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北宋名臣,一个是军事天才,欧阳修诬陷狄青的底气从哪里来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8-18 08:20:12

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身为枢密副使的狄青领兵镇压广源蛮首领侬智高,出敌不意,夜渡昆仑关,所向披靡,一举击灭,为大宋朝立下奇功,取得了宋统一以来边疆战争的最大的胜利。得胜班师回朝的狄青荣升为枢密使,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然而,很快被人诬陷而去职,出判陈州而死。

狄青,字汉臣,出生于民风强悍的河东汾阳。狄青早在青年时期就投身军伍,为宫廷禁军卫士。一场宋夏战争给他提供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在西北战场,狄青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逐渐升迁径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加官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等。就连远在东京汴梁的仁宗也久闻其名,本打算召见但因战事紧张而没有实现。后在河北前线,狄青又因功历迁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等,并加衔至节度观察留后,再升至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升任枢密副使,从一个普通士兵成功跻身于执政大臣之列。

相比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宋军将领普遍庸碌、无能,谋勇兼备的狄青无疑是一位难得的军事人才,其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赢得了一代名将的声誉。

此时表面上看,狄青似乎在政坛上平步青云,成为执政大臣。但实际上,狄青在仕途中却经受了诸多的坎坷,特别是步入朝廷中枢机构后,更遭到强烈的排挤、打击和诬陷。

狄青出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垂王举正、左司谏贾黯、御史韩货等人纷纷上奏表示反对,列出了狄青出身行伍、四夷轻蔑朝廷、大臣耻与为伍、动摇人心及破坏祖宗成规等“五不可”的理由。即使官拜枢密使后,狄青仍遭到朝臣们的蔑视,竟被贬呼为“赤枢”。可以说虽已官至显赫的枢密使,但其地位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士大夫们看来,他仍不过是一介粗陋武夫而已。

而排挤、打击和陷害狄青最严重、最深者的当属时任翰林大学士的欧阳修。

欧阳修,进士出身,曾参与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官拜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他还是宋初文坛领袖,特别是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唐宋八大家之称。

《宋史·欧阳修传》记载:“狄青为枢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讹言籍籍。修请出之于外,以保其终。遂罢知陈州。”

《续资治通鉴》记载:“臣观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三四年间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哨亭杂录》记载:“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守置诸枢府甚为驾驭得宜。乃欧阳公露章劾之,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借人才之道?狄公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得以诬陷武穆者,亦袭故智也。”

以上这三条史料虽来自不同史书,但都明确指出是欧阳修劾诬陷狄青,致使狄青被排挤去职的。

之所以欧阳修陷害狄青,原因有四: 狄青任枢密使有威名,而此时宋仁宗病重,社会上有许多流言蜚语;狄青为行伍出身不配掌握枢密大权;狄青太了解军情和太得人心;武臣掌管军事,这对国家来说是最大的危险。

如果仅仅是以上前三点原因,欧阳修请求宋仁宗罢免狄青的枢密使之职,似乎有些勉强。对于欧阳修的多次奏折,仁宗也都没有批准。但对于第四点而言,仁宗是不得不重视的。

狄青在入主枢密院四年,一直谨小慎微,并无过错,不过其正面记载几乎在史书中绝迹,倒是有关他的流言偶尔见诸文字之间。在这种猜忌和疑虑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谣言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上长角,有人说狄青家的房子夜里有光怪,而这种光亮和朱温篡唐之前的景象极为相似,就连京师发水灾,狄青避水于相国寺,也都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为。狄青出身自行伍之间,虽熟知军事,在政治方面的经验却相对较为欠缺,碰到了诸如此类无休无止的弹劾,自是难以应对,陷入了难以挣脱的政治困境。

于是,文臣吕景初等人不断上奏,称天象恶变,坚决要求将狄青逐出京城。

其实,当时有关的传闻固然对狄青不利,但最终导致其罢官的原因恐怕还是欧阳修对仁宗的一番言语。

嘉佑元年,仁宗患病,群臣议论立皇嗣时,欧阳修在奏言中指出狄青对朝廷构成的潜在威胁,所谓“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心不为恶,而不幸为军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因此,欧阳修坚决要求罢免狄青枢密使一职,“为国家消未萌之患”。欧阳修这次上奏仁宗与往常不同,直接点明狄青有篡位野心。在众多大臣再三的参奏之下,仁宗对狄青的信任也逐渐被动摇,终于同意将其枢密使一职罢免,并将他调往外地去做官。

