了很大比例,好多人都是百姓自发参加的。

东北的抗日行动那可是最早就开始的。这抗日行动在各个阶层都发动起来了,老百姓们都特别积极地参与其中,这就使得这场救国行动搞得越来越热火朝天。

联军是有一定组建基础的,像我们都知道的义勇军、游击队等都加入进来并且被整合到一起了。那时候,咱党的部队还没全面建立起来,东北的武装力量可弱得很。

1927年之前,东北地区连党组织都还没建立。看到这种薄弱的情况,我党就加快了革命的速度,不过当时武装力量还没被列入计划当中。

东北地区的抗日行动兴于义勇军胜利之后,义勇军英勇的抗日意志,激发了当地老百姓的抗战热情。随着日军在东北等地的活动日益猖獗,农民、工人、地主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场行动搞得特别火热,最热闹的时候队伍有几十万人,这也给后来联军的建立奠定了特别坚实的基础。

1933年之后,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整合到了一块,还做了细致的划分。要是问他们的初心是啥,他们就会说:“让老百姓不再担惊受怕。”

东北人民可齐心,他们把联军战士当成自家人,也能说是守护者。不过这是互相守护的关系,为啥这么说?因为在老百姓心里,要想改变当时那种状况,就只能依靠这些满腔热血的人。

可他们不知道,自己就处在热血当中。

中年男人站出来的时候,百姓们就更仇视他了,为啥?因为他有个“地主”的标签。可好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有个“抗日参与者”的标签。

而且这个中年男子黄这一回的“冒头”,让百名日军丢了性命。

二、黄有“带路”

“小日本儿,我来给你们带路!”

黄有说出这话的时候,那可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毕竟他得救下眼前的老百姓,还得把我军部队的位置保守好。那他这话该怎么展开?

黄有家境特别富裕,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事儿。黄有以前就特别有钱,他是从别的地方搬到汤原县的。不管在以前的地方还是在汤原县,黄有要啥有啥,只要他想干的事儿,大多都能顺遂心意。

黄有家庭环境不错,人又聪明,他完全能啥都不干就享受现成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坦日子。可日军侵略的脚步都到家门口了,黄有就说:“都到家门口晃悠了,我还能安心待着吗?”

就这样,黄有加入到了当地的武装队伍里,跟他们一起在抗战中并肩作战。黄有持续发挥自己财力方面的优势,部队要是缺衣少食了,他就成了一个大型补给站。他对联军战士们讲:“你们缺啥就跟我讲,只要是我能办到的,肯定全力支持革命斗争的事儿。”

黄心里很明白,小日本那时候可张狂了,不管是自己的财产,还是老百姓的粮食,只要被他们瞅上了,那就肯定会被他们抢走。要想正常过日子,抵抗外敌侵略就不能松劲儿。

黄有遇到开头那一幕的时候,也正在输送物资。1937年的某天,黄有在老百姓的一片唾骂声里站了起来,去给日军当领路人了。黄有可没把老百姓的举动放在心上,就小心翼翼地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东北的冬天冷得不像话,黄有伸手摸了摸自己毛茸茸的大衣,说道:“可得顶住。”

后来,黄一带着日军部队,这伙人很快就出发了。他们那状态,又着急又兴奋的。为啥?因为要把一股强大的势力给除掉,这对他们来说,好处可太多了。

黄有先一边比划一边说:“打这儿走,穿过那片森林,然后再往那边走上几天,也就差不多到地方了。”

黄有说得特别含糊,日军听了也是一头雾水,干脆就讲:“你直接领路得了。”

在森林里头,树上积了厚厚的雪。大树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的,大部分时候都看不到太阳。而且,时不时就有冷风嗖嗖地吹过来,黄有是东北人,这时候也会忍不住打个冷颤。

日军那可就更惨,都快到互相抱起来取暖的地步了。在行军的时候,日军还时不时地发问:“咋还没到,他们咋躲得那么远。”

黄有那嘴就跟抹了蜜似的,一个劲儿地夸。日军听了之后,那火气可就消下去不少。穿过森林以后,日军的战斗力已经下降了许多,黄有心里可高兴了,还一个劲儿地给他们打气:“快到地方了,就快到了。”

然后,走了五天之后,他们待的地方还是没什么人。瞅着背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身上也有好多冰碴子了,就开始一个劲儿地质问黄有。不过,没多远的地方冒出来个房子,这又让小日本们又警惕起来,同时也让他们有了希望。

日军依旧继续(之前的行为),到了夜晚整顿的时候,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早就睡得呼呼的了,可身子却还在瑟瑟发抖。黄有,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脱身了。

三、百姓的力量

黄有算是给日军一个教训了,毕竟日军压榨和逼迫得更厉害。那时候日军在我军的地盘上修工事,好多劳动力都是老百姓。

而且这劳动力可不一样,他们没钱,连填肚子的饭都没有。休息的时间特短,只要稍微松懈一会儿,轻点就挨一顿毒打,严重的话可就丢命了。

尽管这样,老百姓在被迫当劳动力的时候也会动些脑筋。要知道,这些工事是用来对付咱们国家抗战部队的。他们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做日军安排的工作时,也让那些工事变得更容易被击破。

所以,老百姓在修边墙的时候,就会用些小石块。这样自己能省些力气,咱们的部队也容易把墙推倒。这么干的话,老百姓的活儿虽然白干了,可要是能打击到小日本儿,那也是挺不错的事儿。

老百姓干活的时候,就会更卖力气,就好像有了奔头似的。既能活命,又能打击气焰嚣张的小日本儿。

黄有做的事和他们没什么区别,就是采取的行动措施有所不同罢了。第二天,冰天雪地里有些日军没能再醒来,还有些虽然醒了,可也被冻伤了。没了黄有的带领,他们就没了方向,在饥饿中一个个变成了冰雕。

黄有成功达成了自己的行动和想法,可他也受了很重的伤。就算回到联军部队了,黄有还不到四十岁就牺牲了。他一个人就消灭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

你只给了“结语”这两个字,没有具体内容,

平凡人里有能人,也有烈士。黄有是地主,可他有颗救国救民的心,本来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却选了另一条路。

黄有的事迹很感人,大家都应该知道。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