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78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32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从两者的数据对比当中不难发现,2022年前3个月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超过城镇,照此趋势,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继续实现增长。
有专业人士称,在俄乌冲突加剧、新一轮疫情爆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诸多突发因素远超预期的背景下,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呈增势已实属不易。与此同时,参考近期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企业招聘的平均薪酬水平较去年同期相比呈微弱上涨趋势,全国38个核心城市平均薪酬为10014元/月。
一般情况下,按照企业招聘的学历要求,薪资水平高低依次按照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中等等递减。假设博士的平均招聘薪资为10000元/月,则硕士的平均招聘薪资可能为8000元/月;本科的平均招聘薪资为5000元/月,专科、高中以及学历低的人薪资可能会更低。从某个方面来说,接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即意味着毕业之后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收入。
当然,学历与薪资并不完全划等号,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体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依然能够通过自身的技能来赚取相对较高的工资,比如高级钳工、木工以及模具工等等。不过,从招聘单位的角度而言,往往会对学历有一个基本的门槛要求,在同等薪资水平的前提下,毫无疑问用人单位会更倾向于有学历的求职者。所以,这也是当下就业竞争压力大的原因之一。
受到疫情及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第一季度的招聘形势并不乐观,在广州、成都、杭州等诸多城市不乏有相当一批企业主体通过提高薪资水平与福利待遇的方式(比如月薪直接过万、提供餐补或食宿等等)来吸引年轻人。然而即便如此,这3个行业依然陷入了“招工难题”,有的企业开出薪资过万的条件却没能达到招聘的预期,这究竟是咋回事?
①传统制造业
制造业用工短缺的问题在2021年已逐步显现,依照相关的统计数据,在最缺员工的岗位当中有近70%属于制造业。那么,曾经炙手可热的传统制造行业为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呢?是薪资不够高,还是环境不够好呢?
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当下制造业在招聘的用工方面“套路”太多,宣称月薪高至过万,但最终实际到手的却仅仅只有五六千元,有的甚至更少。而且,制造行业多为两班或三班制,年轻人对流水线上朝九晚五的工作形式已经丧失兴趣,甚至大为反感。
最重要的是制造业工人的“名号”在社会上认可度极低,不夸张地讲,工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仅赚的钱少,在亲戚朋友面前也会没有面子。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便送外卖、跑滴滴,也不再乐意进入制造业工厂,而这恰恰便是制造业招工难的原因之一。
②交通运输业
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及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我国物流行业的货运量近些年来也实现成倍增长。显然,在货运量增加的同时对人员的需求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同时企业主招聘的薪资水平同样也会有所上涨。以普通二线城市为例,物流公司招聘长途货运司机的薪资已涨至8000~10000元/月,有的甚至会更高。
不夸张地讲,跑物流的长途货车司机已名副其实跨入月入过万的行列,但这一岗位乃至运输行业的招聘与制造业相同照样也陷入了困境。数据显示,在货车司机当中,有占比60%的是70后,90后、95后可谓少之又少,想要招聘年轻人可以说难上加难。
③建筑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数量已超2.9亿,如此庞大的求职群体,为啥连建筑业也会遭遇招聘瓶颈呢?最主要的原因无非还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再到工地干脏活、累活,即便有的工地开出的薪资实属不低,但年轻人既要高薪、又要体面,不体面的工作往往是不会考虑在内的。而之所以60后、70后愿意到工地做工,一方面是源于经济方面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则是受到技能的限制,自身除了干脏活、累活之外,其它的基本也都不会了。
另外,随着短视频平台及直播带货等新兴行业的崛起,就业以及创业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有的年轻人便通过做短视频博主或带货赚到了第一桶金,而且这样的工作并不受领导的管制与时间的限制,入门门槛也较低。归根结底,赚钱的方式千千万,只要不犯法、不违规,对于年轻人而言其实还是有大把的机会可以选择的!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工厂996 007 ,工地工资拿不到不放心,有胆子965工资越发,看看还缺人不,未来打工的越来越少,为什么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任危机,
工厂全都自动化了,打工人却越来越多,别在吹招不到人了,不知道是什么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