面对种种猜忌、责难与诽谤,狄青倍感身心疲惫而又万般无奈,只得去见皇帝表明心迹。当仁宗说“狄青是忠臣”时,宰相文彦博严重的告诫仁宗,当年太祖赵匡胤也是周世宗的忠臣,但还是发生了“陈桥之变”。随后,文彦博又公开地对前来喊冤的狄青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就是朝廷不信任你!”至此,满朝再也无人愿为狄青辩护。而文彦博的一番话狄青造成了一生无尽的恐慌。

狄青最终在流言蜚语缠身的情况下被打发到陈州任地方官。行前,狄青内心万分悲楚,无限伤感地对人说:“青此行必死。”

在狄青无辜被贬至陈州之后,根据文彦博的建议,仍然每月两次派遣使者前往陈州抚问狄青,名为抚问,实则为监视。而此时狄青已被谣言中伤的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都会令其惊疑终日,唯恐再生灾祸。狄青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天在惊惶与恐惧中度过,不到半年就得病而亡,年仅四十九岁。

虽然仁宗君臣并没用直接杀死狄青,但是狄青的死可谓是他们一手促成的。狄青在北宋王朝需要自己的时候站出来,在战争中出生入死,所向披靡,立下汗马功劳,没有血染疆场,没有马革裹尸,却在政界却倍受文官集团的猜忌和打击,既缺乏应有的地位,也难以施展抱负。深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宋朝一贯的“重文轻武”政策作祟。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靠手中掌握的兵权,后趁周世宗不幸早逝,留下孤儿寡母,以出兵戍边为借口,发动了“陈桥兵变”并“黄袍加身”而当上皇帝,取得天下的。因而,宋朝历代皇帝就一直忌讳武臣,特别是忌讳武臣掌兵权。

为了集中兵权,防止各藩镇如唐末五代的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以及赵匡胤自己那样的拥兵自重,因此赵匡胤一上台就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以高官厚禄为条件,削去藩镇重将的兵权,派文官指挥军队。如有战事,则临时委派统兵将领,使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形成了“将不得专其兵”“兵无常帅”“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以防兵变再次发生。

然而,这种文官治国的政治体制,“重文轻武”的政策,虽然有效地削除了武人专权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形成了鄙视武人的风气。随着武人地位的急速跌落,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出现了“师惟不出,出则丧败,寇惟不来,来必得志”的结局,从而也就削弱了军队抵御外侮的战斗力,造成了宋朝“积弱”的局面。

欧阳修之所以敢于诬陷狄青,也正是宋朝忌讳、鄙视武臣和“重文轻武”的国策所造成的。不过,欧阳修做了个坏榜样,南宋秦桧诬陷岳飞也是仿照欧阳修诬陷狄青那样去做的。

唐朝安史之乱,长安失守,玄宗外逃,则有郭子仪等将领力挽狂澜,收复失地;明朝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也有于谦等将领整顿军备,打退瓦刺也先的进攻,保卫了首都,稳定了大局。但宋朝在危急时却找不到一个得力的将领来挽救危局,竟至一败涂地,最后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继起的南宋仍延续了北宋的局面,继续在外敌面前被动挨打。

狄青死后,宋朝给予“武襄”的谥号,也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狄青的善终多因为他谨慎的性格,史书中说“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史料中有个狄青不附梁公的故事,讲的是在狄青发迹做了枢密使之后,因为自己出身于行伍时常为同僚所笑话,有个狄仁杰的后人带着一些狄仁杰当年用过的信物来找狄青,说他们是同宗,其实是为了与狄青拉关系以取得些许利益。

如果狄青认此人为亲戚,那么自己便是狄仁杰的后人,因此也不会再被同僚以出身不好而加以耻笑,然后狄青却认为自己是一时运气好才能做到高官厚禄,并不敢因此就高攀狄仁杰为亲戚,送给了来人许多礼物,但是没有接受他的认亲。正是由于狄青发达后尚且如此清醒自持,才保证了他没有被朝廷过分猜忌而落得晚节不保。虽然狄青生活在重文轻武的北宋,但是其谨慎的性格,最终保证了狄青在这样一个风口浪尖的环境中全身而退。

狄青一生经历足可以看作北宋时期武将生活状况的缩影,但是以狄青的朝廷大臣身份来看,他的身影却难以立足于庙堂之上,恰恰相反,他为了北宋朝廷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却换来了一个窘迫不堪的晚年。

狄青的命运何其悲剧。

个人的能力再卓越,也难以突破客观因素的约束。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英雄人物纷纷登场,演绎了不同的风采,却走向了相同的结局。我们相信,狄青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6 阅读:1095
评论列表
  • 2023-08-18 17:30

    遇到战事让欧阳修这些嘴炮文人上啊,关键是皇帝骨子里也不信任武将。

    那年夏天 回复:
    他们宁可失地也不会重用武官,打西夏打回来一些土地,又被司马光用来议和送给西夏了。
    空天君 回复:
    自己皇位怎么来的[呲牙笑],手下也依葫芦画瓢,这就是宋打不出去的原因,一但大将带兵远了,老赵家就心慌了
  • 2023-08-23 17:33

    说明仁宗这人 太娇惯文官,连最起码的公正都做不到,从大臣口水都能喷到他脸上都不生气说明,他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气势上就太弱,若被废掉都不奇怪。

  • 哈哈 10
    2023-08-18 11:52

    整个宋朝都在不遗余力打压武官,从骨子里就不相信武官,除非你是出身文人集团或者宦官集团。如果是纯正武官,打的胜战越多,越是被皇帝及其文人集团视为眼中钉。作为纯正武官,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朝廷中央,而是坐镇一方,在基层发展,所以宋朝很多的种家军、折家军之类的。狄青就是典型案例,一去中央,没有了地方军队势力支持,很快就被打压。像折家军,又矮又胖,不去中央,在基层横向发展,反而过的不错。

  • 2023-08-20 15:26

    宋朝大将一打胜仗就要完蛋[笑着哭]

  • 2023-08-23 07:20

    又宋一代,就差个朱重八,再不济换个朱棣掌舵也行,不是没能打的武将,奈何不得重用,徐达常遇春来了也没球用。

  • 2023-08-18 11:27

    大怂是【士大夫们最好的时代】岂是浪得虚名?[得瑟][点赞]

  • 2023-08-19 03:44

    欧阳修是无耻文人,其私德很差

    用户13xxx00 回复:
    猪队友欧阳修,要不是他庆历新政也不会虎头蛇尾,范仲淹也不会是那个下场。
  • 2023-08-20 00:37

    所以造成靖康之耻也是活该,自废武功的宋朝最窝囊的朝代。

    那年夏天 回复:
    只是老百姓遭了殃。
  • 2023-08-19 13:30

    他是文官啊,这就是底气。

  • 2023-08-19 21:34

    很简单,文彦博一句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就说出一切了

    囧謌 回复:
    所以宋朝灭亡了里灭亡了,哪像明朝至今还留有洪门青帮,
  • 2023-08-23 20:40

    李元昊起兵,年年入寇。文官逼死狄青。金国围困开封,种师道解除了开封之围,后来文官们解除了种师道的兵权。疯子一样的朝代。

    用户10xxx47 回复:
    解围和种师道有关系吗?……是宋钦宗给了宗望白银一千多万两才把宗望打发走的。少不到账宗望会走么?说啥要等到宗翰把太原打下来再说
  • 2023-08-24 08:39

    文人害怕武将抢风头,岳飞,狄青等等,都是一大批文人的集体心态

  • 2023-09-15 02:35

    欧阳修私德太差,实在令人作呕

  • 2023-08-22 18:35

    性格好,心态不好,要是像郭子仪一样稳住心态,估计还能再活几十年。[呲牙笑]